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气、真、液、血、脉?
什么是精、气、津、液、血、脉?
(1)精:具有生殖作用的物质,又称生殖之精。“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2)气:上焦宣散到身体各部具有温煦、充养、润泽作用的气雾态、液态水谷精微物质。“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3)津:水谷精微中,具有温煦、充实作用,而且可以由体表排出转化为汗的稀薄精微物质。“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灵枢·五癃津液别》曰:“水谷入于口…津液各走其道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留而不行者为液。,故上焦出(4)液:作用并保存在体内,具有补益、润泽和润滑作用的质地清稀或黏稠的液态水谷精微物质。“谷人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5)血:津液变化形成的红色液体叫血。“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营卫生会》曰:“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6)脉:约束限制气血运行的通道。“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宗气,是由自然界吸入之清气和经由脾胃消化吸收得来的水谷之精气结合而成(部分学者认为“真气”是宗气而不是元气,所以引“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来解释它的形成和生理功能)。宗气形成于肺而积于胸中,能助肺司呼吸,助心以行血。因此,凡呼吸、声音的强弱以及气血的循行,都与宗气有关,《灵枢邪客》篇说:“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灵枢·刺节真邪论》又说:“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这不仅说明了宗气有推动呼吸和运行营血的功能,同时也指出了宗气不足,则会引起血脉凝滞等病变。
营气、卫气都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精气。《素问·痹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营卫生会篇又说:“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指出营气、卫气都源于中焦饮食水谷所化生。其中柔和精纯的部分与血液共同运行于脉中,是血液化生和组成的重要成分,并有营养全身之作用,故称“营气”。也就是《灵枢·邪客》篇所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卫气的作用与营气不同。《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说明卫气性慓悍滑疾,行于脉外,循皮肤
分肉之间,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等卫外作用根据历代各家之说,一般认为卫气为肾中阳气所化生,本源于先天,故有“卫出下焦”之说;又有认为卫气行于脉外,循皮肤分肉之间,其敷布又与上焦肺的宣发功能有关,故《中藏经》又说“卫出上焦”;又因卫气是由水谷之精微所化,故称“滋养于中焦”。根据卫气的产生、滋养、敷布和生理作用,与上、中、下三焦密不可分。故总结出卫气的形成和功能“根源于下焦,滋养于中焦,开发于上焦”之概念,比较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