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的用量几克_最大用量、常规用量和作用功效
白茅根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Var.Major(Nees) C.E.Hubb.的干燥根茎。全国各地均产, 但以华北地区较多。春、秋二季采挖, 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鲜用或晒干。
【处方用名】茅根、白茅根、鲜茅根、茅根炭
【炮制加工】(1)白茅根:拣净杂质,洗净,微润,切段,晒干,簸净碎屑。(2)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功效及用法用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属止血药。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功效。本品甘寒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证。主治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胃热呕吐,肺热咳喘。
常用剂量:内服,煎汤,15~30g,鲜者加倍,以鲜品为佳,可捣汁服。止血可用茅根炭。
【大剂量单药应用经验】
1.张锡纯经验:张氏应用白茅根有单味药和复方两种形式。白茅根的用量最少者为二钱(7.4g),最多者为一斤(590g)。其中复方运用时,其药量相对较少,除非病情较重。如在治疗外感温病的甘露消毒饮中,为了突出其透发清热之功,而使热邪尽除,因此用了六两(350g);又如在治疗产后温病的滋阴清胃汤中,鉴于“产后忌寒凉太过”的原则,白茅根只用两钱,且中病即止。而在单味药使用时,其用量可多至一斤(590g),以达药专力宏之功,代表方白茅根汤,单用白茅根一斤(590g),治阳虚不能化阴,或有湿热壅滞,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张氏认为运用白茅根发挥利水之功,至关重要的是其煎煮方法,即煮沸之后,必须视其皆沉水底,服之方可有效;若久煎,其清凉之性及其宣通之力皆减,服之即无效。《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年第1期)2.葛洪经验:治小便热淋,白茅根四升(800mL)。水一斗五升(3000mL),煮取五升(1000mL),适冷暖饮之,日三服。(《肘后备急方》)3.刘加宽经验:治疗急性肾炎40例。用鲜白茅根800g(干者500g)洗净、切碎、捣烂,加水2000mL,煎1~2沸,滤去渣,取汤1000mL,加白糖20g和匀。每次10岁以下服150mL,10~15岁200mL,15岁以上者250mL,每日4次,20天为1疗程。有并发高血压病者,酌用25%甘露醇、速尿等。一般3天后尿量明显增多,每日达1000~3000mL,5天左右浮肿消退,10天上下血尿消失,血压一般12天复常,约15天尿常规正常,有8例进行了第2疗程。1年后,治愈32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1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大剂量配伍及名方应用经验】
1.王进经验: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属中医学的瘟疫、疫斑等范畴,早期多属疫毒内蕴实证。用白茅根甘寒生津,清热利尿,凉血止血。重用白茅根100~150g,配丹参20~30g,牡丹皮10~15g,芦根30~40g,佩兰10~30g,黄柏10~15g,可起到清热解毒、除湿、凉血化瘀之效。(《中国医药指南》2007年9月上半刊)2.李志谦等经验:(1)急性黄疸型肝炎。茅根50g,茵陈30g,黄柏12g,水煎服,4~10日黄疸消退;(2)治胃出血。茅根、生荷叶各60g,侧柏叶、藕节各15g,黑豆少许,水煎服,疗效满意;(3)治小便涩少。用茅根10g,双花50g,车前子、萹蓄各12g,益母草50g,水煎服之有良效。热淋、尿血,亦可单用鲜茅根200g,水煎,日服三次;(4)单用茅根50g,水煎冷服,日服2~3次,如配藕节15g可提高疗效。亦可用鲜茅根120g,栀子18g,水煎内服,少则1剂,多者3剂见效。曾治1例大量流鼻血8天,血色素下降至4.7g,经多方治疗不效,后用鲜茅根90g,配鲜生地、鲜石斛20g,一剂血止。若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效果更佳。(《医学文选》,1994年第1期)。
【注意事项】
1.脾胃虚寒、呕吐,溲多不渴者忌服。
2.郭旭先经验:本品对热证的出血、黄疸水肿,有较好的疗效;对热证出血,鲜茅根比干茅根好,汤药冷服比热服好;本品用量须大,一般干品20~100g,鲜品50~300g,无副作用;产地以北方质量为好;茅根味甘不腻胃,性寒不伤脾,乃利尿良物。(《医学文选》,199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