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荣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成尚荣做个好老师心得体会)
一席谈吐,能够点醒误入藕花深处的教育者,让听过的老师明白,教师是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教育的过程是充满道德的,智慧是有道德的。
一席谈吐,能够点亮着急赶路的名师的前行方向,让听过的名师知晓,失去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去真心,便失去真人,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给每个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是名师应有的追求。
一席谈吐,能够点燃谋求发展的学校的办学激情,让听过的学校豁然开朗,诸如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课程改革就像在森林中行走,无缝管理——无缝便无创新……
这些话语的创生者便是成尚荣先生。
成尚荣老师
在任何一个会场,你的目光必定会被这位鹤发童颜却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又谈吐优雅的老学者吸引。聆听他的发言、征询他的意见、和他探讨教育的问题时,这位长者博闻强识、旁征博引,对于教育的理解深度、对课堂本质的精辟隐喻、对学科建设的真知灼见,无不让你肃然起敬、心悦诚服。
但对于我和我带领的清华附小而言,这样的评价还不足以表达对先生的感情。先生于清华附小,不仅亲历其发展历程、见证了其成长,更是在很多关键事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是热忱的挚友,是扶持的导师,更是建言的亲人。在我个人及清华附小十几年的发展中,附小人把所有的感情浓缩在“成老师”这个最普通的称谓上。如今,回想起那些美好的日子,总有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与我与学校的成长:春风拂面般的翼蔽
我和成老师于2006年第一次见面,2014年教育部出版“教育家成长丛书”,在我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成老师洋洋洒洒为主题教学作了点评。以文会“师”,神交已久。现在想来,还得感谢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的引荐。2006年初,“亲近母语”的负责人徐冬梅女士作为我的挚友,为了我的专业发展,邀请了陈家琪、张康桥、周益民等一众好友,在扬州为我举办“语文主题教学”研讨会。
会场中,高大英俊的成老师一下吸引了我们团队几个人的目光。会上,几位专家拍砖,“砸”得我们晕头转向。快“挺不住时”,成老师“优点不漏,缺点说透,方法给够”,运用教育学及心理学,就我们当时还仅仅是雏形的主题教学,一口气帮助我梳理了几个思考的命题:“主题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主题教学的研究价值是什么?主题教学如何在温度、广度与深度之间追求适度……”
回来的火车上,我和几个老师彻夜未眠,讨论怎样遵照成老师的路径继续深入思考。
从那以后,我开始自觉地用一节节课例体现主题教学的基本特征与内涵方法,深入反思主题教学的理论,把实践体系建构起来,并不时找机会和成老师交流。
就这样,成老师多次在江苏或省外的一些研讨会上,推介我和我的团队,邀请我们到江苏等地上课,他还亲自对我上的《晏子使楚》《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皇帝的新装》《大脚丫跳芭蕾》等进行评课。成老师经常利用到北京开会的时间,走进我们的常态课堂,一听就是三四节课!
