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荣烹饪集团(国家税务总局任荣发简历)

2022-10-25 20:01:49 0

任荣烹饪集团(国家税务总局任荣发简历)

全文共6068字 | 阅读需12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张国华

(1950.01-1952.03)(1965.09-文革初期)

人物简介

1914年,张国华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怀忠镇,从小就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但其家境贫寒,仅仅读了四年半私塾,1928年跟随毛泽东参加井冈山斗争,于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3 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先后担任团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连长、教导团政委、军团巡视团主任等职。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光荣地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授予红星奖章。

新中国成立后,他率领第十八军进军西藏,指挥昌都战役,平息了西藏武装叛乱,完成和平解放西藏任务,领导了对印自卫反击战。在他44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7年是在西藏度过的,为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称“巅峰战将”和“佛光将军”。历任中共西藏工委书记、第一副书记、副书记、第二书记,自治区党委书记。

西藏岁月

1950年3月上旬,第十八军在四川乐山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张国华带领指战员们向党庄严宣誓:“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坚决完成进藏任务,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 鉴于西藏地方当局勾结帝国主义企图阻挡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10月6日,第十八军打响了进军西藏的昌都战役,经过19天的苦战,我军进行了大小20次的战斗,歼敌5700余人,取得了昌都战役的胜利。

1951年4月至5月,张国华作为代表之一参加了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和平谈判,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人物简介

张经武,共和国的开国中将。又名张仁山,1906 年7 月15日出生于湖南酃县

人物简介

1917年7月6日,曾雍雅出生在江西省于都县潭头墟固院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31年冬天,读过几年小学的曾雍雅,在刚刚14岁时就在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入伍一年,他就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雍雅先后任红3军7师宣传队分队长、红1军团保卫局指导员、红1军团政治部干事、2师5团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他进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先后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敌工股股长,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敌工科科长,广灵县县长兼县委书记,第1军分区3支队支队长兼政委、区队长,34团政委和冀东军区第14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务。后又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由朝鲜战场回国后,曾雍雅将军先后任50军代军长、46军军长;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西藏岁月

1963年9月24日,曾雍雅来到沈阳军区,就任副参谋长一职。然而,令曾雍雅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报到这一天,情况就突然出现了变化。这一天下午,沈阳军区政委赖传珠从北京打来电话,告诉他,罗荣桓元帅亲自点将,要调他去西藏军区工作。

曾雍雅是一个雷厉风行又扎实肯干的人。他上任以后,在基本熟悉西藏军区的主要情况以后,即开始深入部队,深入边防地区,逐步对部队和边防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求尽快摸清西藏的边境情况,特别是部队驻防和主要防区、公路、哨所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指战员在驻防时存在的主要困难。

曾雍雅在西藏与战士们在一起

当时他在深入部队进行调查研究时,曾经到达靠近印度边界南边的两个哨所,并在那里照了一张相,而他的背后就是两个印度兵在握枪巡逻。在这两个哨所,他看到战士们生活不但艰苦,而且非常单调枯燥,连一个收音机也没有,报纸最快是3个月送来一次,有时大雪封山,半年或一年才能送来一次报纸,消息相当闭塞。战士们自己克服困难,种了一点菜,大半时间吃罐头,吃脱水菜,完全是凭借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在驻守边卡。曾雍雅到山南军分区检查工作时, 最远到达错拉、达旺、亚东等地,西边到达萨拉母。后来,曾雍雅又到西藏的主要牧区——西藏西部视察检查工作。在此基础上,他组织机关派出一些工作组,进一步到各部队进行调查、研究,最终主持制订出3个文件,一个是关于实行干部轮流休假制的,一个是薪金补助方案, 一个是改善部队住房条件的3年规划, 并且给100个哨所配发了收音机。不少指战员高兴地说:“曾司令员来了,盼望已久的东西,终于见到了。”

1964年夏天,外逃的西藏叛匪又猖狂回窜到靠近尼泊尔边界的扎东地区,闹得许多地方不安宁,老百姓被杀,牛羊被抢,一些基层干部被害,一些独立执勤的解放军战士也受到残害。曾雍雅获悉这些情报,立即坐着吉普车,赶到扎东,与当地驻军研究剿灭回窜叛匪的部署和战术。接着,他坐镇扎东,和11师前指、日喀则军分区的领导一起研究叛匪回窜的特点、路径,布置作战方案。在中印边界上,也出现了小股回窜的西藏叛匪,曾雍雅命令部队打了两仗,并亲自去了两次,使叛匪的回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地处边陲的西藏出现动乱稍晚一些,但到这一年秋冬时节,运动的风暴还是席卷到了拉萨。军区机关一些人乘机冲到曾雍雅的办公室,污蔑曾雍雅一到西藏就搞“修正主义”,说他到西藏军区以后搞的干部休假制度、干部轮换制度、薪金补贴制度和营房修建规划等,都是“物质刺激”,是在用“小恩小惠”收买指战员和“毒害部队”,是“标准的修正主义”。

1967年春天,全国掀起批判“二月逆流”的高潮,一些人又开始冲击军事机关,形成了一个“揪军内走资派”的高潮。这一年5月,不少人围住大昭寺,一次又一次发起冲击。曾雍雅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始终没有改口,坚持说拉萨的两派群众组织都是革命群众组织。这样,拉萨的两派群众组织折腾了有三四个月,始终拿不到曾雍雅支一派压一派的把柄,激烈的“对立”情绪逐渐和缓,整个局势也渐渐平静了一些。

