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华尔街》读后感
最近,再一次读《战胜华尔街》,作者是彼得林奇,他可能是历史上最勤奋的基金经理,是美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资专家,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其共同之处在于把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战胜华尔街》是林奇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一本股票投资策略实践指南:林奇本人是如何具体实践自己的投资方法,如何选股,如何管理投资组合,从而连续13年战胜市场的。林奇用自己一生的选股经历,手把手教读者如何正确选股,如何避免选股陷阱,如何选出涨幅最大又最安全的大牛股。最重要和最精彩的部分——管理麦哲伦基金13年的投资自传:从0.18亿到1亿美元的初期,从1亿到10亿美元的中期,从10亿到140亿美元的晚期,涉及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萧条行业、金融业、周期性行业等。
林奇在书中开篇章节开门见山指出,业余投资者比专业投资者业绩更好,紧接着在第二章具体的描述了周末焦虑症以及如何克服周末及假期焦虑症,在第三章讲述如何选择基金,第四章到第六章详细回忆在管理麦哲伦基金时,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选股方法和策略。第七章到第二十一章才是本书的重点:如何选股,强调选股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外加详细的调研。
《战胜华尔街》主要的时间为1977~1990年间,在书中,作者特别强调自己在科技股上从来没赚过一分钱,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而不买科技股,美国股市的发展,2000年以前,科技股可能都是不赚钱的,包括IBM等,但是今天,美国几大牛股无一例外都是科技公司。
回到当前的中国股市,书中的观点依然有实践意义,比如作者所说的选股的方法,去大型购物中心,比如看好了股票之后,需要继续去调研,去看公司的基本面,依然对今天的投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作者最后强调的6个月定期检查,对于我们当前的投资进行逻辑买入,买入之后继续不断的进行逻辑验证,依然是投资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原则。
关于股票数量,作者最多的时候持有的股票是好几百只,每天交易很多次,这跟基金购买股票的比例有关,以及作者进行大量的调研,还有管理的基金大小有关,这一点可能只适合专业的基金经理,普通投资者我认为巴菲特的打孔原则比较适合,一生操作那么几次就够了。
读完真的很佩服作者的努力和勤奋,作者旅游即在工作,逛街也在调研,吃饭聊天都是在沟通公司的情况,每年跟踪好几百家公司的情况,除了电话调研,还经常大量的出差实地调研,林奇可能是最勤奋的基金经理,甚为佩服和惊叹。
全书作者一气呵成,论证和举例相结合,非常引人入胜,仿佛身临其境,特别是作者在德国高速上开车的那段描述,特别的真实和形象,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是惊出一身冷汗。
选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但是过于强调其中任一方面都是非常危险的。
这里所说的科学,主要是指数据分析,包括查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计算比较各类指标,比率等。这是公司基本面研究必须做的一项工作,毕竟买股票关注的是公司业绩。但也要记住,不能总是钻在一堆数据报表中不出来。
这里所说的艺术,是指直觉、感性以及艺术家十分看重的灵感,用艺术家的观点来说,就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灵感,完全忽视基本面研究,简直是在“玩”股票,结果只能玩火焚身,赔的钱越来越多。
林奇的选股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
网页链接{ #激昂三十年未来看东方#}
$贵州茅台(SH6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