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免疫洼地 中国全力补齐老年人疫苗接种短板
(抗击新冠肺炎)化解免疫洼地 中国全力补齐老年人疫苗接种短板
中新社北京11月30日电 (霍思伊 杜玮)在新冠大流行的第四个冬天,中国正面临着感染高峰。11月29日,国内新增本土感染者超过3.7万例。从11月15日至29日,全国已连续15天每日新增本土感染者超过两万,连续七天新增本土感染者突破三万。
11月19日到26日的八天内,全国共公布了七例新冠死亡病例,北京、郑州、重庆等多地公开了详细死亡原因,这些死亡病例均为80岁以上老年人,且合并基础疾病。
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提出要继续做好60~79岁,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方案》最大一个变化是加强针与上一针间接种间隔缩短为3个月以上。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2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加强接种。
美国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分析说,中国老年人群体已经形成了很大“免疫洼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有基础病、未接种疫苗易为重症
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介绍说,截至11月28日,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76.6%、65.8%。8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45.6万人,约占80岁以上人口的40.38%。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此前指出,现在提高老年人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非常必要、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一位国内知名病毒学家分析说,根据全球大数据统计,总体来讲,新冠病毒毒力越来越弱将是一个总趋势,但同时传播力越来越强,会造成很大感染面。相较而言,18岁至59岁人群较易感,但不易发展为重症,老年人和有基础病人群容易成为重症患者。
香港官方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新冠确诊人数超百万之时,香港第五波疫情共死亡6749人,96%为60岁以上人群,死者年龄中位数是86岁。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更是死亡“重灾区”,占死亡总数的70.8%。所有死亡病例中,约88.3%没有接种两针新冠疫苗。
必须重视加强针接种
实际上,为了推动老年人疫苗接种,官方采取了多种措施。今年以来,北京成立老年人疫苗专班,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去未接种老人家中科普。广东、上海等多地打通老年人疫苗接种“最后一百米”,采取了“固定接种点+家门口接种点+登门服务”模式。
多位专家建议,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尤其必须要重视加强针接种。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卫学院今年7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香港第五波疫情中感染近100万名患者的疫苗有效性,结果发现,接种三针灭活疫苗后,其保护效果能达到95%以上。因此,研究建议,对老年人来说,需接种加强针,尤其灭活疫苗要接种三针,才能获得高水平保护。
前述病毒学家建议,要接种针对最新毒株的疫苗,尽可能异源接种,高危人群优先,并且,国家要继续加快mRNA疫苗和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疫苗的研发和批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疾控原主任高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首先,还是要由专业人士、科学家把科普做好,与公众充分沟通,提高公众认知很重要。第二,小手拉大手,可以借鉴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中一些做法,让家里孙子孙女动员爷爷奶奶打疫苗。再者,依靠机制体制优势,从单位层面做些动员。
陈希提出,很多老年人的疫苗犹豫来自于对副作用的顾虑,接下来,应进一步澄清接种指南中对禁忌症的模糊陈述,优先给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接种,完善免疫接种后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定期发布数据,并由政府适度提供疫苗接种意外保险。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指出,中国内地现在的情况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老年人接种率不足;另一方面,国内或将面临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更大规模疫情。
他认为,如果现在我们不做好准备,未来很可能会发生香港第五波疫情初期那样的医疗挤兑,在医疗资源不足的二三线城市,后果可能更严重,对大量老年人造成伤害。
“我们现在必须要想清楚,中国当下正处于怎样的防疫阶段,下一步调整的目标和重点是什么,既不能一封了之,也不能一解了之,应尊重科学和数据,为应对未来大规模疫情的暴发,应做好哪些准备。”陆蒙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