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什么时候撕毁)

2022-11-27 19:15:08 0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什么时候撕毁)

虽然来自方方面面的预警不计其数,而且对德国进攻计划的细节言之凿凿,甚至连入侵的日期都指出来了,但斯大林依然置若罔闻。正因为他早先智珠在握,当1941年 6 月22 日凌晨德国发动入侵的消息打破了他的稳瓶的时候,斯大林的震惊和愤怒就越发不可遏制。

灾难发生后 6 天,他无意中以独特的方式承认错误,虽然把责任推到领导集体头上,而且用的是粗鲁的语言,但毕竟还是默认了这一点,那就是原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政策,而苏联领导人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现在回顾起来,斯大林事先得到过一切警告,而且这些警告预示着巨大的灾难将降临到他的国家头上,他仍然如此刚愎自用,选择置若罔闻,无所作为,这是整个战争中最无法理解的决策失误。就是这么一个永远在怀疑别人的妄想狂,居然被希特勒的虚情假意所蒙蔽,这尤其让人难以理解。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由前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

如果我们考虑到斯大林极端多疑的个性,那么 1941 年 6月苏联对德国的进攻毫无准备这件事就更加难以理解。

还有一点,自从 20 年代以来,苏联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这是俄罗斯传统的外交思想,只不过在 20 年代以后被披上了一层意识形态的外衣。任何愤世嫉俗的谋略与机会主义的弄权行径都可以找到意识形态上的借口。有鉴于此,苏联就更不应该对德国的进攻毫无防备。

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仅仅在不到两年前的1939823日,前苏联与德国才刚刚签订过的一份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正是这个条约造成日后苏德对波兰的侵略,使得德国在西线进攻时彻底免去了腹背受敌之忧,并是斯大林坚信德国会推迟进攻的重要愿意之一。

共产主义奇异的外交传统

从 1921 年俄国内战结束以后,苏共就放弃了原来“输出布尔什维克革命,推翻世界资本主义”的目标。从那以后,托洛茨基所主张的革命外交政策逐渐被传统的外交思想所取代,托洛茨基本人的影响力也在减弱。在 20 年代中期,苏联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有两大主题。

一是帝国主义在为争夺全世界的资源而互相斗争,因此战争不可避免。战争将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因此对苏联的利益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是有益无害的。但是帝国主义野心家也肯定会对苏联贼心不死,战争会直接威胁苏联。

因此,第二点指导思想就是,社会主义必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苏联国内建成,而不是期待世界革命(因此1924 年国家名称里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字样),而苏联将逐渐强大起来,在帝国主义不断增长的敌意和贪婪面前变得不可战胜。

当然,党没有完全放弃向其他国家输出共产主义革命的信仰。建立于 1919 年的第三国际—也就是共产国际的整个工作就是要利用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危机,为将来的世界共产主义革命做好一切准备。但是这项工作是一个缓慢长期的任务(不过早在1925 年,斯大林就预言欧洲将在未来某个时间爆发长期的大战,这将会加速世界革命胜利的到来)。

第三国际又名共产国际,列宁领导创建,存在于1919~1943年,总部位于莫斯科

与此同时,共产国际在其他国家的工作重点一直是为苏联的国家利益服务的,因为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获得了胜利,并为未来的社会创造出一个新的框架的国家。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苏联和帝国主义大国相比,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仍然是虚弱的。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求苏联必须迅速增强其军事和经济实力,同时在国际关系方面采取务实灵活的方针政策。

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多么实质的分歧,都必须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进行合作。这样苏联才能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最大限度的贸易和经济往来,尽管两者在政治上还是互相敌对的。

希特勒代表了垂死的资本主义最后的绝望反扑

以上思想具体落实到外交政策上,就是苏联必须打破自从 1917 年布尔什维克革命以来所处的孤立状态。苏联在这个问题上做得非常成功。仅仅在 1924 年至 1925 年间,苏联就与 13 个国家正式建交。苏联和很多其他国家,尤其是它的邻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到 20 年代末,在列强里面,只有美国还拒绝承认苏联。资本主义世界并没有出现针对苏联组建攻守同盟的迹象。同时,苏联和主要欧洲国家签订了很多双边贸易协议。

