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阊门移民姓氏(苏州阊门移民苏北)

2022-11-13 17:05:07 0

苏州阊门移民姓氏(苏州阊门移民苏北)

阊门位于苏州城西北,其范围包括今阊门外的石路、山塘街、上塘街、南浩街、阊门内的中市路(今东、西中市)、桃花坞等地区,居住在这里的人家,习惯称老家在阊门。

阊门为苏州古城八门之一,自唐代白居易开辟山塘街以来,商业逐渐繁荣。但在洪武初期,朱元璋对城市经济从各方面进行限制,将商铺编成铺户,工匠纳入匠籍,牙行(旧时买卖双方说合交易而从中收取佣金的商行)必须登记核准,处处设卡,生意人举步维艰。商人虽非残民,却也是属于“末业”,不被重视。直至正统、天顺年间才有所好转,成化、弘治年间开始繁荣。

阊门为水陆交通枢纽,水路有外城河、上塘河、山塘河,并与内城河沟通;陆路有山塘街、上塘街与城内的中市路沟通。阊门那里人烟稠密。“附郭通舟,商旅辐集”,为盈利者必争之地。凭着交通的便捷,苏州的货物运送到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货物运送到苏州,形成了发达的商业区。正如王錡在《寓圃杂记》中所说:闾檐辐辏,万瓦甃鳞。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舆马从盖,壶觞罍盒,交驰于通衢。水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阁之间,丝竹讴舞与市声相杂。

阊门是苏州经济的中心,陆上车马,水上船只,大都在阊门停留,一切货物都在阊门运转、聚散。因而,阊门成了苏州最热闹的地方。那些官绅大家和文人雅士,在此构建别墅,建筑园林,为阊门增光添彩。

在山塘街(今东杨安浜),礼部尚书吴一鹏(1460-1542)于嘉靖年间建“玉涵堂”,亦名“真趣园”,俗称阁老厅。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68平方米,房屋分为三路,正路第一、二进为楼,第三进为主厅,额“玉涵堂”,面阔三间16米,进深六檩14米,第四、五进有两厢连通的走马楼,可见其范围之大。南京兵部尚书杨成,于嘉靖年间在阊门外建五峰园(今五峰园弄)。这两处古建筑,至今尚存。

冈州会馆

此外,各地商人纷纷来此经商。商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会馆就应运而生。会馆,是同省、同府、同县或同业的人士在他乡设立的机构,共同出资建造房舍,便于同乡或同业聚会,商讨同业的生意行情,或向同省、同府或同县人氏提供工作的机会,帮助同乡人解决困难等。当时来讲,会馆是个新生事物。据史料记载,万历年间创立于山塘街的岭南会馆,天启五年(1625)建立于山塘街的东官会馆、宝安(今深圳)会馆等,为阊门的繁荣增添了新的活力。

轧神仙

明代,阊门内的桃花坞地区,也同样开始繁荣。阊门内下塘街的福济观(俗称神仙庙),于景泰年间重建,每年农历四月十四,举办“轧神仙”活动。画家唐伯虎也看中了这块地方,购下一块荒地,小兴土木,构筑“桃花庵”。唐伯虎常去阊门游赏,登酒楼,上街市,入青楼,对阊门的情况非常熟悉。他在《阊门即事》诗中写道: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最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阊门那里的酒馆、妓院,装饰华丽,灯红酒绿,宾客满座,一天要花去多少金银,难于计数。据史料称:那时,阊门外的妓院特多,专门接待达官贵人、过路客商。所谓“翠袖三千”“黄金百万”。从早上直至五更,由四面八方来的商人进进出出,忙忙碌碌,虽然操着不同的方言,但贸易活动极其频繁。阊门的繁荣程度可想而知。如果叫画师画一幅写生图,恐怕画师也难以画出。唐伯虎的这首诗虽有些夸张,但却是写实。阊门的繁荣景象如在眼前,真是“世间乐土是吴中”,而吴中最繁荣的地方,当首推是阊门了。

在宋元时期,阊门外没有街巷,说明那里尚无街市,十分冷落。入明以后,逐渐热闹起来,住户增多,商人相聚,并形成了街巷。明正德元年(1506),王鏊撰的《姑苏志》上,就有了许多街巷,如:义泽巷、方基巷、蓬巷、小猪巷、丁家巷、石牌巷、义慈巷、乐营巷、碧潭巷、姚家巷、郑家园、石衢巷、肖浜巷、周方巷、施家巷、陈佥使巷、邢家巷等。街巷建立,居民增多,经济之繁荣可想而知了。

文章原载《苏州日报》2018年5月7日A7版 作者 潘君明

图片自情调苏州数据库

关键字:  苏州阊门移民姓氏  苏州阊门移民苏北  苏州阊门怎么读  苏州阊门在哪里  苏州阊门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