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_双排牙什么时候拔最好
处于6至12岁儿童期的孩子,易出现口腔同一位置的牙齿会出现两颗牙齿。此时处于换牙期,恒牙已萌出,相应乳牙未脱落,叫做乳牙滞留,俗称“双排牙“或“背背牙”。
情景再现
“哎呀,我儿子乳牙还没有掉,怎么边上好像就开始长牙咯?医生你快帮我看下这是怎么回事……“
处于幼儿园高年级和小学低年级的父母们,这个桥段是不是经常碰到?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
孩子这是乳牙还没脱落,新牙就长出来了,表现为”双排牙“现象。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乳牙滞留”。
箭头所指为恒牙
乳牙滞留有以下两种情况:
1、 继承恒牙已萌出,而乳牙未脱落,称早期滞留;
2、恒牙未萌出,但已超正常换牙年龄极限仍未脱落的乳牙,称晚期滞留;
乳牙滞留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原因是现在的小朋友营养过剩、饮食过于精细,牙弓长度发育不足,继承恒牙没地儿长造成萌出方向异常,乳牙牙根吸收不完全,所以不能自行脱落。
①营养过剩:营养供给好,牙胚发育提前,恒牙长出儿乳牙还没掉。
②食物过于精细:使得乳牙牙根未得到充分的刺激和锻炼,和牙槽骨紧密相连,不易脱落。
③恒牙胚发育错位:恒牙牙胚没有正对乳牙根尖部,而在乳牙根的内侧生长,新生恒牙在萌出时乳牙仍很牢固,根本没有要脱落的迹象,没有正常脱落的乳牙占据了恒牙的位置而形成双排牙。
④乳牙病变:乳牙牙根吸收不完全,由于乳牙龋坏严重造成乳牙根吸收障碍等情况造成乳牙不能及时脱落。
⑤恒牙的错位造成的错合畸形:由于位置不够、异位萌出或是咬唇、咬舌、吹口哨、咬铅笔等不良的习惯导致恒牙与恒牙之间的前后错位排列。
遇到乳牙滞留形成的“双排牙”,家长应该尽快带孩子到牙科医院拔除滞留乳牙,为恒牙的发育腾出空间让出位置。
把挡到萌出恒牙的乳牙拔掉!!!
对恒牙已萌出而乳牙仍未脱落的滞留牙,应尽快拔除,以免影响恒牙在正常位置上萌出。
但是超过换牙年龄而乳牙未脱落,恒牙又未萌出者,则不要轻易拔掉,若是恒牙先天性缺失,应尽量保持乳牙。
食物太精细,牙齿龋齿患病率偏高
现在市面上的儿童食品越来越多以高糖、精细、质软为主。而进食这些食物容易导致两大问题。
首先,糖类食品(尤其是蔗糖)与龋齿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主要的致龋因素。而小宝宝尤其喜食糖类食品,频繁进食这类食品又不及时刷牙,糖液就易沉积在牙齿的小窝里、裂沟及缝隙等不易清洁的地方,在致龋菌的参与下大量产酸,这些酸与牙面长期接触,再加上细菌代谢产物的作用,就会产生龋齿。
其次,过频地进食精细、质软及黏稠性强的食品,使正处在发育阶段的颅、颌、面、牙齿及牙齿周围组织得不到应有的生理性刺激,使得颌骨发育不足,使将要萌出的恒牙的牙量与骨量不成正比,而导致替换恒牙萌出排列不齐,发生牙列拥挤畸形。恒牙的拥挤不齐又容易使新生的恒牙发生龋齿。
想想看,自己家里有没有各种料理机,研磨机器,经常各种糊啊汁啊,给宝宝加餐?父母亲有没有将水果、食物等切的过细、过精致给孩子?
还没有到换牙期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还有机会避免这种情况哟。
俗话说得好,“粗茶淡饭好养人”,食品对乳牙的刺激作用能促使乳牙正常脱落,鼓励孩子多吃些硬质粗纤维食物,比如豆类、甘蔗、玉米等等,啃起来!
双排牙的危害
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换牙期的孩子乳牙未掉,新的恒牙就已经长出来了,两排牙齿挤挤挨挨,像锯齿,看着怪吓人的。
口腔专家分析,双排牙孩子增多,进食过于精细的食物,乳牙未得足够锻炼有关。乳牙滞留导致新生恒牙位置方向异常,甚至无法萌出,这对孩子颌骨发育、咀嚼效果、口腔卫生、面部美观都会造成影响。这不仅不利于牙齿清洁卫生,容易形成牙垢和牙结石而造成孩子的口臭,也可能诱发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口腔炎症性疾病。
对于已经出现牙齿不排列不齐时,在孩子恒牙换完之后即可进行口腔正畸治疗,一般矫正的最佳年龄段在12~14岁。
如何预防
适量给孩子吃锻炼咀嚼能力的食物,比如豆类、坚果类、苹果和粗粮。适当的咀嚼,可以牵动咀嚼肌群的运动,促进孩子牙床、颌骨和面骨的发育,促使乳牙按时脱落。
正在发育期间的儿童家长应该监督孩子纠正不良的习惯:咬唇、咬舌、吹口哨、咬铅笔、吮手指等。
注意事项
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纠正不良习惯,养成正确的刷牙方式,尤其是吃甜食后认真漱口的卫生习惯。
少喝碳酸饮料等糖分高的饮料,饭后可饮适量白开水,如遇问题请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