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备于我是主观唯心还是客观唯心(万物皆备于我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2022-10-23 17:03:21 0

万物皆备于我是主观唯心还是客观唯心(万物皆备于我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原文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

①万物:统指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备:齐备,完备。我:相当于说自身。这是以“我”与“万物”作为相对的两个方面。②反身:反过来省察自己。诚:真。③莫:没有哪一种。大焉:大于是,比这更大。④强(qiǎng):竭力,极力。恕:恕道,即孔子所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⑤近焉:近于是,比这种做法(指强恕)更近便。

译文

孟子说:“天地间万物之理在我身上都具备了。反身自问心意真诚,快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尽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道没有比这更近便的了。”

读后感

万物皆备于我,是就人的天性而言。孟子认为,天地万物的道理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人们应当努力践行天赋本性,反复印证天赋善性。

孟子将“反身”“自反”“反求”作为修身证道的重要手段。所谓反身,一是遇到任何问题都首先从自身找原因;二是在生命的过程中始终有勇气直面自己的内心,经常加以拷问和省察。诚,便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良知。

反身而诚,是内省不疚,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样获得的满足与喜乐,是内在自足的,因此“乐莫大焉”。

孔子贤徒曾参总结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子贡向老师请教:“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孔子将恕道作为终身奉行的为人准则。

《孟子》全书唯有此章提到“恕”字。孟子经常使用更通俗的表述“推己及人”来说明恕道。推己及人,人们就能更多地选择宽恕、宽容作为处世原则。不过,遵奉恕道为人处世,而且一以贯之,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具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和宽大仁爱的胸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因此用“强”作状语修饰“恕”。“强”是勉力而行,是竭尽全力去做。

人容易迁怒,习惯于推卸责任,喜欢以一己标准强加于人。己所不欲施于人,实为常人之常态;这些误区都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充满矛盾和冲突。那么己所欲者施于人,又如何呢?许多人觉得这是出于对对方的爱。其实,己所欲不一定是人所欲;己所欲者施于人,实际是自我膨胀的傲慢心态,实际是反恕道而行;倘若顽固地将己所欲施加于他人,那么怎能保证对他人不是伤害甚至是灾难呢?

恕道可以有效化解人们内心的怨戾之气,使人不会作无意义的宣泻,避免被情绪和愚昧所裹挟。一个奉行恕道的人始终相信理性的力量,不会使自己陷入极端的绝路。这样的人能够坚定地与邪恶抗争,而不让自己被憎恨淹没。

到了后世,“万物皆备于我”被许多人错误地理解为我有权力拥有和自由支配万事万物。在这种理解下,不仅恕道精神荡然无存,背离了仁道,而且人已经彻底沦为物欲的奴隶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字:  万物皆备于我是主观唯心还是客观唯心  万物皆备于我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万物皆备于我是客观唯心主义吗  万物皆备于我是什么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