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小姐里的人都对应谁(张大小姐写的都是谁)

2022-10-24 09:32:33 0

张大小姐里的人都对应谁(张大小姐写的都是谁)

文:葛维屏

《张大小姐》的作者洪晃,身上背负着众多的身份,当然最容易产生八卦回响的一个重要身份,就是她是陈凯歌的前妻。而仔细地回望一下她与陈凯歌的交集,会发现里面还有一点前因后果。当年陈凯歌到美国求学,居留证时间到了,而学业尚未结束,如果呆在美国,只能与拥有美国绿卡的人结婚,而这时洪晃恰恰是具有这一身份的人,所以两个人的结婚,更多的像是美人救英雄。洪晃的身上有着浓烈的艺术情结,后来这种冲动一种催迫着她,情愿放弃高额薪酬,而去开拓与文化相关的事业。她办杂志,写专栏,出专著,拍电影,直到现在写出了这第一本小说,都可以看出,她的内子里仍然充溢着浓烈的对文化的向往和崇拜。她后来的一系列的作为,包括拍电影,都应该是她骨子里的文化情结的一种萌动与冲动。

《张大小姐》里有没有洪晃的生活影子?我想,这个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小说里,张大小姐的后任丈夫、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党小明就很深刻地对小说里主人公张大小姐有着这样明确的判断与认知:“这位大小姐的软肋无非是那些资产阶级文学作品里的爱情动作”(P330),应该说对张大小组的界定还是非常精准的。张大小姐的母亲是一个高官,而张大小姐本人在高一的时候(大概在16、7岁左右),就被送往国外,接受的是所谓的“资产阶级”的文明的一套,这决定了张大小姐接受了西方的文明与风俗,她热衷的是“资产阶级文学作品”里的那一套东西,比如爱情啊,艺术啊,欲望啊,这些东西是张大小姐能够接受与享受的部分。

但是《张大小姐》的深刻之处,是揭示了张大小姐张燕,虽然思想上接受的是西方的一套,但是,她离不开她的母体,那就是她在国内身居要位的母亲。母亲才是她真正的“非”精神之外的支柱。张小姐的精神支柱是西方的,但她的物质支柱却是她母亲,这便形成了她一生的注定的磨难与纠结,也构成了《张大小姐》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与所要反思的内质。小说最后张大小姐嘴里念叨着:“我该怎么办”正是她的这种纠结的映射。

小说对张大小姐的这种心理剖析毫不手软,鞭辟入里,就像福楼拜对“包法利夫人”的剖析绝无一点通融一样。小说里多处写到张大小姐的精神软肋:“作为中国优越阶层的一员,张大小姐心里一直埋藏着一种恐惧感,那就是对失去特权的恐惧。”(p333)“她是既得利益者”(P294),小说里的一个年轻警察直指张燕:“你就是怕没了你这大小姐的身份,转头就投向你妈妈的怀抱去了。”(P268)

张大小姐离不开她身为高官的母亲,她是官二代,这个身份不能失去,失去了,她在美国就会不名一文。她心里向往艺术,在美国结识了艺术家姜平,两个人虽然日子过得很穷,但精神却很丰满,但是,张大小姐的母亲却不能容忍这种关系,更是拆散了张大小姐心里的艺术情结,把张燕从美国拖了回来,改嫁给一个人丑灵恶的商人党小明。

而母亲选择了党小明,实际意味着官与商的一次交易,小说里交待,张大小姐在美国的奖学金,就是党小明暗中提供的,张燕母亲之所以认识党小明,就是因为党小明作为一个商人,曾经与她一起到美国出访,资金实力,让张母看到了党小明身上的最宝贵的东西。她有权力,但无法转化为财力,所以,她必须依托一个商人,把女儿交付给一个商人,这样,她立刻选择了已经开启生财通途的党小明,将其收为自己女婿,而张大小姐则不过是母亲的这场交易的一个筹码。党小明搭上了高官之后,立刻把张大小姐也很享受着的特权用来庇护他从事生意了,且越滚越大,风生水起。

可以说小说里的张大小姐的一次爱情抉择,从对艺术的自由恋爱到与一个商人的拉郎配,恰恰反映了一个官二代在接受西方新潮思想之后,仍然无法割舍她自己的乳源与脐带,最终还要回到母亲为她设定好的人生历程中,去与那个利用她的特权家庭而得到庇荫与护佑的丈夫同床异梦。张大小姐享受了丈夫利用她的家族特权而获得的滚滚红利,但是,她的心里,正如她的现任丈夫所深刻了解的那样,她仍有一块“资产阶级文学作品”在她的心胸里奠定的艺术梦,所以,她与现在的丈夫虚与委蛇,而仍然念念不忘的是那个被母亲拆散的艺术家姜平。

从这样的设定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大小姐》表达的内心思索,可能或多或少地纠结着作者洪晃的内心情结。从她一直在艺术圈里徜徉与遨游,可以看出,她一直在心里保真着她的艺术情结,对于金钱的鄙视、对金钱后面种种不择手段的厌恶与厌倦,都作为一种文学立场与定位,潜伏在小说中,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作者的那种独特的借张大小姐的人生经历,反思自己的内心选择的创作取向与构造动机。

