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和黄子佼当年分手怎么回事(小s前男友黄子佼为什么分手)
上周开始,朋友圈和微信订阅号一直在被小S、黄子佼“世纪破冰相拥而泣”的新闻以及回顾这二位那些年爱恨情仇的截图刷着屏。
作为媒体圈人中,我当然清楚,二人“世纪大和解”背后的既有小S、SELINA新唱片的宣传诉求,更有拯救《康熙来了》近来收视下滑、观众流失的伟大使命——要不然,《康熙来了》播了11年,如日中天时刻,怎么从未想过找黄子佼上节目与小S当堂对质?难道真的相信小S直到2015年才真的放下吗?
最近这半年,我曾分别在两个活动现场亲眼见识过黄子佼、小S的主持功力或者说煽情功力,也就自然能猜到,在这期超特别的节目里,这两位资深综艺人将拿出怎样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去催化观众的泪腺。
但是,不管如何具有所谓的行内人士的经验、理智,昨天午休时刻看到这期节目时,还是感慨到眼泪汪汪。
这份激动,既有作为女生,对小S转身见黄子佼之前那些犹豫、纠结、扭捏背后可能存在的千滋百味的感同身受,更有作为成年人,在听到小S向黄子佼落泪道歉“当时太年轻,抱歉说了那样的话,造成你人生的伤害”后,瞬间联想到自身曾有过的因为冲动书写了人生憾事的心痛回忆。
是的,那一刻,我们不是在看人家的八卦,而是在感怀自己的感伤。
节目里,小S向黄子佼道歉,说自己当年做错了。她究竟错在哪儿?
这个问题放在早几年前,我是找不到答案的——因为年轻时候的我看问题的方式是直线型的,认为错与对是绝对的,认同做错事情的人就该“杀”,被伤害的人则有权利做任何事去报复(在法律范围之内)。所以,小S哪里有错?错的不都是劈腿的黄子佼和夺人所爱的曾宝仪?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问题的方式会越来越立体,会越来越懂得,每个人在某个时刻做出某种选择时都会有他认为合理的理由。局外人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会对当事人的“理由”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评价。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用“对”与“错”去看待某件事和某个人。在这个观点下,能简单说,黄子佼因为爱上曾宝仪跟小S提分手他就大错特错十恶不赦理所当然该遭天谴吗?我们有没有片刻从他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当时做出选择时的难处和困境?
也正因为update了自身看待问题的方式,现在的我才能更好地看懂小S当年究竟错在哪里——
感情的事真的适合在公开场合讲吗?
明星情侣之间吵吵闹闹、分分合合的事儿多了去了,为什么黄子佼与小S分手这事儿让我们这一代“八婆”如此印象深刻?个人觉得,很重要一点,是因为小S曾用一张眼泪鼻涕口水混杂在一起的泪脸在当年收视爆棚的《娱乐百分百》里发表过的那段“分手宣言”。
她那句“不管你有没有跟阿宝交往,我真的不介意”无异于一颗原子弹,瞬间让“负心汉”黄子佼和“第三者”曾宝仪陷入了千夫所指的境地,她那张悲伤泪脸和一句“希望以后我们还是当好朋友,事业、爱情、健康,我都希望你能够很好”则为自己博得了万千人的同情。不知道此前有没有其他明星曾在电视节目中大张旗鼓地讲过自己的分手故事,反正我印象中知道的第一人就是小S。
那期节目播出后,黄子佼、曾宝仪在台湾一度陷入事业停摆的境地。再随着《康熙来了》的走红,小S一步步修成“一线”,黄子佼、曾宝仪更是被压得无法翻身。
在当时的我看来,小S好有种,敢把如此私密的事拿到公众场合上讲,还大胆点出第三者的名字,真是个女壮士!但现在的我会觉得,感情这么复杂又私密的事真的适合拿到公众平台上与亿万观众分享、让亿万看客评头论足吗?如果主持人被人甩之后都像小S那样因为气不过然后把电视节目当成宣泄个人情绪的窗口,跑到电视节目上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大说特说,这是不是该叫“公器私用”?那么下次碰到庾澄庆,是不是该问问他,你啥时候去节目里讲讲伊能静?哦,想起来了,其实在与黄子佼的恋情刚传出点风声时,小S也曾立刻上节目向全世界宣告:“是我主动出击倒追佼佼的!”
