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给家长的经典育儿知识(幼儿园育儿知识大班40篇)

2022-10-27 16:50:10 0

分享给家长的经典育儿知识(幼儿园育儿知识大班40篇)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和教师为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教育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的生态状况,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在金苹果家长学校,家、园携手构建属于家庭与孩子共生长的“小环境”,共享教、养、育资源,共同探讨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自家孩子”的成长。

如果以“分值”为单位,不出意外,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都是“100分”。可如果孩子目前只达到了“20分”,父母们会看见什么?大多父母容易忽略掉孩子那从“0”出发、已获得的“20分”,而关注在20—100之间的“80分”。

“看见”的落差,成了父母们焦虑的根源。如何应对?今天,由金苹果国际美语幼稚园前家委会会长果妈,从心理学与正面管教理论的角度来分析那些父母们在育儿路上时不时需要面对的焦虑。

今日分享人:果妈(田琳)

正面管教家长讲师

正面管教学校讲师

鼓励咨询师

非暴力沟通传播者

阿德勒心理学践行者

前金苹果国际美语幼稚园家委会会长

果妈说 //

在美语幼稚园的时候

爸妈们都很愿意并善于学习

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育儿方式

分享育儿过程中的焦虑

我们也分析过

父母们都在焦虑什么呢

缺乏育儿经验

担忧孩子成长出现问题

迫切地想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以拿回去直接套用

在自己家里试试后发现没用时

父母们就更焦虑了

“这国外的理念对我家没用啊!”

转而投奔下一个育儿群

下一个家长辅导班

但我觉得

如果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

一百种方法放在自己面前

也没有用

找到自己作为父母焦虑的来源

和孩子起了冲突,到底是谁的错?

果妈有写日记的习惯,翻阅自己的记录,她发现,和孩子产生冲突频次最多的时间段,是自己刚刚选择放弃事业回归家庭的那段时间。她开始反思:“那段时间,自己是什么状态?”

焦虑源于对自己的不接纳。成为全职妈妈,虽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但角色发生转变的不适应一度让果妈十分迷茫——“这就是我的一生吗?”、“我的价值是什么?”

通过日记中的记录,果妈发现,和孩子冲突的原因大多和自己当时的心情有关,而与孩子的关联不大。心情的起起落落,又与一位“新全职母亲”缺乏自我认同感有关。

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呢?

更大的焦虑来自比较。这一点在孩子上了小学后更为明显——“XX家的孩子真优秀啊!”,而自己家里,时不时接到老师的电话,孩子的拼写很吃力……向来很“稳”的果妈稳不住了——“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呢?”

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果妈带他参加了一个家庭教育的交流活动。交流结束后,果妈感觉没有学到东西,加之最近孩子拼音学习得不太好,各种情绪一上来,她焦虑大哭。

“妈妈今天哭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妈,因为你想帮我,你拼命挤啊挤,挤到导师阿姨前面,因为你想成为第一个帮助我的人。结果你发现也没有帮助到我,你就哭了

“那妈妈为什么要哭呢?”

“因为你内心有恐惧。”

“你觉得妈妈恐惧什么?”

“因为你害怕做错事。”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

“我也有!”

“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那我就选择不做。”

孩子说的对,如果内心恐惧比较,为什么不停止比较呢?第二天,果妈只做了一件事,一条条罗列出自己的焦虑。

当父母,每天都在焦虑些啥

1

我的孩子“应该”聪明

我的孩子“应该”优秀

……

就像人们总认为,老师的孩子成绩一定都还不错。许多家长也不止一次地这样想过,自己家庭氛围好、家庭教育好、父母基因也不差,那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是优秀的啊!不对吗?

“应该”几乎算是家庭教育中的第一大陷阱了。这个焦虑的背后是父母虚荣心和自尊心。

亲爱的家长,请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如果他真的不是常规标准下那种“优秀”的孩子,你还会爱他吗?

“我依然爱他。”

第二,父母学习最先进的育儿知识,是为了教育孩子,还是教育自己呢?仔细回想看过的每一本家庭教育著作、专家的文章、听过的讲座,无一不是在劝诫“父母应当如何做”。

只要明晰了父母对孩子爱是无条件的爱,父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管理自己,而不是管教孩子,这个焦虑就应当放下。

2

老师的这个做法是科学的嘛?

书上好像不是这么写的……

果妈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育儿方法。她不自觉地将这些书上的标准套用在老师的身上,对老师,也就有了评价——“老师的这个做法是科学的吗?”

这时,果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对此并没有感觉,相反地,他非常爱自己的老师。

“你喜欢自己的老师吗?”

“特别喜欢!”

“为什么?”

“她漂亮!她很爱我!每次下课我都会去拥抱她!”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喜爱一个人。不如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怎么做?”

思考的结果是满满的感激:老师是班级里30多个孩子的大家长,他们把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都一一告诉了家长,以自己的方式在关爱着全班孩子。这里面,一定有他们的方法、理念和情怀。

所以,停止评价孩子的老师吧,做一个好妈妈/爸爸就好,尊重和理解老师,和孩子一起去看到老师行为背后的目的。

3

榜样力量≠父母要成为“绝对完美的人”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说:真正的“地狱”是我们想要成为完美的父母。

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影响孩子也成为那样的人。这句话对很多父母来说,就像紧箍咒一样,让众多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片刻轻松,焦虑也随之而来。

“为什么一定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不是完人,也活得非常幸福啊。”也有妈妈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父母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是对的,那要求父母早睡早起就一定对吗?如果是一位长期处于夜班状态的家长,为了给孩子做榜样,要牺牲掉宝贵的休息时间早早起床吗?