他高屋建瓴,从哲学的角度,指导我们跳出语文看语文,真是醍醐灌顶。尤其是,我的课堂,儿童立场越来越鲜明,我努力退到后面,把学生推到前面的改变,先生看到了!他为此很欣慰,也极尽赞赏……虽然一南一北,相隔甚远,但成老师对我和我的团队的关注与关爱,时常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传到我的耳边。
语文主题教学向何处去:点亮高处的灯盏
2010年9月,我开始了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坚守在课堂上,实践胜于理论的我,决心利用这个机会,把多年来自己关于“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经验进行一个梳理和总结。
2013年,北京海淀区教委召开了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我要上课,还要出一本书《超越·主题·整合》。利用这个契机,我将之前的一些想法告诉成老师,先生以《超越:心中的地平线》为题为我的书作序,并对我的想法给予了肯定:
“
窦桂梅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她心中就有一条地平线。心中的地平线,一直在她心中闪耀,地平线成为她的人生追求和文化符号。超越如同一根线,贯穿在窦桂梅老师语文教学改革的始终,亦如灵魂,始终在语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教育改革中存活,导引着她,也导引着老师们和整个学校的发展。说这是‘伟大的事物’恰如其分。帕克·帕尔默所言‘伟大的事物’正是改革的主体本身,而非其他,说到底,改革者、超越者是伟大的。
”
改革向来是艰难的,从没路的地方开辟出来,从荆棘的地方践踏出来,有时也会感觉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我和我的学校不害怕,愈知难却愈要向前,与先生的鼓励密不可分。
为新百年成志教育鼓与呼:寄予无限的期望
教育的真谛,就是激励与唤醒。成老师不但对儿童如此,对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也都用赏识激励大家向着梦想前行。
在课程整合的践行中,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清华附小为这些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每年推出数位影响力和发展力教师。百年校庆结束之后,成老师又主动找到我们,恳切地叮嘱我们:“清华附小的改革要有更大的魄力和更长远的眼光。要站在清华附小,看当今中国的基础教育。更要努力让人们站在中国的基础教育,看清华附小;进一步站在世界的基础教育,看清华附小。”
成老师的话语振聋发聩,其中既有期望,又有嘱托。想着先生平和而又刚毅的面容,心中的敬意再次油然而生。
带着成老师的提点,语文主题教学开始研究并实践实现整体立人、全面立人的语文主题教学的课程群。主题教学四大实践样态“单篇、群文、整本书、实践活动”整合到课程群中,发挥出了协同育人的合力。
在纪念鲁迅去世80周年、诞辰135周年之际,我们向经典致敬、向鲁迅致敬,主题为“我们的童年与鲁迅的童年相遇”,形成三种路径的整合课程群:“学科内渗透式整合”,有单篇经典的《阿长与〈山海经〉》《少年闰土》和主题群文阅读的“鲁迅笔下的儿童”“别人笔下的鲁迅”;“学科间融合式整合”,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和绘本《风筝》,以及美术与语文的整合,美术老师带领学生画鲁迅的“百草园”;“超学科的消弭式整合”,就是主题实践活动设计“儿童的鲁迅博物馆”,演戏剧《少年闰土》和《早》等等。
我深知,离开课堂我就不是真正的特级教师,对不起成老师等这样一些厚爱我、鞭策我的良师益友。
就是这样一位享誉全国的著名专家,每次来清华附小时,却一切从简,常常把几个活动整合在一起,为我们节省开支,偶尔需要我们帮助订票,也常常嘱咐我们“不要麻烦,不要多花钱,能到就行”。离开附小时,时间来得及,就在学校食堂吃口便饭;来不及,就把饭打包在车上吃。
面对如此简单而又不简单的成老师,我们内心有太多歉意,但沉淀于心之后油然而生的又是一份敬意,更化作成老师与附小之间的一份情谊。每每脑海中总浮现他的一句话:“智慧是有道德的!”
回想起这位可敬的长者,我心想,清华附小何等有福气,遇到了成老师!他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智慧、学问、鼓励——成老师自身就是我们学习的教材。他总是尽全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更多学校的发展,为中国的基础教育鼓与呼,这是何等情怀。
来自山乡的我,少小离家、半生漂泊,作为家中的老大,对于父母弟妹都要尽心照顾;作为一校之长,学校里的大事小情之繁琐之压力,我亦总是不能释然,自身存在心里不平衡,甚至委屈。很多时候常感身心俱疲。但我今日能有一点点成就,除了性格要强,富有激情与理想之外,更多的是“成老师们”感召我,度化我,帮助我,成就我的结果!
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他人生中的重要他人,一所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一批如“成老师们”的重要他人!“成老师们”这样的长者、专家、领导,帮助的也不是我一个人,他们以自己的品格和智慧不遗余力地帮助清华附小不断前进,而这不也是在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潜心耕耘,播撒教育恩德吗?