德国在苏联战后对外关系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为 1922 年的《拉帕罗条约》修补了俄国革命之后两国关系的裂痕,为两国进行经济合作与秘密的军事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合作一直持续到 11 年之后希特勒上台为止。

布尔什维克政权经过了严酷的国内战争才最终建立起来,而德国的自由民主党政权在建立之初也不得不度过好几次危机,它们之间在意识形态上原本不是天然的盟友。但是世界局势迫使德俄结盟,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德国传奇伞兵司令施图登特在苏联受到了军事教育。剧拉帕罗条约秘密条款,苏德进行军事合作,德国最初的空军和装甲兵装备研制战术研究,都搬到苏联境内进行。

《拉帕罗条约》在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大于它的实际意义。这个条约在军事和经济上 的意义更加重要。苏德两国都认识到双边贸易关系的好处,到 20 年代末,德国成为苏联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在军事方面,《拉帕罗条约》签订之后苏德双方签署了秘密军事协定,使得双方都能够绕过战后国际秩序为两国所设的限制。在苏联一方,这种限制是指苏联的孤立状态 ;而在德国一方,是指《凡尔赛和约》加诸德国军队的种种限制。

有些军事协定后来一直没有付诸实施,比如德国容克飞机公司要在苏联设立飞机制造厂,还有双方合资制造毒气。但是双方在互相观摩军事演习、化学战试验和情报交流方面的合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但是在30年代,双方的关系已经开始笼罩上了乌云。苏联国土的两翼同时出现了新的威胁。在远东,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苏联越来越常听到宿敌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叫嚣。同时在德国,极端仇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希特勒,已经快要上台了。

纳粹掌握德国政权这件事彻底改变了苏联外交关系的格局。对战争的担忧成了苏联外交政策的主要基调。到 1933 年底,在希特勒的直接干预下,两国的外交关系趋于冷淡,这反映了德国新政府的反苏意识形态。

《拉帕罗条约》已死。德国在 1934 年 1 月和波兰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个事件再清楚不过地表现出德国外交政策的重大改变和对苏联的新态度。

在德国,无论是保守党还是共产党都有很多人认为,希特勒只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政客,很快就会走下政治舞台,或者至少会向务实的方向调整自己的政策。共产国际的官方理论一直坚持,希特勒代表了垂死的资本主义最后的绝望反扑。

苏联的外交政策显然需要做出重大调整。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主张和英法等西方民主国家合作,在欧洲建立起共同安全体系。

李维诺夫,斯大林决心和德国合作后被撤换,苏德战争爆发后出任驻美大使。

在苏联的逻辑中,共同安全体系只能推迟但不能避免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战争的爆发肯定会直接或者间接地把苏联卷进来。苏联认为,未来战争很可能是一场世界大战,由帝国主义国家结盟从东西两个方向向苏联发动进攻。

苏联人总是掩藏不住地怀疑西方国家的某些势力想要通过绥靖政策祸水东引,甚至和纳粹德国联起手来,发动针对苏维埃国家的反动“东征”。因此,支持共同安全体系只不过是争取宝贵时间的一种手段。但是,西方列强每一次想要和希特勒达成协议的努力失败和国联的共同安全体系每一次失败都加深了苏联对西方国家的疑虑。

当西方在 1938 年向希特勒的扩张主义屈膝投降的时候,苏联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又一次明显地暴露了出来。李维诺夫本人在当年 10 月份公开承认,“国联和共同安全体系已经死亡。国际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强权主义、野蛮和暴力至上的时代”。

苏联与德国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1939 年 8 月苏德签订了令全世界震惊的臭名昭著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上这些考虑就是苏联方面签订这个条约背后的基本逻辑。

在 1939年 3 月 10 日,斯大林在党的十八大上做的报告指出,当英法拒绝对希特勒采取共同的直接敌对行动以后,集体安全体系已经宣告破产,“新的帝国主义战争”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危险。

