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吃什么菜对身体最好(白露吃什么肉最好)
节气
冬至饺子夏至面,
咬春吃春卷,
啃秋吃西瓜,
谷雨采茶食香椿……
那些与节气相关的食物和习俗,背后都是古人的智慧!今日白露,跟小西一起来看看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食俗”?
立春吃春卷
立春的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咬春”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民间传说吃了春卷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
雨水吃龙须饼
雨水节气中的最后几天就是民间说的“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吃龙须饼来怀念大旱中因悯农降雨而被罚压在山下的天龙。
惊蛰吃驴打滚
惊蛰过后,大地复苏,俗话说“惊蛰过,百虫苏”,人们吃驴打滚寓意着“害虫死,人翻身”。
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看来食俗跟节气含义真是结合紧密啊!
春分吃春菜
春分,旧时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也有人认为泛指这个时候能吃到的各种时令蔬菜。这与《黄帝内经》中养生要“食岁谷”(吃时令食物)的观念不谋而合。
清明吃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习俗。青团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谷雨采茶食香椿
谷雨前后,春茶开始采摘。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立夏吃鸭蛋
立夏,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孩子们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戏,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小满吃苦菜
我们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苦菜也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
芒种吃梅子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
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入紫苏。
我国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夏至吃面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意用面条之长比喻夏至之长昼。而且夏至时恰巧也是麦子刚刚收割完毕的时节,吃面也有品尝新麦的含义。
小暑食新米
小暑,过去民间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大暑吃仙草
大暑到来,也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到了。仙草又名凉粉草、神仙草,具有很好的消暑功效,因此民间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的谚语。
立秋啃西瓜
人们通过立秋吃西瓜的“啃秋”,来表达“啃下酷夏,迎接秋爽”的祈愿。“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处暑吃鸭子
处暑到来表示炎热的暑天就要终止了,饮食应遵照润肺健脾的原则,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因此俗语中也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的说法。
白露喝米酒
俗谚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故此,民间多在白露时节食用温补之物,米酒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它能活气养血、滋阴补肾,还能增进食欲,补充夏季人体的“亏损”。旧时江浙地区有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的习俗。
秋分吃芋饼
芋头因温软易消化,加上秋天正是吃芋头的季节,所以民间有秋分节气吃芋饼的习俗。
寒露吃芝麻
寒露后,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霜降吃柿子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柿子的最佳成熟期在霜降前后,霜降时节的柿子,个大,皮薄,汁甜,可谓达到了最佳食用状态。柿子有润肺生津,清热止血,解救化痰的功效,民间也有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容易感冒流鼻涕的说法。
立冬吃饺子
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小雪腌腊肉
腊肉,不是现在吃啊,是开始动手做啦,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大雪喝粥
大雪节气代表着开始进入最寒冷的严冬。此时多喝养生粥,有助于润养肺燥,增强机体免疫力,是食疗进补,维护健康的绝佳选择。
冬至吃馄饨
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小寒喝腊八粥
一般小寒过去,腊八节也就近了,因此小寒时节素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等熬成,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大寒吃年糕
民间素有“大寒小寒,冷成一团”的说法,在这个一年最冷的时期,有吃糯米驱寒的传统习俗。而且“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有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惠泽民生
万物凋零季,
新鲜蔬果那里来!
——西商集团
素材来源 | 综合整理自网络
编辑 | 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