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的禁忌人群和用量_益母草不适合某些人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皆产。通常在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后干燥。生用或熬膏用。
【处方用名】益母草、坤草、蔚草。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辛、苦。归心、肝、膀胱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主治经产血瘀证,水肿,小便不利,疮痈肿毒,皮肤隐疹等。
【禁忌与不适宜人群】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孕妇禁用”的记载,为确保安全,孕妇当禁用为好。
2.气虚血虚,平素体质虚衰,无瘀滞者,皆所不宜。如临床表现为气短懒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舌质淡,苔白,脉虚弱等症者均应忌用。
3.脾虚阳气不足者,临床表现为胃腹胀满,喜温畏寒,大便溏泄,或呕吐清水,食纳不佳等症者应慎用本品。
4.《本草征》曰:“血热、血滞及胎产者宜之,若血气素虚兼寒及滑陷不固者,皆非所宜。”
【临证应用注意事项】
1.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等证者不宜长期服用。
2.气虚,血虚及气血两虚者不宜单味药服用。老年患者及婴幼儿不宜长期服用;月经过多及血虚无瘀者慎用。
3.阴虚,津液亏损水、电解质紊乱者不宜长期服用。
4.益母草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作用,故低血压,心功能不全者忌大量长期服用。
5.益母草含钾较高,故肾功能不全者服用时应注意定期监测电解质。16.本品慎与木通、马兜铃合用。
7.本品能够拮抗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不宜同用;不宜长期与脱水药甘露醇等合用,因易致慢性心功能不全;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同用,以免引起血钾过高,降低强心苷类药物的疗效。
8.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可使肠管平滑肌松弛;小剂量益母草碱对离体蛙心有增强收缩作用,但大剂量则反呈抑制现象。益母草粗提取物静脉给药呈短暂降低血压的作用,益母草对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形成,以及红细胞聚集均有抑制作用。本品还有兴奋呼吸中枢和抗微生物作用。给家兔注射益母草碱可见尿量显著增加。益母草碱在较高浓度时能使家兔血悬液发生溶血现象。
9.益母草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先兴奋后麻醉作用,特别是能引起呼吸中枢兴奋;能作用于末梢血管平滑肌,能使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煎服方法注意】煎前用清水浸泡。用鲜品洗净,捣烂外敷。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10~30克,水煎服、熬膏或入丸剂皆可;单味用于利尿消肿时,剂量可增至60~12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外洗。
【临证用药体会】
1.益母草辛开苦泄,寒凉清热,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跌打损伤,肾病水肿,小便不利,尿血,痈肿疮疡等病证,为妇科经产之要药。现代临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肾小球肾炎,皮肤疾患,亦有良好疗效。
2.现在临床一般所用的益母草是指用刚开花时割取后晒干入药的,而在古代还有用刚刚长出的嫩益母草,称为童子益母草,并认为此药有微弱的补血作用,但现在临床极少使用童子益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