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局势对我国的安全有哪些影响?(东北亚局势徒然紧张,美国欲意何为?)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教授
如果说世界正在巨变,东北亚则是一个缩影,所有的变化都体现在这里,所以东北亚地区很吸引人们的眼球。
1经济发展的落差越来越明显
过去东亚经济呈“雁型模式”日本走在前面,韩国、中国、俄罗斯和朝鲜跟在后面。过去20多年,日本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韩国经济失速,GDP增长维持在3%左右;俄罗斯经济大起大落主要取决于国际油价;近几年朝鲜经济有所好转2016年GDP增长约3.7%;蒙古国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国际大宗商品的变化。整个东北亚只有中国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每增长一点,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就是一个巨大变量。
正是各国经济发展落差的这种变化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日本和韩国,尤其使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不仅体现在政治家的情绪,要求恢复军事力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日本老百姓的情绪上。
2017年11月27日,日本前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先生在《环球时报》发表了题为《在变化的世界中找准中日关系定位》的文章。他认为中日民众情绪对立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规模超越了日本。因此,日本的焦虑感加重:
一方面老百姓觉得日本国力衰弱,由此产生很强的敌对情绪;另一方面对中国形成原料、市场、加工等依赖,不得不依靠中国维持经济发展。安倍正是利用了民众的情绪,骗取选票。安倍借口要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言下之意是其军力薄弱,不得不依赖美国保护,外交也不得不跟随美国。安倍的真正用意是让日本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中国成了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借口。
当然,朝核问题也成了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借口。韩国民众不满本国经济现实状况。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韩国处于低速增长,年均增长约3.1%。中韩两国建交以来贸易额年均增长20%,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贸易额接近3000亿美元。韩方长期处于两国贸易的顺差状态。
但近年来,财团在韩国经济中扮演主角,一方面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对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又心存忌惮,担心失去对中国的竞争力。因此,导致韩国民众也开始对中国产生不信任感,再加上朝鲜搞核试,中国不可能按照美、韩的要求断绝与朝鲜的往来,加深了韩国民众对中国的不信任。总之,中日韩民众间的情绪变化,与三国经济发展速度不一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有直接关系。
2美国加大在东北亚的军事投入
美国对东北亚经济方面的影响力在下降。加大军事投入、巩固同盟关系成为美国保持自身影响力的主要做法。2009年奥巴马提出“重返亚太”,之后又相继调整为“亚太战略平衡”和“亚太再平衡”战略。
美国对东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同时加强美日、美韩、美澳同盟关系。特朗普上台后,继续加大对东北亚的军事投入,给盟国更多权力,同时要求其分担更多责任。这种做法正迎合安倍争取集体自卫权、扩张武力的需求,所以安倍更肆无忌惮地推进军事化计划。他把实现所谓“正常国家化”确立为“三步走”,目前已经走完两步,即废除武器出口三原则和争取行使集体自卫权。第三步将是修改宪法,将自卫队合法化纳入宪法。从目前政治格局看,安倍通过宪法修正案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倍走“正常国家化”的道路。
特朗普政府利用南北对峙局面,特别是利用朝鲜不断核试验、导弹试射的机会,加强与韩国的同盟关系,建立“2+2”机制,在驻韩基地部署新型战略武器,逼迫韩国从美国购买更多先进武器,特别是逼迫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其中也包含离间中韩关系的用意。
韩国一方面作为美国的盟友,不敢得罪这位“大朋友”;另一方面,也不愿意恶化韩中关系。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收一石多鸟之效。其一,通过部署“萨德”,可以把韩国纳入到美国的全球反导系统;其二,可以离间中韩关系,并使朝韩关系紧张起来;其三,也是更重要的,就是通过部署“萨德”让韩国觉得离不开美国。这是美国保持在这一地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南北紧张,中韩紧张,韩日关系也受到影响。
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投入很少,而在东北亚安全领域的强势地位使得中日、中韩关系恶化,中朝关系紧张,朝鲜对美强硬。俄罗斯坚决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总体看,美国在东北亚的军力投入和军事部署是地区局势紧张的祸根之一,表面上是为了保证盟友的安全,实质是制造“可控混乱”,以便强化其在这个地区的霸主地位。
3朝核问题成为地区局势动荡直接原因
冷战结束多年以后,朝鲜半岛仍处于冷战之中。冷战结束时,美国没有承认朝鲜。在地缘政治发生巨大变革过程中,朝鲜被忽视、被孤立。朝鲜从政权和国家的生存出发,开始研发核武器,尤其进入本世纪后,伊拉克、利比亚战争的两个案例给了朝鲜深刻教训。在此背景下,朝鲜加速核武器研发,更加坚定拥有核武器的决心,使整个东北亚地区陷入紧张局面。