这是小说的主体表达,但仅有这一点还是无法构成小说的内在情节动力的,所以,作者在小说里采取了一种低层次的“凶杀”模式,就是张大小姐的前恋人姜平准备回国,安享晚年,但却突然被杀。由此,必然引发警方、凶方、情方的各方介入。警方就是小说里的两名警察,一名陈老警察,一名丁小警察。凶方,实际上就是党小明,张大小姐的现任丈夫,因为当年正是他与张大小姐的母亲联手配合,拆散了张燕与姜平的爱情关系,而现在姜平手拿着党小明的犯罪证据回国向他讨债了,党小明为了保住自己的金钱帝国,必须杀掉俞平。而情方,就是张大小姐张燕了。这个情节,并没有什么新鲜意味,可以看出,很俗套,但是借由张大小姐对这一案件的卷入,而扫描了十几年来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高纬度现实,却给人一种触目惊心之感。

可以说,《张大小姐》的前台故事是一个很低层次的凶杀故事,但是,借由这个故事,却展开了对中国社会高纬度的深刻剖析,这一点才是《张大小姐》的匠心所在。

实际上,我们知道对中国现实的描写,有一个困惑的地方,往往到了一定程度,作家都写不上去了。我们不妨看看,李向南在《新星》中指点江山,横扫六合,俨然是一个王者称霸,但是那是一个破烂不堪的小城市啊,你现在看看那个电视剧,你说那个街道像什么县城,完成是一个小村庄。但当李向南来到北京之后,在接下来的《夜与昼》《衰与荣》里很快淹没了他的光彩,直到后来连柯云路也改弦易辙,装神弄鬼去了。蒋子龙从工厂改革写起,在《开拓者》里写到了副总理,本来期望蒋子龙能有更深刻的对中国社会的揭示,但蒋子龙突然从高度速降,去写农民了,从此也失去了他的影响力。

陆天明写到了《省委书记》,但号称《高纬度战栗》的小说,却写的是一个中俄边界的小城市,同样没有激昂地高调上去。

《张大小姐》却在风淡云轻中,对中国的各个领域作出了点到为止的扫描,不能不佩服作者选取角度的巧妙。前景的凶杀案,减少了小说里涉及层面的敏锐性与敏感性,暗度陈仓地展示了中国当代的一幅现实图景。我们看到,小说里的高级官员涉及到了公安部副部长,正是这个副部长与党小明建立了官商联盟,破坏着小说里一老一小警察的无悔追踪,使得老警察功亏一篑,小警察命丧他乡。而借由党小明这一主线,更是简练而形象揭示了官商勾结焕发出的巨大能量,党小明开始的时候,是以走私起家,同时又参与偷渡捞钱,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多少年前,他就差一点被警察抓住,幸亏他及时攀上了官的树荫,化险为夷。而多少年后,张大小姐的前恋人选择回国,直接威胁了他的资本帝国,于是,他不惜买凶杀人,毁尸灭迹。他为所欲为,成为共和国身上的最大一个毒瘤,而张大小姐只看到了他的道德败坏因子(如殴打小姐),所以,张大小姐作为报复的措施,就是也在外面轧小鲜肉,满足肉体的饥渴与精神的空虚(小说里提到小警察与她的初恋恋人非常的想象),她在特权的护卫下,满足于自己对“资产阶级文学作品”情调的欣赏与吟味中,同时,也身体力行展开对这种情调的实际尝试与吸吮中,她与同床异梦的党小明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离不开特权,她厌恶党小明,对党小明的罪恶与幕后,也知之甚少,甚至是她不愿耳闻与参与,她只愿享受那份权力后边的金钱,但是,这无法改变她与党小明有着一个共同的母体,那就是她的母亲。

通过小说里的低层次的情节链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众生相。党小明当前正在收购银行,渗入到更深的社会经济中,同时,还组建影视公司,而最终目的却是让别人来接盘,显示出资本大鳄正在现代中国所从事的疯狂敛财吞噬,近期爆发的一系列案例都可以借由小说的描写能够看到所指证的方向;我们也看到混迹于党小明周围的,有那些专门以捞人为业的特殊群落,以搞慈善为名,敛集资金的高大上的团队,还有那些时尚杂志编辑的交际花生涯。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张大小姐周围还有一个美国的男闺蜜,小说通过他作为一个视角,来展示中国现实在一个外国人眼中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而洪晃把她对中国现实的感知,分配给小说中的众多人物,如张大小姐痴情于艺术情结的单纯与简单,美国男闺蜜穿行于中国现实的最终困惑,还有小警察徘徊在使命与欲望之间的无所适从,老警察坚守使命却终显无奈的沧桑,小说里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精神空间,这些空间的水平线却完全不是等高的,所以才产生了小说里的众多的人物心理冲突,构成了小说里的性格交锋,而这一切,都游刃有余地掌控在作者洪晃的手里,可以说作者对人性的把握还是达到了一种立体化的纵深切入深度。虽然作者因为早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像小说里的张大小姐被送到美国,在语言的叙述之间,很可能没有什么花言巧语的精致叙事,但是,小说在简约的文字中所透露出的对中国社会高纬度现状及人性背后的情感交锋,还是达到了其他当代文学所无法敢去触及的高度与深度。

关键字:  张大小姐里的人都对应谁  张大小姐写的都是谁  张大小姐洪晃的书  张大小姐写苏芒  张大小姐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