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的作用与功效_槟榔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别名】大白,槟榔子,大腹子,花槟榔,玉片。
【性味】辛、苦,温。
【作用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药理作用】
1.驱虫、杀虫作用槟榔碱为槟榔驱绦虫的有效成分,对猪肉绦虫作用最强,对猪肉绦虫全虫各部位都有较强的麻痹作用;对牛肉绦虫的作用则为仅使其头部和未成熟节片麻痹,孕卵节片(中后段)也受影响变软,但不全瘫痪,效果较差。槟榔对有钩绦虫、无钩绦虫及短小绦虫均有很强的麻痹作用;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姜片虫、钩虫、蛔虫及血吸虫等亦有效。50%槟榔煎剂体外实验对小鼠蛲虫有麻痹作用,使虫体20分钟后全部死亡。槟榔可麻痹曼氏血吸虫的肌肉和吸盘,对预防血吸虫感染有一定效果。小鼠实验表明,槟榔可提高呋喃丙胺的杀虫率。有人应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了槟榔水或醇提取物对阴道毛滴虫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槟榔对阴道毛滴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虫率达81%~100%。槟榔水浸液作用于猪囊尾蚴30分钟至1小时后虫体蠕动停止,20~40分钟后虫体表面出现部分腐蚀区,表明槟榔对人或猪囊虫病有治疗作用。
2.对中枢的作用给家兔侧脑室注射槟榔碱,家兔出现抽搐、流涎、嘴嚼、心率减慢、呼吸兴奋,但维持短暂,多数兔脑电呈双向反应;与阿托品合用,兔脑电显示低幅快波并伴有痫样放电;与东莨菪碱合用,兔脑电则完全显示高幅慢波,提示槟榔碱可能为混合型的M胆碱受体激动剂。槟榔次碱能增强氯丙嗪对大鼠、小鼠的镇静作用和Y-氨基丁酸、β-丙氨酸对麻醉猫的中枢抑制作用,并能部分拮抗戊四氮的致惊厥作用。槟榔有拟胆碱作用,槟榔碱的作用和毛果芸香碱、毒蕈碱相似,可兴奋M胆碱受体,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拟胆碱作用,猫静注小量槟榔碱可引起皮层惊醒反应,阿托品可减少或阻断这一作用。槟榔碱也有兴奋N胆碱受体的作用。槟榔碱皮下注射可抑制小鼠的一般活动,并可改善氯丙嗪引起的活动减少及记忆力损害。
3.抗菌作用槟榔水煎剂、水浸剂在试管中对堇色毛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突变链球菌热杀伤细胞黏附性有抑制作用,提示槟榔有防龋作用。槟榔乙醇提取液能抑制牙周病菌的生长,并能抑制内氏放线菌和唾液链球菌、血链球菌的产酸和生长。
4.抗病毒作用槟榔水煎剂、水浸剂对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PR:混合后感染的小鼠表现出抗病毒作用。本品抗病毒作用可能与所含缩合鞣质有关。
5.缩瞳作用槟榔碱能刺激副交感神经,使其功能亢进,有缩小瞳孔的作用。用本品配制的槟榔氢溴酸滴眼剂,可用于治疗青光眼。
6.对胃肠的作用槟榔碱对平滑肌作用显著,能促唾液腺及汗腺分泌,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使胃黏膜分泌亢进,胃肠张力增加,并有轻微泻下作用。槟榔能增强胃和十二指肠运动,与木香合用效果更好。槟榔能显著增强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的胃平滑肌收缩,增大其收缩振幅,对收缩频率无影响。槟榔为M受体兴奋药,可明显促进豚鼠离体回肠自发性收缩,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槟榔能促进小鼠胃肠推进作用,可拮抗阿托品和对抗去甲肾上腺素对胃肠的抑制作用,因此槟榔碱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受体有关,从而产生双重调节作用,促使胃肠运动趋向正常化。
7.抗癌与致癌作用体外筛选实验表明,槟榔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抗噬菌体法筛选结果显示槟榔有抗噬菌体作用。亦有报道认为水解槟榔碱或鞣质可能有致癌作用。有人发现槟榔提取物能上调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 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 诱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并能引起人口腔黏膜上皮角肮细胞分泌内皮素水平上调而诱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有人采用黏膜下注射及表面涂布水溶性槟榔提取液相结合的方法,诱使大鼠口腔黏膜产生纤维化,并且在停药后病变未见明显逆转。槟榔中的某些水溶性成分可通过激发肥大细胞增殖与活化,干扰组织胶原代谢而诱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并且随着槟榔提取物浓度的增大, 细胞存活率降低, 细胞DNA损伤程度更加严重, 表明槟榔提取物有潜在的致癌可能性。
8.抗炎抗过敏作用槟榔提取物对DNP-BsA诱导的RBL-2H 3细胞脱颗粒有显著抑制作用, 能明显抑制RBL-2H 3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的表达和促细胞分裂剂活化蛋白激酶ERk i 2的激活,提示槟榔可能开发为治疗即刻型和迟发型过敏性疾病的有效药物。