朝鲜搞核试验、导弹试射搅动整个地区局势。美国、日本都以此来说事,韩国为实力对比不利而胆战心惊,不得不做些准备。中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一方面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必须遵守核不扩散条约和安理会相关决议,而朝鲜的核试验随时可能给中国边境地区带来核污染,直接威胁中国边境地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中国坚决反对朝鲜搞核试验。
另一方面,中国又是朝鲜的邻国,不愿意看到朝鲜受到孤立,希望保持良好的邻国关系。俄罗斯也是核不扩散条约签署国,同时与朝鲜拥有17公里的共同边界,既不希望朝鲜继续搞核试验和导弹试射,也不希望因朝核问题而损害两国关系。但是朝鲜下决心拥有核武器,其水平已接近完善。美国、日本以此为借口,加快在这一地区的军事部署。韩国也以此为借口不断扩大与美军的联合军演规模,完成“萨德”部署。东北亚局势正是在上述因素的刺激下变得难以预测。
4朝鲜半岛尚不至于爆发战争
目前,朝鲜半岛是全球战争风险极高的地区之一。特朗普多次在“推特”中表达了不惜对朝动武的意愿。朝鲜官方也表示,只要实行海上封锁就是宣战,似乎下定了不惜一战的决心。局势似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朝鲜半岛确实存在爆发战争的风险。以目前的态势看,朝鲜还会继续搞核试验,以完善其核技术,也是为争取他国承认其有核国地位。同时,朝鲜还将继续搞导弹试射,虽然其导弹射程可以核算为达到洲际弹道导弹的水平,但是否完成了载入技术的测试并不清楚,至少会继续搞到让国际社会承认其导弹技术成熟为止。朝鲜的核试验和导弹试射将不断挑动美国的神经,特别是在朝鲜的导弹可以打到美国本土后,就是触犯了美国的底线,美国为了自身安全对朝动武是完全可能的。
但特朗普政府尚未下决心动武,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特朗普作为总统,地位还不够稳固。特朗普核心团队、安全团队、外交团队到现在还未组建好。在没有强大团队的背景下,发动战争将面临很大风险。二是特朗普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国务卿蒂勒森和防长马蒂斯均强调首先使用外交手段,这些手段尚未穷尽。特朗普不能在主将们尚未形成共识时就对朝动武,那会对特朗普的执政地位构成极大挑战。三是特朗普虽有动武的冲动,而且也曾经下令在中东对伊斯兰国动武,但毕竟那是小规模的反恐军事行动,不需要投入太多经费,也不会造成太多人员伤亡,而在朝鲜半岛一旦动武,其后果难以预测,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巨额经费开支。这与他个人注重经济的治国理念不一致。特朗普与美国历届总统在理念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先前的总统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而特朗普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借助美国的全球影响力获得经济利益。四是特朗普并非真心要解决朝核问题,只是借题发挥,以武力恫吓,既可以加大在本地区的军事部署对朝鲜构成直接威慑,又可以让盟国更加听从其摆布,还可以加大对中国、俄罗斯的牵制和胁迫。他并不需要真正动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什么也不会做,不排除采取低烈度、小范围的军事行动。对美国来讲,在朝鲜半岛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最符合其利益。
朝鲜也不想动武。拥核只是为了威慑别国不对自己动武,一旦动武,不管朝鲜是否使用核武器,都可能遭受致命打击,这就失去了拥核的实际意义。因此,朝鲜主动挑起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当然,不排除在“三八线”附近、在海上发生擦枪走火导致冲突不断升级,最终走向战争。以目前态势看,这种可能性极低。
中国的反战立场对牵制美朝动武具有重要影响。美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在朝鲜半岛大动干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中国会以什么方式应对。一旦中国介入,美国将与一个大国打仗,其严重程度不言而喻,更何况中美曾经在朝鲜半岛交过手,即使力量悬殊,美国也没占到便宜。
不管军事介入的可能性有多大,至少这种介入存在法律依据,即中朝友好合作条约包含着一方对另一方承担军事义务的条款。这是美国在动武之前必须考虑清楚的一个问题。在朝核问题上,中国一直推动和平谈判,努力做有关各方的工作。“十九”大召开前,中国和俄罗斯发表联合声明,共同提出“双暂停”与和平对话的路线图方案。中国领导人还邀请特朗普总统访华,劝他放弃动武的设想。中国的鲜明立场对有关各方形成某种牵制。
这些年,俄罗斯不断加大对东北亚的投入,成为稳定地区的重要力量。普京提出“东向政策”,加大与日本、韩国的经贸合作,同时加大与朝鲜之间的合作。在各种场合加大与中国在涉朝问题上的沟通与配合,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韩国文在寅总统有鲜明的反战立场。他知道一旦发生战争,韩国将是最大的受害方。他的立场对缓和半岛紧张局势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文在寅刚担任总统就对朝鲜提出了无条件对话的建议,启动了对朝经济援助计划。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之间的关系。当然,文在寅政府也存在两面性,在美国的裹挟下,一方面不顾朝鲜的强烈抗议,加大与美军联合军演的规模,延长联合军演的时间;另一方面不顾中国和俄罗斯的坚决反对,加快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近来,中日、中韩关系的转圜也对东北亚局势的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中日关系出现了缓和迹象,中国领导人与安倍首相在越南出席APEC峰会期间进行了会晤,提出了改善关系的大方向。同时,中韩关系也在文在寅政府承诺“三不一限”的基础上出现转圜,开始修复因韩国部署“萨德”而出现倒退的双边关系。12月13日,应中国领导人邀请,韩国总统文在寅实现了首次访华。在这个大背景下,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的会晤机制准备重启,继续三方自贸区建设的谈判。这些事态的发展有利于地区稳定。(注释略)
【学术专访】尹继武:中国国际政治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小编:lt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平台观点
文章来源:《东北亚学刊》2018年01期;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平台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