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6潘兴和虎式哪个厉害(m26潘兴参战时间)
M26于1945年问世,是美军所研发成功的第一种重型坦克,虽然当时说是重型坦克,不久后于1945年3月美军又改变标准将M26归类为中型坦克,M26装备的90毫米M3坦克炮穿透力极强,能在1000米穿透147毫米厚的装甲,车重41.9吨以及25到110毫米的装甲,比起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的虎式、虎王苏军IS系列坦克等重型坦克仍有一段差距,但其90MM火炮的穿透力(HVAP为2000米154mm30度,而D-25T只有五百米160MM垂直穿深)完全可击穿二战中除IS-3 110首上部分外的所有坦克,另据南斯拉夫的测试,90MM火炮和KWK43火炮分别可在800M与750M击穿T-55的炮塔正面因此应能击穿IS-3。在欧洲战场参战接近尾声时美军只有第3和第11装甲师配备了310辆,在与虎豹等坦克的交战中各有胜负,特别是一辆M26在渡过鲁尔河时被两发150毫米榴弹击中车体却未被击穿仅仅瘫痪,另有一辆超级潘兴在炮盾上加焊了从豹式坦克上切下的首上装甲,并且据声称曾在至近距离用它挡下虎式坦克的攻击并击毁对方,但是ZALOGA怀疑那一辆实际上是四号坦克.太平洋战场则是迟至1945年2月的硫磺岛战役中才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总共生产了1,436辆。
二战结束后,美军装甲部队进行重编,M26坦克在美军全数继续服役并改良成M26A1,主要改良点在更换具有清膛器以及炮口制退器的M3A1坦克炮以及强化纵向炮身稳定的M67A1炮架;到1950年的韩战时位于日本的美军步兵师紧急派遣至朝鲜半岛迎战朝鲜人民军,不过步兵师下辖的M24轻坦克很快证实75毫米短管坦克炮威力无力对抗T-34/85,因此美军急忙从东京的军械储存场寻获3辆状况不佳的M26加以整修,并在1950年7月中旬运至晋州;不过这3辆M26在整修时引擎冷却风扇皮带没有备料,因此是拿其他替代品凑合。这3辆坦克组成中坦克排并由山谬·富勒少尉指挥,不过很快的这些坦克就因引擎过热,导致替代用冷却风扇皮带受高热延展,连带使得冷却风扇无法正常转动,很快的这几辆坦克就因引擎过热烧毁而通通放弃。
M26真正有所发挥的时间要等到1950年7月下旬大量M26运抵韩国后才开始,到1950年底运至韩国战场的M26共有309辆[1],运抵韩国的M26以一个69辆的混编坦克营编制分配给6个美军步兵师以及1个美军海军陆战队步兵师。另外每个步兵团还会分到一个连22辆坦克作为支援,美军之所以不派出装甲师,违反大战经验将坦克分割至个步兵单位的理由是韩国地形破碎铺装公路数量少,不适合坦克大规模展开发动攻势,因此装甲部队退化回一战的步兵支援地位。
该坦克在朝鲜面对朝鲜人民军的T-34/85坦克有压倒性优势,因此坦克手将T-34蔑称为沙丁鱼罐头。美国1954年的调查表明朝鲜战争期间有119起坦克间的战斗,104起是陆军坦克部队参加,15起是陆战队坦克参加。其中M4A3E8参战的59起(50%),M26是38起(32%),M46是12起(10%),M24是10起(8%)。其中只有24起有三辆以上的朝鲜T-34或Su-76M参战,在这些战斗中美方有34辆坦克被击毁,只有15辆是不可恢复损失。而确认被坦克击毁的T-34-85有97辆,而且美军有18个不确认战果。击毁的T-34-85有39%归于M26,12%M46,剩下的大部分由M4击毁的。美方统计T-34的人员损失发现有75%在坦克被击毁后阵亡,而美方的坦克乘员被击毁死亡率在18%,这里面当然有美国人习惯于反复轰击被击毁坦克的原因。
在1950年11月朝鲜战争步入反攻阶段后,坦克之间的对战就急遽减少,虽然中国人民志愿军有接收苏援的T-34/85与IS-2重坦克,但是很少接战机会;此时M-26先天动力不足的毛病在地型起伏大的韩国丘陵区便十分麻烦,因此1951年后M-26在战场上的角色便被紧急配发上战场的M-46坦克与M4A3所取代,任务仅剩第二线支援与M-46的转换训练用,唯一留在第一线的只有第6中坦克营下辖突击炮排使用的衍生型M-45自行火炮,不过也在1951年1月后调。
韩战结束后,所有M-26坦克运往日本报废,但是据解体商回忆这些坦克仍在可用状态,甚至还有未卸下的燃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