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考生黄蛉找不到工作(甲骨文考生黄蛉现状后续)
2009年,有一位名叫黄蛉的应试生用甲骨文写了高考作文。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甲骨文就是在博物馆或者古文献才看到的文字,深不可测,更不要说用甲骨文写作了。
当时,高考阅卷老师请了古文字专家批阅黄蛉的作文,经专家鉴定,黄蛉的作文严重跑题,得了八分。黄蛉的高考成绩最终得分428分,达不到三本分数录取线。但是,先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和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收他为校外弟子,用电子邮件跟他学习。接着,黄蛉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三本院校)破格录取,过了两年(2011年),黄蛉因成绩优异进入四川大学学习。
黄蛉用甲骨文写的作文《熟悉》。
也就是说,本来达不到三本分数线的黄蛉因为写了一篇甲骨文作文,最终破格进入一本院校学习。因此,网友称黄蛉为“甲骨文考生“。
“甲骨文考生”事件,不仅让公众看到了高等院校的爱才之心,而且意识到甲骨文的价值。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办公室发布的招生简章里就明确希望录取的考生“了解小篆及甲骨文、金文、简帛等“。于是,从课外辅导机构到出版印刷品,围绕着如何让中小学生认识甲骨文的课程和书籍竞相开放,令人应接不暇。
甲骨文,用这样的方式再一次走入公众的视野。
甲骨文,与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玛雅文字并列称为世界最早的文字。可惜,其他三种文字早已消失了。因此,《剑桥中国文学史》开篇就说:“人类历史上,汉字是少数几种独立创造的文字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最初的书写系统仍在被继续使用的唯一一例。”
1899年,我国首次在河南安阳发现了甲骨文。100多年来,我国的学者孙诒让、王国维、郭沫若等古文字学家都尝试对出土的甲骨文的字进行辨识。迄今为止,能够辨识且确认其含义的字已达1000多个。
北京:国家博物馆商周时期的珍品文物(资料)
虽然甲骨文研究的成绩斐然,但是如何普及甲骨文却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
2007年11月15日,国学大师南怀瑾在太湖大学堂讲课时强调文字的重要,认为文字是打开中国文化的大门。时隔不久,市场上就出现了用“文字画“”慧画“的形式学习甲骨文,教授对象主要是幼儿园和小学生。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培训,大都是通过讲故事、创意书法、绘画等运用想象力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亲近甲骨文。这,无疑是一次创新,只是有点偏离了甲骨文的真正含义。
2008年5月,日本文字文化机构出版了《如何写甲骨文——古代文字练习帐》一书,目的让中小学生通过临摹书写甲骨文,走近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难能可贵,在对每一个甲骨文的说明,该书限定为对古代文字本身的理解,而不是现代汉字的意思。相比之下,日本人的严谨作风更能让中小学生直接触碰甲骨文的本来面目。
《如何写甲骨文》主要收录了甲骨文或金文中常用的汉字,共计877字。编者按照其字形分为九类:人体、祭祀、自然、宫室、器物、衣服、动物、植物和杂类。在每一个字的右侧会标明“甲骨文或金文“、造字方法、笔画数,下方则是书写笔画顺序和说明,再往下就是供读者描红的阴字方格。
以“野”字为例。
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对每一个字的释义解说是基于白川静先生著作《字统》和《字通》两书。白川静先生在古汉字学界有很高的地位,在2004年被日本政府授予“日本文化勋章“。在中国,他对卜辞金文、对汉字的体系文化的源流系统性、独创性的见解,给了古文字研究者很大的启发。当然,正因为本书对于每一个甲骨文或金文引用的释义的权威性,致使本书也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也就是说,如果读者不愿意提笔临摹书中的文字,随意地当成阅读材料,也能轻松地掌握887个甲骨文或金文。
白川静先生。
白川静令人称道不止是他孜孜不倦的学术精神,还有他对古文字寄予的期盼。他期盼学习东洋古典的人增多,日本人能重新发现东洋的睿智。因此,他很乐意看到中小学生亲近古文字学。学者分国界,但是学术不分国界。对于一个喜欢古文字的日本人,他的远见和胸怀让人赞叹不已。
本书的突破常规之处在于请了代表日本书法水准的今井凌雪老师监修笔顺。具体做法就是规范了甲骨文或金文书写笔画、顺序、起止点。虽然以前从来没有学者或机构做过类似的工作,但是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有一些甲骨文或金文本身就有先后顺序,如果规范了书写顺序也没什么影响,比如:印。
图片来自百度象形字典。
本书的释义:用指尖摁住弯曲膝盖跪坐着的人。那么书写时,先写手再人。
但是,有一些字则是可以从右写,从左写,从中间写,从上写,从下写等,如果规范了书写顺序则是多此一举。以“野“为例”。(图片参见上文)
再者,目前学术界尚未证实古人在刻写甲骨文或金文是有一套规范的系统。倘若现在过早地规范了书写顺序,很大程度会影响对其他已出土但尚未辨识的甲骨文或金文的论证。
鉴于此,对于本书的最有效的利用是着重其释义说明,但对于其规范的笔顺则只能当成一种练习,不要受其限制才好。
据史料记载,相传仓颉造字时“仰观奎星圆曲宇宙之势,俯察龟纹鸟虫之迹,指掌而创二十八字”。如今,我们已经很难体味这种上天入地的心情,唯一能做就是放下功利之心,专注地临摹或书写每一个字,些许能多少体味到一点吧。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在《汉字书法之美》里说:“花一下午,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也许你不懂书法,但这一点也妨碍你跟着这本书临摹甲骨文或金文,写着写着,回首汉字创造时的初心,体味上古社会的朴素的人文思想与残酷的竞争,也许你会感激今天的人类创造的文明。
原创文章作者:灵林玖玖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