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华人为什么不离开印尼(印尼华人为什么不反抗)
廖建裕
图:印尼三宝垄华人每年都会举行郑和登岸大型纪念活动(闻喜 摄)
2000 年的人口普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印尼独立以来,第一次在人口普查中标出了族群(部族)信息。在此之前,人口普查从未采集过族群信息。所以,每当论及印尼各个族群的人口或人口比例时,学者们一般只能引用 1930 年, 也就是约 85 年前,殖民时期的人口数据,并基于这个数据来估算印尼共和国各个族群 / 部族的人口或比例。
为什么从1961年到1990年的所有人口普查都从来没有包含族群信息?这个问题,没有官方解释。不过,我曾就此事请教过几位“知情”人士,得到了迥然不同的答案。一种说法是,印尼各个族群已交融一体,无法进行族群统计。事实果真如此?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另一种说法,则是因为族群信息过于敏感,如果在人口普查中列出,恐怕会被某些不负责任的、蓄意破坏民族统一的分子利用。至于族群信息怎么会阻碍民族的统一,我亦百思不得其解。或许,人口增加的少数族群会因此而从政府手中多分一杯羹,也有可能是,人口占多数的族群担心他们人口减少的事实公开后,主体地位不保。还有一种说法是,列出族群信息会让印尼人民从族群利益去考虑问题。言外之意,好像人口普查中不列出族群信息,印尼人民就会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似的。事实上,在印尼,族群问题一直都存在,从来没有消失过。虽然我不太明白人口普查不采集族群信息的确切原因,但我知道一个事实,独裁政权一直就这么随心所欲地制定政策。而新秩序政权垮台后,族群信息就突然被列入人口普查的范围了。
由于没有2000年以前的族群信息,印尼独立后,每当提及印尼族群人口,人们都引用过时的数据,甚至还有人毫无根据地信口开河。例如,威廉·斯金纳教授(Willian Skinner)在20世纪60年代估计华族占印尼总人口的2.5%,这个数据就是根据1930年的人口数据中华人约占印尼总人口的2.03%推算而来的。笔者在20世纪70年代也使用相同的人口数据,估算出华族的人口比例为2.8%。四舍五入的话,就是3%左右。阿当·马力(Adam Malik)则在20世纪70年代称华族人口比例为5%。而许多雅加达观察家们却声称是4%,当时仍在发行的《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周刊也持相同的观点。
那么,印尼华人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无论是学者还是政治家们都无法给出一个正确的数字,因为所谓的正确数字,根本就不存在。所以,印尼的研究人员和所有关注此事的人都想知道,在印尼各族群包括华族的人囗,到底是多少。大家都希望200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能够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
然而,2000年的普查结果并没有满足众人的期待。中央统计局。廖建裕(Leo Suryadinata),新加坡华裔馆馆长。1941年出生于印尼,是研究印尼华人社会和新加坡华人社会的专家。廖建裕先生在本文公布的数据来源于2000年人口普查,此时离全面排华的苏哈托独裁政权1998年倒台只有一年多时间,华人对自己的华族身份还比较敏感,更不要说在独裁时期已经归化的华人后裔,即使是在当今亦有不承认自己华族血统的华人。2000年人口普查有关华族部分,只能被视为值得参考的历史概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