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按摩哪个地方能止泻_腹泻泻按哪个部位有效手法
一、概述
泄泻即腹泻、拉肚子,是指大便稀薄,次数增多而言。“泄”是指如水之泄,其势缓慢;“泻”是指暴注下迫,发病急。二者虽有急慢之分,但病情一致,统称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最为多见。
其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六淫之邪,能使人发生泄泻,但其中以寒湿暑热等引起的较为多见;饮食所伤,饮食过量,宿食内停;或过食肥甘,呆胃滞脾,或多食生冷,误食不洁之物损伤脾胃,传导失职,升降失调,而发生泄泻。情志失调,平时脾胃素虚,复因情志影响,忧思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泻;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因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水分,混杂而下,而成泄泻;命门火衰,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
二、中医按摩治疗
【定穴】
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长强、足三里、丰隆、上巨虚。
【取穴】
胸腹部的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背部的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腰骶部的长强;下肢部的足三里、丰隆、上巨虚。
中脘: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5寸;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胃俞: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大肠俞该穴位于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长强:在尾骨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足三里: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为足三里;丰隆: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两横指;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简便取穴】
中脘: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中脘;天枢: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三横指处;气海: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联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关元: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条直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3/5处,即是此穴;脾俞:先低头找到脖子后面正中有1个骨性的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11个这样的突起这是第十胸椎棘突,再往两边两横指处;胃俞:先低头找到脖子后面正中有1个骨性的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12个这样的突起,这是第十二胸椎棘突,再往两边两横指处;肾俞:俯卧位,两腰骨高点平第四腰椎,向上数2个腰椎,向两侧排开两横指即是;大肠俞:两腰骨高点连线与脊柱交点向两侧旁开两横指;长强: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足三里: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示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足三里;丰隆:膝中到外踝尖共16寸,一半即8寸,距离胫骨前缘两横指处;上巨虚:屈膝成直角,于膝关节髌韧带之外侧凹陷处,向下至内踝尖连线中点,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操作】
1.患者取仰卧位。
2.医者以沉而缓慢的摩法在其腹部治疗8分钟左右。
3.患者俯卧位。
4.医者揉按患者背、腰、骶部,治疗5分钟左右。
5.在其腰骶部行擦法治疗,要使患者感到治疗部位有热感。
6.用拇指点按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长强、足三里、丰隆、上巨虚等穴,每穴1分钟。
【疗程】
7日为1个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疗程;较重者及缠绵不愈者,每日或隔日1次,直至症状全部消失。
三、反射区按摩治疗
(一)面部反射区按摩治疗
【反射区】
大肠、脾、胃、肾、肝(见图3-8)。
【操作】
1.患者取仰卧位,放松紧张
情绪,医者坐于患者头侧,在施
术部位均匀涂抹按摩介质。
2.医者用手掌拂摩,用拇指平推患者面部,反复20~40次,使面部放松并产生温热感。
3.用中指揉按大肠区,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按揉3~5分钟,至局部产生温热感。
4.然后点按大肠区,以患者适应为度,且应逐渐加力,手法做到柔和渗透,以患者面部反射区上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度。
5.点按脾区、胃区、肝区、肾区,频率为每分钟100~200次,点按3~5分钟,至局部产生酸痛感为度。
6.重复上述步骤2,用手掌拂摩,用拇指平推患者面部,反复20~40次,做面部放松,结束治疗。
(二)足部反射区按摩治疗
【反射区】
腹腔神经丛、胃、十二指肠、小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下身淋巴结、肾、输尿管、膀胱(见图3-9、图3-10、图3-11)。
【操作】
1.在全足均匀地涂抹上按摩介质,如凡士林等。
2.全足放松操作:
(1)双手轻握足内侧、足外侧,从踝部至脚趾3~5次。
(2)两手握足,两拇指相对于足底,其余四指握足背。
(3)两拇指相对,由足跟推向脚趾,手法轻柔,操作3~5次。
(4)两手交替轻轻拍打足背,至足背微微发红为度。
3.检查心脏反射区,随时了解心脏的状态。
4.按摩肾、输尿管和膀胱3个反射区,这3个反射区被称为“基本反射区”,促进排泄系统的功能,将体内有毒物质和代谢不良产物排出体外。
5.用拇指点按下身淋巴结反射区30~40次,按揉1分钟左右,以酸胀或微微疼痛为度。
6.用拇指由外向内推胃、十二指肠、小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反射区,推10~20次。
7.用拇指由外向内按揉腹腔神经丛,持续3~5分钟。
8.重复上述步骤4,按摩肾、输尿管和膀胱3个反射区,促进治疗后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尽快排出体外。
9.重复上述步骤2,再次进行全足放松操作,结束治疗。
(1)双手轻握足内侧、足外侧,从踝部至脚趾3~5次。
(2)两手握足,两拇指相对于足底,其余四指握足背。
(3)两拇指相对,由足跟推向脚趾,手法轻柔,操作3~5次。
(4)两手交替轻轻拍打足背,至足背微微发红为度。
【作用】
健脾利湿和胃。
【注意事项】
1.按摩之前要选择恰当的体位,即患者感觉舒适放松,可维持较长时间,又有利于医生的手法操作。
2.点按学位穴位时,刺激量可适当增强,摩腹时手法应柔和,使力量渗透进去。
3.按摩操作过程中,手法应体现出一定的轻重节奏变化。
4.操作过程中有多种手法,操作时需要经常变换手法的种类,所以要求操作者手法变换自然、连续不间断,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四、病例
雷某,男,56岁,2009年7月19日初诊。主诉:泄泻十余年,近日症状有加重而来诊。现大便时溏时泻,日34行,兼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少华,肢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诊断:泄泻(慢性肠炎)。辨证为脾胃虚弱证。治疗方法:取穴: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长强、足三里、丰隆、上巨虚。操作:1.患者仰卧位,医者以沉而缓慢的摩法在其腹部治疗8分钟左右。2.患者俯卧位,医者在其背、腰、骶部采用滚法、按法、揉法治疗5分钟左右。然后在其腰骶部行擦法治疗,要使患者感到治疗部位有热感。3.用拇指点按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长强、足三里、丰隆、上巨虚等穴,每次1分钟。
治疗1次后患者即感腹部症状明显减轻,治疗7日后全部症状消失。
【疗程】
7日为1个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个疗程;较重者及缠绵不愈者,每日或隔日1次,直至症状全部消失。
五、还可以这样做
(一)家用食疗方
红枣糯米粥即山药粉12克,薏米15克,荸荠粉3克,大枣15克,糯米75克,白糖75克。先将薏米洗净,加水煮至裂开时,放入糯米、大枣共煮至烂,撒入山药粉,边撒边搅,煮20分钟,再撒入荸荠粉,搅匀后停火,加入白糖,分3次服食。有健脾利湿功效。
(二)家用小偏方
砂仁、木香、白芍、山药、莲子、薏米、扁豆、白术、黄连各10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此方健脾利湿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的泄泻。
(三)自我保健
患者以沉而缓慢的摩法在腹部治疗,要使治疗部位有热感。再点按中脘、天枢、气海、关元、长强、足三里、丰隆、上巨虚等穴。
六、医嘱
1.饮食调理对于治疗有一定意义。如生冷水果之类,油腻厚味之物,黏滑甘味之品皆非所宜。以饮食清淡、易于消化之物为妥,宜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还应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败变质之物,不喝生水,吃瓜果要烫洗,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防止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