纸短情长,谨以此文,代表清华附小全体师生献给德高望重、真诚无私的成尚荣老师。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窦桂梅
本文转自“大夏书系”公众号
作者简介
成尚荣,1941年12月生,南通人。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做过小学语文教师,担任过小学校长,省教育厅处长、主任,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江苏教育研究》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执行主编。第七届国家督学。现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研究方向:课程教学、儿童文化、教师发展。
内容简介
《定义语文》
成尚荣 著
2017年9月
本书系《大夏书系•成尚荣教育文丛》首部力作。本书从专业的眼光、语文的世界眼光、语文教育家和知识分子、种诗的人等角度全面阐释了作者的语文观、语文教育观。语文是专业的,同时又不能脱离世界,需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是教育家和知识分子,是诗人,能够用汉字、用母语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把语文教育置于世界中,置于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对今天的语文教育提出高屋建瓴式建构的同时,又不乏脚踏实地的扎实实践,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语文研究者提供了借鉴的元素。
《儿童立场》
成尚荣 著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儿童本身与教师视角,阐释了作者的儿童立场,即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是教育的基本立场。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儿童阶段所受的教育会成为影响一生的关键因素,从这本书中,不管是儿童研究的专家还是普通的一线教师都可以找到研究和日常教学的若干连接口,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注入新的积极元素。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
成尚荣 著
2018年1月
本书是教育专家成尚荣教育文丛之一,从理论的高度详述具有中国风格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时代主题,追溯中国著名教育家们(陶行知、陈鹤琴、叶圣陶、斯霞、李吉林等)的教育思想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启示,探索、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学校表达,并呼吁教师学会改变,进而改变课程教学,改变学生,开启素质教育新阶段。本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展示。这部深入浅出的诚意之作告诉你,核心素养并不神秘,也不虚无缥缈。它将使你自信地迎接核心素养时代,用智慧的方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律令》
成尚荣 著
2018年4月
本书从课程改革、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教学改革的典范等方面,站在理论的高度,又结合极富活力的教学案例,生动而具体地探讨了教学的基本问题、基本规律、基本节奏,重在揭示教学中基本稳定的可依循的“律令”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活化教学律令,以助力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课程透视》
成尚荣 著
成尚荣先生基于自身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和观察思考,以专业视角深刻剖析了当下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有效开发策略,厘清了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应该坚守的价值原则与教育规律,描绘了基于实践与教育发展要求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操作导图。我们应该怎样为儿童的幸福前行设计或铺设好“跑道”,让儿童在“跑道”上行走得自由而规范,快捷而有效?我们既是提问者,又应该是解答者。
《流派观察》
成尚荣 著
2018年5月
成尚荣先生率先研究地方教育流派——苏派教育,寻找着教学流派研究的新方向、新维度。本书即是其此阶段研究成果的结集。本书阐明,在当今课程改革中,教学流派研究不能缺席,教学流派是一种文化形态、文化存在,是对“地方性”知识的自然的必然的映射,教学流派研究是关于教育人在特定文化引领下的精神品格研究。分析教学流派研究的实质是关于人的研究,目的是促进名师、教育家在文化自觉中寻找到“成长自觉”,在成长中突破与超越。
《名师基质》
成尚荣 著
2018年2月
本书是教育专家成尚荣教育文丛之一,主要讲述了大格局视野下的教师发展、教师发展的主题——做个好教师、教师要做第一等的研究以锻造科学品质、签一份阅读的契约以提升人文素养、做心中有地平线的人以永葆青春。名师成长除却个人经历、经验、文化背景、心智模式外,是有基本的共同特质的:对职业价值的执著追求、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安静与不安分的心理特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才情、敏锐独特的见解等。这些共同特质、基本规律是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成长密码,也是名师的“根性”与核心特征。
《语文气象》
成尚荣 著
2017年12月
著名教育家成尚荣基于自身几十年的教育经历和切身体会,以专业视角深刻剖析了斯霞、李吉林、窦桂梅、王崧舟、闫学、孙双金、薛法根等29位语文名师的成长秘诀、教学主张,绘制了语文老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地图。在这张地图里,一线语文老师既能找到追随的榜样,也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最高目的》
成尚荣 著
2017年12月
本书是“成尚荣教育文丛”中的道德卷。围绕着基础教育中的这一核心问题,作者分别从理论、源头、课程、实践等角度展开论述,把抽象的道德教育具象化,让理论可感知、让实践可操作,为我国的德育建设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内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可资借鉴的操作方法,丰富了德育的内涵和途径。作者在书中对未来公民所应具有的素质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学校德育指明了方向。从新手教师到教育管理者,各个层级的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进行道德教育的若干参考,并从中受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