多年后,小S对自己当年的冲动表示了悔悟,向黄子佼道歉时她这么说道:“当时很冲动,觉得很委屈,但没有想到讲完之后作用力这么强,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
当然,作为艺人,是需要这种闹得沸沸扬扬的分分合合来博眼球,但作为普通人,我们起码能从他们身上吸取一些经验:人陷入爱情或失去爱情时,情绪都是亢奋的,情绪异常时,最容易做出极端欠考虑的事来,常常没想明白做完之后还能抓住些什么,就做出有损对方也有损自己的事情来。所以,小S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越是激动委屈受伤时刻越应该时刻想到两个字——冷静——对待感情如此,对待工作、生活同样如此。
事过境迁之后还需要继续重复说吗?
小S和黄子佼的分手故事之所以这么多年来都让人念念不忘,还因为这件事曾经两次被付诸于梓——
第一次是小S在2003年出版的《牙套日记》里,她详细描述了她和黄子佼当年的分手情形。内容是独家是劲爆是有看点,可是,那时她已与黄子佼分手2、3年了,搞不清那会子她是不是已跟黄立成谈了又分了,这时候再把这些陈年往事写进书里,真的还有必要吗?
当然,那本书是大卖了,这个故事也再一次被炒得火热,黄子佼也再次被“消遣”到了一定境界,以至于他被迫从台湾来大陆发展后,每天在网路上看到有关自己的新闻,被人谈到最多的还是这件事……
在黄子佼看来,很多言论都是他和曾宝仪不公平的,因为不服,2009年,他也出了一本书——《那一夜的人生申论题》.书中,他从他的角度重述了当年细节。当然所谓重述无不是在解释,他和小S早就出问题了,他对曾宝仪只是精神出轨,曾宝仪不是第三者,他是跟小S分手之后才跟曾宝仪正式交往的云云……一切的一切,只是让这件往事更加深入人心。
艺人反复拿往事说事儿,那是宣传需要,如果普通人还常常拿过去的事儿说事儿,只能说,全世界都MOVE ON了,你却还在原地止步不前,你不是LOSER,谁是LOSER?
让亲友插手搅浑水真的好吗?
在与黄子佼分手这件事上,小S的处理方式还有一个明显特征,那就是,这不是小S与黄子佼、曾宝仪三个人之间的战斗,而是小S及其姐妹团们与黄子佼、曾宝仪之间的“群殴”,很多年来,小S的姐妹们似乎从没放过在各种渠道嘲讽黄子佼的机会。
大S自不必说,为了保护亲妹妹,她大骂黄子佼“负心汉”,两人僵到在跟小S分手9年后,黄子佼还在采访中抖猛料反击:“我和徐熙娣在一起的4年半里,她(指徐熙媛)陆续谈过3场恋爱,是我懂爱的专一,还是她?”
另一位著名正义人士则是吴佩慈,她曾在公开场合说:“黄子佼这辈子做过最好的事情,就是抛弃小S。如果不是他,小S现在怎么会变得这么美、这么有自信?还好他和小S没结婚,不然我一直看他,会受不了。”想想吴佩慈出道这么久,真心没啥代表作,在主持过的节目里,她也没说过什么让我特别记忆深刻的话,只有这一句我记得好深刻,传播力度真心大,这是吴佩慈的成功还是悲哀?
年轻时候,会觉得小S的姐妹团真的好仗义,小S有这么一堆仗义的好姐妹真的好幸福,但现在看,在一个人陷入感情困境时,身边亲朋友好都跑来挺立相助、大张旗鼓与对方撕逼,然后双方亲友互骂互掐,吵到最后变成两大家族的一场混战,这真的好吗?就像董洁、潘粤明离婚时,二人背后的经纪团队都跑过来厮杀,结果到底是让自家艺人腰杆更硬、形象更好,还是让水越搅越浑、场面越来越混乱?答案一目了然。
感情终究是两个人的事儿,即便分手时再需要安慰、需要保护,都不要让亲戚朋友加入其中,否则只会越帮越忙,这大概是处理问题的底线吧。
最后,写这篇文章,不是要给黄子佼洗白,或者让小S难看,只是在经历过一定岁月历练后猛然发现,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真的变了,如果当年真能像现在这样,能把事情想得圆润一点通透一点,处理问题的方式能理性一点淡定一旦,可能当年面对问题时就不会那么尖锐了吧。
但是,如果年纪轻轻就能这样老练处事,那年轻还有什么趣?
文/黄思维(从事媒体行业7年,现任搜狐女人频道高级编辑)
转载请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