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e和大学四级哪个难,fce相当于什么水平
Everything comes with a price,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free lunch in the world.
——题记
我的FCE之路
——卿欣汝
特训班学员,FCE181分
“你FCE考了181分?!”客厅里传来爸爸妈妈的惊呼声。“哦,开什么玩笑?”我不信,结果走到电脑面前一看……竟然是真的!想到正式考试前一次次模考的惨样,我根本没有奢望过考到grade A,结果竟然超出了我的意料!好好回想了一下FCE的备考过程,我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运气。
谈起我与FCE的相识,要倒回到两年前,备考PET的时候。在我看来,PET的备考就俩字:刷题,一套一套地刷,反反复复地刷,最后凭着对题目的熟练程度去考试。确实,Jim Rohn说过:Success is nothing more than a few disciplines, practiced every day.而且,事实证明这是没错的:在不断地练习之下,我的PET拿了卓越。
因此,在开始备战FCE的时候,我理所应当地认为多做几套题就能够取得好成绩。但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准备,第一次参加选拔考试时却落榜了。失落的我以为是题刷得不够,于是奋起又开始刷题,才在第二次选拔中笔试勉强通过。
高高兴兴地领着“通知书”去上课,结果第一节课就是考试,泼了我一头冷水。看着Reading那可怜的几分,我陷入了沉思……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Reading
虽然刷了多少题,但Reading的提分并不多。最后,我无奈地总结了一个道理:多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去理解。每一篇阅读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去读,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有时甚至需要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上停留很久,所以更别提匆匆地只读个大概就开始做题。
掌握方法之后,阅读有明显地提升,但仍然不稳定。唉,阅读是个积累的过程,谁叫我之前偷懒呢?短短三个月的刷题根本无法让我在阅读上占优势,于是我的“矛头”指向了Use of English.
Use of English
真正开始重视起语法是听到小太阳和KK老师的一句话:Use of English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而这个快速提升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去背,去记。
于是,在最后两个星期,我将老师们精心整理的Use of English习题集打印出来,每天写三页,写完就对答案。做错的先自己分析,不清楚的就拿去问小太阳老师,接着就把错题都背下来。果然,才背了一个月,就有了成效:家庭作业和模考中的语法题几乎不再出错了!抱着乐观的心态,我在最后一个月里疯狂地背Use of English:学校里,有空闲时间时看一眼;地铁上,找到安静的角落掏出笔记本默默背着。就这样,Use of English这条路上的障碍被我一个一个的消除,最终在正式考试里,我的Use of English不出意料地拿了满分。
Listening
经过几年的考试经验,我发现攻破Listening的方法就是四个字:多听、精听。开始备考FCE后,我便无时无刻不听着mp3:吃饭时,等车时,在地铁上……只是耳机里放的不再是歌曲,而是听力音频。
至于精听,是在最后两周才开始进行的。每一个part的音频大约五分钟,但真正在不断区分连读、弱读时,就算一气呵成不重复听最快也就20多分钟。但事实证明,这个方法虽耗时但很有效:我的听力成功地控制在了180分以上。
Writing
Writing可谓是我刚进班的老大难:想用高大上一点的词吧,就出现语法错误;想写具体一点吧,又控制不了字数,才写了两三段就满格了;有时又揣摩不出出题人的意思,结果写跑题了……第一次模考后听着小太阳的作文讲解,卷子上的“跑题”二字仍历历在目。
这次训练写作的方法是:背范文。自己写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错误,还不如直接背范文,有合适的句子或词组就直接往作文里套,保准不会出错。就这样,每周背一篇范文,再自己写一篇。从一开始还有这样那样的词语搭配问题,到后来的几乎没有什么错误,都需要感谢小太阳的范文以及苦口婆心的指教。于是,即使在正式考试时我的writing字数严重超标,但仍然拿了grade A.
Speaking
经过PET的魔鬼训练,再加上Unlock课上时不时就有的presentation,口语是我唯一不用特别操心的一个模块。然而,虽然说的时候不会磕巴,但有时会因为紧张而逻辑混乱,并且part2的对比题只顾着描述两幅图片,却没有进行“对比”。
起初,老师们只是布置写口语文本的作业,然后将读文本的语音发到打卡群里。慢慢的,我们不再写文本,而是在试题边写上关键词,运气好还能借鉴一下KK老师对于题目的答题思路。到了最后一个月的倒计时,每天都要累计练习口语30分钟,并和partner合作练习15分钟。有时候练着练着出现磕巴,还得重头来一次,一次完完整整的口语打卡大概需要用上1个小时。
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连贯性的练习使得我的口语一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在真实考场上却遗憾地与grade A擦肩而过。
结束语
蓦然回首,每每因模考考得好而奖到零食的喜悦仍记忆犹新,最后一次课的蛋糕、礼品和欢声笑语依旧历历在目。
谢谢,与我并肩作战的老师和童鞋们,让我不仅在这短短的三个月里收获了知识,同样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论是我们还是老师们,只有付出了,才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