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明约2000万年前猬亚科新属种化石 牙齿出格食性特殊
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前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李录博士及互助者对于采自内蒙古苏尼特左旗约2000万年前地层的化石入行深刻研究,最新发明一种猬亚科新属种,定名为“温都苏苏尼特猬”,其头骨以及下颌特性回进猬亚科,但它牙齿出格食性特殊。
温都苏苏尼特猬模式标本为一件枕部缺损的头骨及联系关系下颌,是中国今朝已经知最完备的新近纪(距今约2300万年-2.6万年)猬亚科化石质料。其属名源自化石产地苏尼特左旗,种名献给苏尼特博物馆前馆长温都苏,相干研究功效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汗青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发表。
论文第一作者以及通信作者李录博士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先容说,猬科动物是典范的杂食性机遇主义者,它们的食谱包含虫豸,其他无脊椎动物如蠕虫、陆生软体动物以及蜘蛛,乃至另有小型脊椎动物以及蛋。别的,它们也入食植物的果实、种子、块根和蘑菇。
此中,毛猬亚科偏好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已经经尽灭的短面猬亚科可能更偏向于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它们具备发育的裂齿;猬亚科成员则来者不拒,它们的牙齿像瑞士军刀同样兼具切割、碾压等多种功能,恰是广食性以及另外两个特征——外表具棘刺、蛰伏,使猬亚科成为猬科乃至整个食虫类动物之中最多见的类群,不外,研究职员的最新化石研究评释,猬亚科成员演化中也有破例。

李录指出,温都苏苏尼特猬就是如许一种破例——它的头骨以及下颌特性无庸置疑地使其回进猬亚科,但它的牙齿特性则悬殊于其他所有猬亚科成员:新属种前臼齿以及臼齿的齿尖圆钝,齿脊欠发育,尤为增年夜的第四下前臼齿具备壮大的下原尖,下前尖退化,同时缺失了下后尖以及下前脊。
这种牙齿凡是具备较强的碾压能力以及较弱的切割能力,即温都苏苏尼特猬具备食壳性(即入食带硬壳的食品),而食壳性在食虫类中其实不常见,此前所知仅限于双臼兽科以及鼩鼱科的某些化石属种。本次研究认为具备相似牙齿特性的毛猬亚科化石属种原猬属(Proterix)以及恩氏毛猬(Galerix uenayae)也具备相似食性,并首次提出猬科的毛猬亚科以及猬亚科具备食壳性。
他暗示,新属种化石地址中猬科动物多样性很是高,除了新属种温都苏苏尼特猬之外另有一两种同属于猬亚科的双猬和两种短面猬亚科成员。温都苏苏尼特猬可能以鞘翅目虫豸或者化石地址常见的陆生腹足类为主食,以免在有限的生存空间内与其他猬科成员入行直接竞争。
同时,此次最新研究认为,不仅苏尼特猬的若干形态特性接近于毛猬亚科成员,蒙古晚渐新世的猬亚科成员地狱幼猬(Scymnerix tartareus)的形态特性也在某些方面趋近于短面猬亚科成员。在晚渐新世(约2800万年前)至早中新世(约1600万年前)这一时期内,“恰是猬亚科不凡的形态可塑性以及壮大的情况顺应性令其在与毛猬亚科以及短面猬亚科的竞争中慢慢盘踞上风。终极,毛猬亚科偏安一隅,短面猬亚科全数灭尽,而猬亚科繁盛至今。”李录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