9.其他作用槟榔所含缩合鞣质在高浓度时能使大鼠回肠痉挛;低浓度时可增强乙酰胆碱对大鼠回肠、子宫的兴奋作用。水提醇沉法制成的200%槟榔注射剂对豚鼠离体或猫、犬在体胆囊均能明显兴奋胆囊肌,引起有力的收缩,使胆囊内容物排出增加,但对胆汁分泌无明显影响。本品有利胆作用,大黄注射液能促进胆汁分泌,若两者间断联合应用,则能在短时间内增加狗或猫胆总管的压力,加速胆汁排出,并有利于总胆管结石的排出。槟榔对人体胆囊有一定的收缩作用,1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能促进胆道蛔虫或结石的排出。槟榔水提取液能使小鼠精子数量明显减少,精子活动率明显降低,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采用交配实验发现,雌鼠受孕率随药物剂量增加而下降,且实验组仔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槟榔水提取液对雄性小鼠生育力和仔鼠生长发育有影响。槟榔有抗血栓作用,槟榔碱可剂量依赖性地对抗血栓形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Z-1) 的活性, 间接激活纤溶系统, 发挥抗血栓作用。槟榔茶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但对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无明显影响。
【临床应用】
1.绦虫病槟榔水煎,清晨空腹顿服,次日空腹服硫酸镁液。治疗微小膜壳绦虫病22例,服药期间可见成虫及节片排出,第7天检查发现大便虫卵阴性,症状消失。槟榔煎剂与南瓜子嚼服合用,治疗绦虫病11例,全部痊愈。槟榔对猪肉绦虫效果较好;对牛肉绦虫效果差,须与南瓜子合用,可使全虫瘫痪易于排出体外。槟榔、南瓜子和石榴皮联合煎剂治疗绦虫病,能使绦虫肌肉麻痹或死亡,使之不能固定于肠壁而被排出。南瓜子合槟榔、黑丑或白丑粉(槟丑粉)治疗绦虫病,可取得较好疗效。槟榔与南瓜子各剂型合用,治疗多种绦虫病均获良效。
2.蛲虫病槟榔、牵牛子、使君子(均炒)研粉,加人鸡蛋中,用麻油煎饼吃。治疗300例,每隔2天吃1次,3次为1疗程,1疗程后治愈290例,2疗程后治愈10例。
3.姜片虫病驱姜片(硫酸槟榔碱6g,牵牛子苷60g,槟榔粉250g,制成1100片)治疗姜片虫病患者370例,转阴率为87.03%。槟榔、辣椒子和灭虫宁合用治疗姜片虫病及钩虫病,效果满意。
4.青光眼将槟榔制成1:1滴眼液,治疗急性充血性及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效果较好;有人将槟榔制成眼用药膜,置于眼结膜内穹隆处,治疗青光眼亦取得了较好疗效。
5.心绞痛含槟榔的基本方随证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心绞痛62例,疗效较好,总有效率为96.8%。
6.脑卒中后抑郁症将槟榔提取物制成胶囊(每粒胶囊含提取物250mg),与氟西汀作双盲对照。槟榔组52例,每天服3次,服药首日每次4粒,随后每隔1天加2粒,但最多不超过8粒,疗程为8周;氟西汀组早上给药1次,其余给予安慰剂。8周后槟榔组痊愈27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7.肝硬化在配合西药治疗的同时给予槟榔汤口服。槟榔汤基本方:人参、三七、槟榔、青皮各12g,丹参、地骨皮、泽兰、制附子各15g,云苓、白术各10g,紫苏9g,甘草5g。在此方基础上再随证加减。每天服1剂,30天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治疗60例,显效44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57%),腹水消退时间为7~30天(对照组为22~47天)。有人用胡枣槟榔丸(胡桃肉、槟榔、大枣、赤小豆各500g,蝼蛄、水蛭、土鳖虫、煅绿矾各150g,三七、琥珀各50g,上药共研成细末,与蜂蜜2000g和少量水共制成丸,每丸重30g)治疗肝腹水77例,每天服3次,每次1丸,严重者每天5丸,1剂为1疗程。3个疗程后痊愈21例,显效27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6.1%。
8.呃逆将槟榔研细成粉,每次3g,用温开水调匀口服,每天3次。腹泻者忌用;心功能不全者慎用。本组160例病例中,服药1次治愈者30例,服药2次治愈者36例,服药3次治愈者24例,服药4次治愈者16例,服药5次治愈者29例,服药4~5次好转者5例,服药6次无效者20例,总有效率为87.5%。有2例服药后出现轻度腹泻,停药后腹泻停止。
9.高脂血症槟榔茶治疗高脂血症55例, 服药2个月后, 血清总胆固醇由(6.89±1.64) mmol/L降至(6.18±1.20) mmol/L, 高密度脂血胆固醇和载脂蛋白略升高, 动脉硬化指数略降, 但无显著性差异,临床症状疗效分析,总有效率为78.2%,提示槟榔茶可降低总胆固醇和改善临床症状。
【毒副作用】槟榔碱能增强胃肠的蠕动而导致腹泻,常发生胃肠痉挛、剧烈腹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过量使用槟榔可引起流涎、呕吐、昏睡、惊厥等反应,严重时可致动物中毒与死亡。槟榔碱3~6mg/kg腹腔注射, 能使5~30天雏鸡产生震颤, 脑内乙酰胆碱含量增加。槟榔碱的MLD:犬为5mg/kg,小鼠为100mg/kg。但临床观察发现,在治疗剂量时除部分病人有缓泻外,多无不良反应。体虚及肝病患者不宜使用或慎用本品。槟榔煎剂中含有大量鞣酸,可对胃产生不良刺激,病人会出现恶心、腹痛甚至呕吐等症状,可在煎液中加入新配制的2.5%明胶液沉淀鞣酸(每100g槟榔用明胶15g),以消除其影响;也可通过延长浸泡槟榔的时间以减轻槟榔对胃的刺激。短期体外、体内致突变试验结果表明,本品3750、7500mg/kg时,小鼠精子畸形率分别为12.49%、13.9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说明槟榔通过睾丸屏障影响小鼠精子发育过程,对小鼠生殖细胞有一定遗传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