孩子疑心太重怎么治疗
珊珊是个品学兼优、性格开朗、招人喜欢的好孩子,但是现在她和过去完全不同了。因为有一天爸爸下班回来,把刚发的工资放在柜子里,然后便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时柜子里的工资便不翼而飞了,而这段时间只有珊珊一个人在家。所以,爸爸将女儿叫过来审训了一通,女儿却矢口否认拿了工资,一气之下,他便打了女儿一顿,还骂她“三只手”,“家贼难防”等等。这件事使她受到了很大刺激,从此变得判若两人。后来工资找到了,原来是工资袋被挤到下面的一格柜子里了。从那以后珊珊变得多疑,一看见爸爸就心慌意乱,像小偷碰上了警察,甚至发展到疑心别人都在怀疑她偷东西,经常自言自语地说:“我没偷……”只要有两个人在一起说话,她就疑心人家在议论她,就慌得手脚不知往何处放。爸爸错怪了她,也很后悔,但不知用什么办法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治好女儿的疑心病,使她像从前那样活泼开朗,健康成长。
敏感多疑是进入青春期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过分的疑心被称为心因性妄想。这种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过分敏感、疑心,以为大家都在怀疑自己,议论自己,只要别人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说话,他就会惴惴不安,深怕被大家说三道四。这种人遇事总爱“对号入座”,尽管明知许多事情与自己无关,却不可抑制地要往自己身上贴,要往坏处想。
【孩子疑心太重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多疑的时候,疑心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预防性保护自己的正常心理活动,但疑心的程度却有轻重,敏感多疑过重就是不正常的现象了。敏感多疑过重的人,常常把周围环境中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牵扯到自己的身上,像看到别人吐痰,就认为是在瞧不起自己;听到他人在交谈中说到自己的姓,就认定是在谈论甚至讥讽谩骂自己。敏感多疑,通常不只是对外界事物,也包括对自身状态的猜疑和忧虑。一般造成疑心病的原因主要有:
一、自卑感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比如,自己长得不漂亮,就非常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越害怕就越疑心,越疑心,看着别人的谈笑、举动、表情,都会觉得可能在蔑视自己。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越自卑越多疑,越多疑越自卑。同样,个子长得矮,身体有残疾,做过错事被人发觉,或没做错事被人冤枉,这都是导致过分多疑敏感的原因。
二、由于家庭的破损,失去了生活的温暖环境。有矛盾的家庭,尤其是离异家庭,孩子失去了生活的温暖环境,失去了应有的关心和照顾,使孩子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认为父母都不可靠,别人更不可信。一旦遭到不公平待遇或嘲笑、奚落,在不信任的心理作用下很容易对别人产生怀疑,在乎别人对自己的举止言行。
三、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比较多疑敏感。维护自己的形象、爱面子是少男少女普遍而正常的心理,他们非常注重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尤其是蒙受过不白之冤的少男少女,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敏感,特别是对与自己有关的人际关系。如果被人冤枉,他们很容易因委屈而自卑,丧失自信心,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形成疑心病。
虽然疑心过重并不等于精神疾病,但却有引发精神疾病的可能,其危害之大由此可见。当然,适度的戒备自然对保护自己有益,但疑心过重,对别人的任何举措都当作是对自己的居心不良,必然是毫无益处。
【孩子疑心太重怎么办】
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平时家长不要斤斤计较,凡事要大度、豁达、慷慨,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要闷在心里。教育孩子要坦诚待人,消除对别人的戒备心理,当别人对自己指出不足时,应该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不要无辜怀疑他人的好意,并对别人表示谢意。
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充分享受家庭的温暖,满足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给他们抒发自我感受的权利和机会,不要把话憋在心里,不愿或不敢向父母倾诉。如果以前发生过“冤案”,在孩子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创伤,父母可亲可敬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变得可怕、可疑,这种恐惧多疑的心理要及时矫正。父母应主动向孩子承认错误,坦率地道歉,使孩子重新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步消除对父母(也包括对其他人)敏感、恐惧、多疑的心理疾病。
增强抗挫能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家长应鼓励孩子正确对待困难和失败,走到人群中去,面对人们的目光,帮助孩子在失败中调整自我,锻炼他的心理防御机制,使孩子的心灵不再太脆弱,从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懂得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只要自己走得正,做得正,就不要怕议论,不要怕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消除自卑心理
事实上,自卑心理是产生敏感多疑的最主要原因。一些孩子觉得自己长相不好、成绩不好,或家庭经济条件不富裕,这些自以为不足的心理就会在孩子内心产生一种自卑的情绪,常常害怕别人讥笑、嘲讽,经常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疑神疑鬼。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懂得只有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才能看得起自己,努力做好才是最重要的道理,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的方法是关键
孩子生下之后心理状况如一张白纸,家长的心理素质、教养方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病态心理造成的。有的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家长非常担忧,经常烦躁不安、絮絮叨叨,对孩子过分关注,结果使孩子变得敏感、多疑、自卑、退缩。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关键,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教养方式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人格完整的孩子。
专家寄语
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就不要让孩子再学习了,让他玩一玩,调节一下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