因身体原因,1970年11月,曾雍雅离开了工作、战斗了整整7个春秋的西藏。

任荣

(1971.04-1980.03)

人物简介

任荣,原名任武云,1917年9月9日,出生在四川苍溪县彭店乡来龙村,16岁参加工农红军。他戎马一生,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曾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三十八军政委、五十军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八一勋章、解放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先后担任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革委会代主任、主任,自治区政协主席,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是全国政协第七届常委。1968年8月26日,任荣在北京京西宾馆礼堂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2017年6月16日2时28分,任荣因病救治无效在武汉去世,享年100岁。

西藏岁月

1964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选调2名军级干部去西藏军区工作,任荣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要求去西藏。任荣赴任后,踏上了万里边防的路程,先后两次登上查果拉边防哨所调查研究。查果拉山海拔5320多米,高耸在喜马拉雅山第七冰峰雪岭之中。任荣是唱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歌曲,忍受着剧烈的高原反应登上被称为“生命禁区”的边防哨卡的。

“文化大革命”中,任荣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惨遭批斗10小时,还有人诬告他是“川西北反共救国团的头目,杀害红军伤病员”等。中组部、公安部组成调查组赴西藏、四川、重庆调查。经反复核实,指控任荣的“罪名”纯属子虚乌有,调查组据实写出调查报告,呈报了党中央、毛泽东。毛泽东将此调查报告批转西藏自治区党委。

1968年,毛泽东接见任荣

任荣在西藏工作16年,走遍西藏山山水水,为西藏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75年,西藏实现粮食自给。据统计,从1970年到1979年的10年间,西藏工、农、牧总产值增长80%,其中工业产值增长4.5倍,农业产值增长45.5%,牧业产值增长30%。任荣说:“西藏是我一生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深情地热爱着这片土地,深情地热爱着西藏人民。”

阴法唐

(1980.03-1985.06)

阴法唐,1922 年出生,山东肥城人。1938 年参加八路军。1950 年,时任18军52 师副政委的阴法唐随部接受了进军西藏的任务,当年10 月,他们部队在18 军的指挥和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解放了西藏昌都。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后,他先后任中共西藏工委江孜分工委书记兼江孜军分区政委,中印边境反击作战前方指挥部政委,西藏大军区政治部主任;1980 年,他第二次进藏工作,出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副政委兼西藏军区政委、西藏自治区第三届政协主席,前后连续在西藏工作近27 年。1998 年7 月,卸任后的阴法唐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凭借多年对西藏的赤子情怀,毅然担起了呼吁支援西藏建设和西藏教育事业的伟大使命。

阴法唐在西藏工作多年的经历可以简单分为这几个时期:第一是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第二就是签订协议和平进军;第三个时期就是平叛和改革,平定西藏叛乱和西藏民主改革;第四,就是改革开放,西藏的改革开放应从1980年算起。

工作组向藏族群众宣传政策

1950年10月6号,阴法唐带兵从西康过金沙江到西藏,到了西藏再往北走,西藏到青海,又带上青海的一个骑兵支队,专打圈子,从青海转到昌都以西。部队19号进入昌都,在城内俘虏两百来人。整个昌都战役消灭敌军主力5700人。

52师进到拉萨以东地区后,阴法唐率领一个访问团在拉萨东南,沿尼泽河和雅鲁藏布江畔入乡问俗,体察民情,进行调查研究,开展统战工作,宣传党的政策和十七条协议,加强和群众的联系。到群众家走访,给他们看病,帮助群众做事,开辟了西藏社会发展的新篇章。直到现在,西藏的老人们还特别怀念18军,对18军的官兵们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

伍精华

(1985.06-1988.12)

伍精华,彝族,1931 年2月17 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1949 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冕宁县委宣传部干事,中国人民解放军184 师551团见习参谋,中共四川省委委员、省纪委委员、省委省革委农业组副组长、省委民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四川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政委、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他在西藏工作期间,全面贯彻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指示精神,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加强党在西藏的基层组织建设。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西藏实际出发,认真调查研究,为加强边防部队和基层人武部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认真落实统战、民族、宗教政策,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创了西藏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他为了推动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支持组建了西藏航空公司,积极推动布达拉宫的首次维修,支持寺庙修复,恢复藏族重大节日,支持兴办藏医医学院。积极推进在内地举办西藏班、西藏中学,推动在北京建立藏学研究中心等,为西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解放西藏第一将:印军称他为“雪域战神”》,侯朝阳,《档案天地》,2018.7

《张国华将军在西藏》,赵慎应,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10 《张经武三上布达拉宫时间考》,高国卫,《北京党史》,2014.01

《持节西藏的特使将军张经武》,徐明,《党史博采(纪实)》,2015.12

《曾雍雅将军在西藏》,董宝瑞,《文史精华》,2010.10 《任荣:战火中走出的开国将军(上)》,何广华;何明圆,《党史纵览》,2018.04

《老西藏精神永流传——访原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阴法唐中将》,沙剑青,《祖国》2015.08

《民族精华 长者风范——悼念伍精华同志》,马新民,《中国民族》,2007.12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字:  国家税务总局任荣发简历  路南区任荣强简历  武宣黄任荣简历  任荣烹饪集团  任荣贵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