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面试弃考有什么后果吗(国考笔试弃考有什么影响)
2021国考最终报名数据已经公布了:共有157.6万人过审,平均竞争比约为61:1。
从2009年开始,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12年突破一百万,大家对于国考的热情有增无减。
很多人看到这个数据心里慌得不行,将近160万人争夺2万多个岗位,考上的概率也太小了吧。
News
近年国考弃考人数统计
小编想说,实际上国考没你想的那么可怕,从往年的数据来看,每年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弃考,也就是说,报名的150多万人中,有50万人左右是不会参加考试的。
比如2020年国考,报名人数143.7万,到了缴费环节只剩114.2万考生进行了缴费确认,96.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40 : 1。
你看,光是缴费环节就已经有几十万考生放弃!再考虑到诸多考生准备不足甚至“裸考”。只要你能坚持到笔试、面试都不弃考,就能打败至少30%的竞争对手!
认真备考坚持到底的考生考上概率还是很大的,大家不要放弃,积极准备迎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
笑到最后 才是赢家
国考是一个非常消磨意志力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坚定目标,只是盲目跟风的话,当你的好奇心与热情耗尽之时,很容易就放弃,这也就是为什么国考的弃考率这么高的原因。
要当赢家,就必须稳住心态,不要因为外界的因素而影响到自己。其实,国考的报名人数和你没有太大的关系,真正对你有影响的,还是你所报考岗位的人数。希望大家还是要有自信,同时也要保持警惕,专心备考。毕竟,只有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现在距离国考笔试已不远,为帮助各位考生科学备考,提升实力,中公教育专家为您定制科学的申论“刷题”计划。
申论 刷题计划
①第一阶段:厚积薄发打基础
10天专项击破,按照申论五大题型: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综合分析、贯彻执行、申发论述,进行分类刷题。每类题型分配1-2天。积跬步以至千里,扎实刷题方能融会贯通;聚沙已成塔,刷题让量变转向质变,从积累转为提升。
②第二阶段:知行合一提能力
8天试题演练,对近五年的国考申论试题进行深度解析,质量优先,速度次之。纲举目张抓规律,申论命题自有其内生规律,深度解析试题,才能抓住国考申论规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理,国考试题烂熟于心,考试自能游刃有余。
③第三阶段:激流勇进巧冲刺
7天冲刺,集中攻克预测试卷。惟平则稳固,利用考前的时间,进一步查缺补漏,以期考试稳定发挥。至诚以前知,通过预测性质的题目,对国考涉及的政治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把握,避免陷于热点热浪中而手足无措。
2021国考最终报名数据已经公布了:共有157.6万人过审,平均竞争比约为61:1。
从2009年开始,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12年突破一百万,大家对于国考的热情有增无减。
很多人看到这个数据心里慌得不行,将近160万人争夺2万多个岗位,考上的概率也太小了吧。
近年国考弃考人数统计
小编想说,实际上国考没你想的那么可怕,从往年的数据来看,每年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弃考,也就是说,报名的150多万人中,有50万人左右是不会参加考试的。
比如2020年国考,报名人数143.7万,到了缴费环节只剩114.2万考生进行了缴费确认,96.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40 : 1。
你看,光是缴费环节就已经有几十万考生放弃!再考虑到诸多考生准备不足甚至“裸考”。只要你能坚持到笔试、面试都不弃考,就能打败至少30%的竞争对手!
认真备考坚持到底的考生考上概率还是很大的,大家不要放弃,积极准备迎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
笑到最后 才是赢家
国考是一个非常消磨意志力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坚定目标,只是盲目跟风的话,当你的好奇心与热情耗尽之时,很容易就放弃,这也就是为什么国考的弃考率这么高的原因。
要当赢家,就必须稳住心态,不要因为外界的因素而影响到自己。其实,国考的报名人数和你没有太大的关系,真正对你有影响的,还是你所报考岗位的人数。希望大家还是要有自信,同时也要保持警惕,专心备考。毕竟,只有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现在距离国考笔试已不远,为帮助各位考生科学备考,提升实力,中公教育专家为您定制科学的申论“刷题”计划。
申论 刷题计划
①第一阶段:厚积薄发打基础
10天专项击破,按照申论五大题型: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综合分析、贯彻执行、申发论述,进行分类刷题。每类题型分配1-2天。积跬步以至千里,扎实刷题方能融会贯通;聚沙已成塔,刷题让量变转向质变,从积累转为提升。
②第二阶段:知行合一提能力
8天试题演练,对近五年的国考申论试题进行深度解析,质量优先,速度次之。纲举目张抓规律,申论命题自有其内生规律,深度解析试题,才能抓住国考申论规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理,国考试题烂熟于心,考试自能游刃有余。
③第三阶段:激流勇进巧冲刺
7天冲刺,集中攻克预测试卷。惟平则稳固,利用考前的时间,进一步查缺补漏,以期考试稳定发挥。至诚以前知,通过预测性质的题目,对国考涉及的政治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把握,避免陷于热点热浪中而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