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东软医疗待遇怎么样)

2022-11-27 14:52:31 0

东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东软医疗待遇怎么样)

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口的老龄化,这几年医疗跟消费、科技并列为中国三大核心资产,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更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在大医疗产业中,医疗器械是最被看好的一个板块,也是著名VC高瓴资本重仓押注的一个赛道。

A股的医疗器械板块目前是迈瑞医疗一枝独秀。作为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迈瑞医疗上半年营收105.64亿元,股价已经从年初的170元上涨到9月16日的328元,市值一度突破4000亿元。

其它几家医疗器械公司跟它差距很大。同一天,以医用临床、呼吸与供氧设备为主的鱼跃医疗上半年营收34.21亿元,市值325亿元;以超声产品为主的开立医疗上半年营收4.86亿,市值 110亿元;以医疗器械制造为主的万东医疗上半年营收为5.03亿元,市值为72.79亿元。

A股能否出现更多千亿市值的医疗公司?

6月30日,东软医疗提交了科创板的招股书。东软医疗以自研CT起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原本由GE、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巨头控制的高端CT市场公司赢得了一席之地,市场份额位列国产品牌第一,仅次于 GE、西门子、飞利浦

东软医疗用七天时间推出的方舱CT

除了国内市场,东软医疗CT 从一开始就开拓国际市场,其对外出口量已连续三年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名,主要在"一带一路"国家

除了深耕CT,东软医疗还把业务扩张到MDaaS(医疗设备和医学影像数据即服务,类似SAAS)、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和设备服务与培训等四大业务线。2019年东软医疗营收达到19.25亿,虽然距离迈瑞的165.56亿和鱼跃的46亿元还有相当的差距,但远超过万东医疗的9.82亿和开立医疗的12.54亿。

东软医疗有没有可能市值千亿,成为下一个迈瑞医疗?我觉得支撑这个可能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国产替代的空间

大型医疗设备是一个技术门槛很高的领域,国际上仅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有研制能力,东软医疗经过20多年终于掌握了核心技术和一定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典型的国产替代概念。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截至 2019 年末,公司在中国市场的CT 设备保有量为 2,573 台,占中国市场保有量的 10.4%,位列国产品牌第一。距离前三GE、西门子、飞利浦的30%、23.5%和12.8%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这也意味着东软医疗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更重要的是,东软医疗早已经掌握了CT的多项核心技术。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东软医疗已申请 CT 产品相关专利 357 项,其中已授权专利 189 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东软医疗仅用了7天时间就开发出了方舱CT雷神,同时主导建立了“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联盟”,解决了临床医生不足等问题,提高了新冠肺炎的诊疗效率。

说个利好:

最近一直说,国产自主可控迫在眉睫,政策面也十分支持,市场表现上近期也回暖。近期老师也是追踪收集了10只科技潜力标

看好理由:公司业绩良好,W双底已经完成,筹码单峰密集没有松动上方没有套牢盘,MACD交出正向凹型口,后期股价有望创新高。

好股不在多而在精。由于平台限制,不能直接说出个股名字。标的明确,在什么价位介入,以及后续的仓位分配,大家需要下图金股的,可以免费共享,还是老规矩某信添家zhy后面加五位数字32350。英文加数字总共八位 备注:狐狸,查看该潜力股,真正的成功,来源于长久的积累和量变,那些看似随随便便的成功,大多藏匿着投机和速朽的命运。

作为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施单位,东软医疗公司已承担了37项国家、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14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类奖项。

2019年,以CT为主的影像设备收入为12.52亿元,占东软医疗营收的65%。在深耕CT技术的过程中,东软医疗也从单一CT产品向完整的医学影像产品系列发展,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通用X线成像设备、超声诊断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成为国内大型医疗设备领域产品线较为齐全的企业之一。

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东软医疗共有研发人员915 人。2017、2018、2019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2亿元、1.7亿元和1.81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0.55%、8.85%和9.39%。

如果再加上资本化的研发投入,东软医疗2017、2018、2019三年的研发投入分别达到3.58亿、4.01亿元和 4.08亿元,占营收的比重高达24.75%、20.8%和21.21%。

东软医疗累计共申请专利 1,373 项,拥有已授权专利 625 项。

东软医疗的研发人员、研发投入和拥有专利的数量,远远高于万东医疗和开立医疗,甚至超过鱼跃医疗。鱼跃医疗2017、2018、2019三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25亿、1.52亿和2.35亿。