斯大林在报告的结尾声称,战争贩子们惯于让他人为他们火中取栗,而苏联绝不会被卷入这样一场冲突之中。斯大林的讲话指出,苏联对西方民主国家不敢和希特勒斗争的失望和苏联对西方国家动机的怀疑相辅相成。克里姆林宫总是怀疑西方国家希望苏联和德国打一仗,甚至会支持德国进攻苏联。

在春天的贸易谈判中,双方互相怀疑,谈判的基调很不友好;而到了秋天,它变成了通向政治谅解的积极步伐,这种政治谅解还伴随着两国对于对方领土要求的互相理解。

英法两国在春夏两季对苏联所提出的共同防御条约的建议一直拖延着不答复,这令莫洛托夫更加相信,他是在和“骗子”打交道 ,这也给斯大林本来的多疑性格火上浇油。巴黎和伦敦都没有派出身居高位的部长或大臣,没有赋予谈判代表全权,而是派出了规格很低的代表团,他们每一步都闪烁其词,也无权做出任何有效的承诺,这被苏联视为对谈判不认真,缺乏严肃的态度。

8 月中旬,波兰危机已经发展到了最紧要的关头,苏联认识到希特勒随时可能出兵进攻波兰 ,很明显苏联不可能从西方那里得到任何帮助,因此必须采取备用方案。

莫洛托夫,时任苏联总理,斯大林官僚体系中的第二号人物,两度出任苏维埃外交部长

在苏联中止和英国代表的谈判的时候,斯大林已经告诉希特勒他准备好尽快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了。574 天以后的 8 月 23 日,里宾特洛甫抵达莫斯科,一次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外交行动很快就完成了。它对双方都有利。

希特勒在伯希特斯加登附近的阿尔卑斯山别墅里听到外交上的最新进展,高兴得一拍大腿。58 在莫斯科郊外别墅里的斯大林同样兴高采烈。但是他对德国并不抱有任何幻想。

时任政治局委员和乌克兰党委书 记的赫鲁晓夫后来回忆,斯大林那天晚上在餐桌上对和他一起共进晚餐的政治局委员们说 :“这当然是个游戏,就看谁能骗得过谁了。我看得穿希特勒在玩什么把戏,他以为他能骗过我。实际上是我耍了他。因为这个条约,战争会晚一些降临到我们头上,我们可以保持中立,保存实力。”

苏联领导人有理由对他们国家和纳粹德国之间建立新友谊的最初那几个月的成果感到满意。在两国条约签订的前夕,1939 年 8 月 19 日苏德还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根据这个协定,苏德之间的双边贸易迅速从 30 年代末的最低点,恢复到希特勒上台之前的水平。这个协定在 1940 年 2 月进行了补充,并在1941 年 1 月进行过重新谈判以制定新的交货时间表。

德国从苏联得到了数百万吨的谷物、木材和石油产品,还有数万吨稀有元素锰和铬。苏联得到了机械、建筑设备、化工产品和其他制造业产品。德国从经济交流中得到的好处更多。

苏联基本上按时交货,而德国方面在交付制造业产品的时候经常有延误现象。而且德国仍然基本上不提供苏联所要求购买的军火武器。不过对苏联来说,贸易在双边协定里只是次要的部分,主要的收获是安全。在这方面,苏德合作的第一阶段硕果累累。

苏德条约,特别是它的秘密条款,除了让苏联得以置身于欧洲战事之外,对苏联的另一个主要好处是打开了领土扩张之门。苏联领土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保卫国家安全,这一点和纳粹德国不同,当然被苏联占领的土地上的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被德国占领的土地上的人们是一样的。

里宾特洛甫,粹德国外交部长,对促成德日意三国同盟起过重要的作用。

【新书推荐】《命运攸关的抉择》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购买《命运攸关的抉择》,了解锁定二战终局的十个决策!

关键字: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什么时候撕毁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持续了多久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瓜分波兰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谁撕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