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市场规模从0万亿暴增至13万亿的背后,私募江湖大幅触底

2023-02-23 21:18:41 0

私募市场规模从0万亿暴增至13万亿的背后,私募江湖大幅触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

从1984年新中国诞生第一只股票开始,私募便伴随中国资本市场一路走来,发芽、生根,直至风起云涌,江湖翻腾。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一支生猛且汹涌蓬勃的力量,私募,风雨兼程,见证了太多中国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

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这神秘却又汹涌蓬勃的私募江湖。

私募“四大天王”起步深圳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南北混杂。当时,一批又一批青年从全国五湖四海赶来沐浴改革春风。大老远地赶来后,第一个接触的事物就是股票,许多人也因此改变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1989年,当时的深圳,已经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大量有才华的年轻人接踵而来。

当时,在深圳荔枝公园,很多人聚在那里,胸口贴着纸片,手上举着牌子,走来走去,大多靠眼神交流,对上眼的,就如同地下党一样,点点头,然后走到老荔枝林内部去交流,整个场面有点像童年时玩的游戏“找朋友”。

原来那些纸片是股票凭证,有万科、深发展等“老五股”品种,牌子或小纸条上还写着价格。
那时候,在巨大的赚钱效应刺激下,深圳人对股票的狂热早已被大大调动。在证券公司柜台买到挂牌的股票,出门在黑市便能立即翻倍。作为深圳炒股集散地的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总部营业面积太小,疯狂的人们因此背着装满现金的麻袋进行黑市交易,区域不仅扩大至特区证券公司附近的街边,甚至包括街对面的公园。

那两年,很多后来成为大腕的私募们也都不约而同地南下深圳淘金。

这些大腕中的一些人后来也构成了深圳私募的中坚力量,刘明达、赵丹阳、杨骏、 @但斌  在那时并称私募“四大天王”。

草根私募首现疯狂

两市出现前后,深圳、上海赚钱效应凸现,股市一度出现狂热景象,在1990年7月几乎达到巅峰。

后来成为草根派私募的代表人物崭露头角。由于深圳市场异常狂热,这批人绝大多数是在深圳赚取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一个奇妙的投资节点。一方面,10年改革开放令中国民众小有积蓄,另一方面,1988年的抢购风让他们萌生出积蓄贬值的担忧。然而1989年的“倒春寒”,一下子令民众意识到资本市场的魔力。

1990年的非法场外交易活动无比猖獗。在炒卖股票高潮的6月,每天约有2000多人站在证券公司门前围观或私下交易,甚至还出现了许多欺骗性的股票交易,一度造成股市混乱。而场内股票成交量更是增长迅猛。

据统计,1990年5月的场内股票成交量已经是1.1472亿元,比1月的495万元整整增加了23倍多。

1990年5月底,上海股价指数刚达到100点,8月底就突破200点,9月底则到了300点,短短4个月就涨了2倍。

1990年5月中下旬,市场突然盛传国家将整顿深圳股市、新股将暂缓上市的消息,于是股价涨得更加疯狂。1990年5月25日到6月27日的一个月中,深圳5种上市股票价格的增幅为:深发展100%,万科380%,原野210%,金田140%,安达380%。

这股狂热很快转移到当时相对平静的上海。

有传言称,1990年7月,由于深圳股市狂热的刺激,有6000人特意从深圳转阵上海。他们一出机场,就叫出租车驶往离交易所最近的宾馆。

深圳人逢人就问:有股票吗?我高价收。来自深圳的大户们让上海股民第一次领教了操纵资本市场力量的强大。

股市开放后,上证指数从1990年12月19日的99.98点一直上涨到1992年5月25日的1 429.01点,涨幅达1 329.30%。

中国股市诸多财富神话争相上演。

1991年年初,已经拥有早期股票运作经验的 @林园  更为积极地投入其中。

果然,在此后两年中,他早先收购并操作深发展、深原野、深锦兴、琼民源、深华新等原始股,在其上市后实现了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增值。到1992年,林园的股票市值已惊人地突破1000万元。

这批最早试水的股民后来不少成了草根私募的代表。

他们在很久以后总结自己当年的成功经验时,总是声称自己入市的20年中,前10年的获利主要取决于大胆、敏锐和幸运;后10年,取决于对价值投资的把握。

百花齐放,私募基金开启新时代

2013年,私募基金正式结束十年“灰色身份”。

2014年,新基金法颁布实施,首批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正式获得登记证书,国内成立了第一只由私募基金管理人独立发行的真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如沐春风。

在这一年,私募行业积极发展、不断创新,传统股票私募管理人纷纷设立自己的策略产品,各类私募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行业创新达到崭新高度。

也正是那一年开始,私募基金开启了百花齐放的新时代。截至2019年末,私募基金的总规模已达到13.74万亿,较业内公认的私募基金元年2004年的7.89亿,15年时间内增长了上万倍,2014年更是开始飞速增长,不得不说,私募基金在国内金融飞速发展的这20年,崛起速度叹为观止。