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东软医疗的研发投入和实力仅次于迈瑞。截至2019年底,迈瑞有研发人员2508名。2017、2018、2019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1.32亿元、14.20亿和16.49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0.13%、10.33%和9.96%。截至2019年底,迈瑞共申请专利4873件,已授权专利2130件。

这样的研发投入将支撑东软医疗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2015 年到 2019 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 3,080 亿元增长至 6,235 亿元,到 2024 年预计将达到 12,295 亿元。

而在医疗器械市场,第一大板块医疗影像设备占比13.2%, 2019 年市场规模达到 824 亿元,预计到 2024 年增长至 1,211 亿元。

除了国内的国产替代市场,“一带一路”区域的医疗影像市场规模 2019 年达 199 亿美元, 2024 年预计增长至 296 亿美元。

医疗新基建的风口

中国基层的医疗基础设施较差,给医疗影像设备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018 年我国共有 33,009 所医院,占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总量的 3.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943,639 个,占总量的 94.6%。

以 CT 市场为例,截至 2019 年,中国 CT 保有量共有 24,743 台,主要集中于医院。今年新冠肺炎期间,CT 影像成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CT在基层医院配备的必要性更加凸显。

按照每家医院平均配备2台CT 和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1台CT 的方法核算,中国每年的CT销量将由2019年的 3825 台,预计到 2024 年增长到 6168 台。CT 市场总规模也将由2019年的 116 亿元,预计到 2024 年增长至 172 亿元。而作为国产CT第一品牌的东软医疗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疫情后,中国正在拉开医疗的新基建,整体提升中国的医疗基础设施。

7月6日,国家发改委下达了456.6亿元的2020年卫生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支持各地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

7月初,四川省政府发布通知,预计将投资130亿元完善疾病防控体系,提出了49个重点项目,包括大批的设备配置,实验室建设和物资储备等;

7月23日国务院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

据财政部统计,截至7月 31日,抗疫特别国债已顺利完成1万亿元的发行任务,用于支持各地政府对包括医疗新基建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

8月24日,西安市召开卫生健康大会,对2020-2022年的卫生健康工作做了部署,其中包括医疗设备的配备,尤其要加强基层医疗设备的标准化建设。

多项政策的出台,将加速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扩容,促进国家继续积极支持自主研发创新,加速部分国产先进领域的进口替代。

2019 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整体规模约为6235 亿元,预计到2024 年将达到 12,295 亿元。其中的医疗影像设备,按照2019年13.2%的占比,到2024年预计规模达到 1622亿元

实际上,因为欧美发达国家医疗器械发展起步较早,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影像设备是占比最高的细分品类,大概占13.8%。相信中国随着医疗的建设,影像设备的占比也会越来越高。

作为中国医疗器械的老大,迈瑞最大的业务是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业务,2019年营收占比38.3%;然后是体外诊断类产品,2019年占比35.12%;医疗影像类产品排第三,2019年营收占比为24.4%。

今年上半年,迈瑞的医学影像业务营收21.05亿元,同比增长仅6.67%。而同期的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业务营收53.43亿元,同比增长了62.26%。

可以说,在医疗器械市场,东软医疗和迈瑞是错位竞争,各有所长,双方都将在中国未来的医疗新基建中获益。

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

东软医疗还构建了MDaaS(Medical Devices and Data as a Service,医疗设备和医学影像数据即服务),可以理解为医疗领域的SAAS,这是东软医疗作为传统医疗设备提供商,利用云计算、AI等新技术进行的创新

东软医疗MDaaS由影像云运营服务、智能影像及专科疾病解决方案和医疗机构设备平台运营服务组成。

目前,云平台上集成了多种智能化的医学影像工具,供多用户远程使用,大幅降低了医学影像设备购置门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云平台累计为医疗机构提供 90,962 次服务,并发现 864 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东软医疗还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团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组建了“呼吸影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实验室”,创建了elungCARE呼吸健康影像云平台,开展呼吸系统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救治方法的研究。

2019年,东软医疗MDaaS的营收为8562万元,占比仅为4.49%。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也是未来的趋势。

随着云、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使用落地,预计到 2024 年,中国影像云市场将达到 31 亿元,智能医学影像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 12 亿元。

关键字:  东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东软医疗待遇怎么样  东软医疗是国企吗  东软医疗软件系统  东软医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