榜样的力量在于父母的言、行一致,而并非强行按照某一固定标准来要求自己。

家长可以如实告诉孩子,刚上完夜班要睡一会懒觉;周末想休息的父母们,可以选择隔段时间带孩子出行一次,并约定好时间;不想走远,每天抽1个小时陪孩子到楼下的小花园、附近的公园认识些小花小草,也是不错的选择。

父母与孩子都应尊重不同的需要,用行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果妈说,这样的思辨力,也是受金苹果国际美语幼稚园的探究性学习影响极深的。

4

孩子自己的问题,是父母要面对?

还是孩子自己面对?

父母能代替孩子面对这些问题吗?

当孩子出现一些“小问题”时,一些父母就止不住地错误归因了:

一类情况是错误归因到孩子身上——大多父母没有意识自己“抓狂”的原因并不是来自孩子,而是源于自己的焦虑,总是不由怀疑:“我的孩子不聪明吗?”、“这孩子太马虎了吧?”而不是:“孩子刚开始学习这个知识点,为什么要急着评判他的好与不好?”

更多地情况是错误归因到自己身上,大多数父母这样做是保护孩子的天性使然,但这种做法既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孩子:

“家长您好,孩子今天忘记带书本了。”

“哎呀,我早给他说了,他又忘了!不好意思老师,今晚我一定反复提醒,好好督促他。”

看,孩子马虎,家长归因到自己提醒不到位。

实际上,家长应该感谢老师的“看见”。老师看到了孩子出现了这些行为,这是提醒,不是批评。

当家长明白了这是关心不是批评时,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让孩子自己思考应该下次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果妈也尝试利用一些正面管教理论中的“学习工具”来帮助孩子和自己。比如“行为惯例表”、“学习记录法”、亲子共同制定“五年计划”等。借助这些工具,孩子和家长都可以看到这段时间自己要做的事,减少孩子遗忘的频率、家长唠叨的次数。

鼓励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从去年开始,果妈已经完成了300多天的鼓励记录,鼓励什么呢?就是去看到孩子做到的,记录下来,并时不时地将记录的鼓励念给孩子听。果妈悄悄对比过,受到鼓励的孩子,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更专注、更积极。

梳理完焦虑后,自然找到了解决焦虑的方法。焦虑并不会因此减少,但当多了应对焦虑的方式,管理自己的信心,也就不会再因此影响生活质量、家庭和谐。

果妈刚开始学习正面管教理念时,她的丈夫问过这样一句话:

//

“你学习这些理论是为了管教我们的孩子吗?”

“不,是为了管教我自己。”

//

她认为,无论是母子间,还是夫妻间,比起“讲大道理”,不如直接去做,让身边的人感受到,让孩子感受到。当实践后,再去讲述其中的理论支撑时,这个道理在他们的感知里,就是无数真实发生过的事件,饱满而立体。

因此,孩子会称赞“妈妈你很适合做广告,把你学习的东西传播出去。”丈夫也不吝表达自己欣赏她一直前行的状态。果妈坚信,良好的亲密关系,一定是所有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的基础。

她曾这样向孩子解释自己为什么放弃了之前的事业——

做全职母亲,是自己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在职场打拼,为家庭创造更好的条件,是丈夫的选择。夫妻两选择不一样,但都是为了这小家庭,在不同的领域付出着。

对于自己的这个选择,果妈十分感激自己的丈夫。她说,正是丈夫的努力和贡献,让她得以无虞地教养孩子,成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参与者。

更感激的是自己的儿子。因为他让自己成为了母亲,在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母亲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事业发展方向,成为了终生学习者。感谢儿子让她知道,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通过写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家人间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

自己在四十岁的时候,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规划、学习。有了这样的认识,果妈也放下了对孩子学习的担心和焦虑,让自己“慢下来”,跟随孩子成长的节奏,把他当做同龄人一样交流,母子俩一起听电子书、一起读绘本、一起记录读书笔记、一起分享自己对“终生学习”的看法、一起做下一阶段人生规划……和孩子一起成为终生学习的实践者、始终在成长的终生学习者。因为尝到了通过启发式问题鼓励孩子写作的“甜头”,最近,她准备开启有关“问问题的哲学”的学习之旅。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无数果妈们,选择用智慧的方式经营生活,影响孩子。她们用行动告诉阐释着,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总能找到属于两人独有的适合的相处方式。

目前,果妈正无偿地服务着自己的社区和更多群体,与志同道合的父母们共同学习、和孩子一起进步。

△不仅是家长,果妈也为金苹果幼儿教师做定期分享。

在金苹果幼稚园,成为一名终生学习者是整个学习者社区里父母、教师、孩子的共同追求。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进行自我教育。为人父母后,人生又多了一所学校,而这所学校,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共同成长,才会相互拓展生命的长、宽、高。在金苹果家长学校,有无数兼具学习力与实践力的同路人,并肩行走在前行的路上。

END

点一下,让更多人看见

关键字:  分享给家长的经典育儿知识  幼儿园育儿知识大班40篇  幼儿园育儿知识小常识  幼儿园家园栏育儿知识  育儿知识幼儿园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