私募界开启了高速发展模式,而江湖上也出现了各种流派。

看过武侠小说或电视电视的朋友应该对武当、少林、丐帮、峨眉等江湖派系印象深刻,而中国私募江湖也有派系之分,这里指的是私募基金经理背景,分为券商、公募、私募、其他金融机构(包括银行、期货、保险、信托等)、民间、实业、海外、媒体、学者、其他。

其中占比最高的依次为券商、其他金融机构、公募,人数分别为656人、341人、307人,占比分别为34.49%、17.93%、16.41%,并且他们中的多数是许多私募机构的领头人物。

其中,机构派可以说是私募圈科班出身的正规军了,很多投资经理都是从研究员开始做起,实战能力很强。

例如淡水泉赵军,曾在嘉实基金担任机构投资总监、总裁助理等职,2007年和嘉实的同事一起创立淡水泉,现管理资金规模已超百亿;国内头部私募的代表高毅资产邱国鹭,在高毅之前曾经是南方基金的投资总监,如今高毅资产的管理资产位居行业前列;中国国内最大的阳光私募基金重阳投资,总裁王庆曾经是原中金公司投行部负责人。

再比如, @少数派投资  ,它的创始人周良,1991年就大胆入市,大学毕业后就开启了证券从业生涯,先是券商研究所研究员,再到成为“券商资管超人”,再到2013年创立少数派投资,成立自己的私募,近六年累计收益超过400%。

少数派投资也在近十年斩获了行业内的20余项知名奖项,5年期金牛私募。目前管理规模也突破了100亿元。无论在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领域,从事证券投资近30年的基金经理都不多见。 

百亿规模的这条线,通常也被划为私募界第一梯队的入场券。

50亿至100亿规模的私募,通常是私募界的第二梯队。

比如, @聚鸣投资  董事长刘晓龙,他曾经是广发基金投资总监,广发行业领先、广发新动力、广发多策略等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公募基金期间就多次获得金牛奖等各类奖项,“公奔私”后,成立以来年化收益高达60%+,同样也获得了私募金牛奖。目前,聚鸣的管理规模也超过了50亿,处于私募第二梯队。

再比如, @于翼资产  ,总经理陈忠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博士,在私募行业工作之前曾是中海基金研究副总监,也是中海蓝筹、中海能源策略的基金经理。他的私募投资年化业绩同样也超过了40%,目前管理规模接近50亿,同样处于私募第二梯队。 

以上这三位,均为券商、基金出来的“正规军”,不过这也不是说其他门派就没有优秀代表。 

比如,希瓦资产 @梁宏   。梁宏虽不是“正规军”出身,不过他的梁宏的希瓦资产成立仅一年,就收获了相对于大盘100%的超额收益,一举成名。之后,梁宏拿各种奖项拿得手软,成为各大私募颁奖典礼的座上宾,同样也获得了私募基金的最高奖项——私募金牛奖。

梁宏的成长经历相对于科班出身的正规军来说就显得很有个性了,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以后,他做过普通工作,投资过实业,干过美股交易员。最后一步步成为雪球大V、私募基金经理,每一步都出奇制胜。

私募经历了这些年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数个门派,但却是和武侠小说中一样,没有说哪一门那一派的功夫就是最强,大家都有所长,并且实力都非常强悍。

2020年的今天,股市仍在3000点左右徘徊,但私募已经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私募基金作为金字塔顶端的资产配置方式,已经帮助太多人实现资产增值。

其实买私募基金,和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某种程度上也是类似的,找个高手拜师,其实是没什么特殊技能的普通投资者最应该做的事。

一个优秀的投资高手可以很好地保护投资者,最大程度地避免投资失败的腥风血雨。

我们刚才提到的 @梁宏   和另一位 @进化论一平   都是雪球记录下投资成长路径的优秀基金经理,球友们一直期待这两位金牛私募好友的合体,现在也随着雪山精选FOF2号产品的出现,梦想成真了!

具体介绍请戳:一笔买入希瓦&进化论,金牛好友私募合体

除了雪山FOF,雪球私募上还有各路雪球大V通过雪球发行的私募产品,以及市场上的明星私募产品。 

由于雪球是公开平台,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擅长领域等等都是完全透明可见的,平常也可以直接跟基金经理在雪球上聊天交流,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在雪球上可以更加容易的分辨出基金经理是否真的优秀。 

对于有一定分辨能力的私募投资者,换句话说就是看人特别准的投资者,是非常适合选择雪球上的私募产品的。


 #私募滚雪球#     $斯诺波雪山精选FOF2号(P000730)$  $希瓦小牛17号(P000689)$ $东方点赞3号C(P000683)$  $聚鸣涌金1号(P000647)$    $林园投资113号(P000721)$   $长江东方港湾 2 号(P000694)$  

关键字:  私募市场规模从0到13万亿暴增的背后,私募江湖大起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从1984年新中国诞生第一只股票开始,私募便伴随中国资本市场一路走来,发芽、生...  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