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能源危机回顾:两次石油危机
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全球原油价格从1970年初的1.2每桶美元上升至1979年底的近每桶40美元,十年间累计涨幅高达约32倍,由此造成了当时全球范围内的大通胀(Great Inflation)。70年代由石油危机引起的全球大通胀是二战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出现的最严重的经济问题,因此也成为了后续所有通货膨胀研究赖以比较和对比的标杆。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于1973年10月。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为了武器,1973年10月16日,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五个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决定,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1973年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同年9月各成员方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1973年10月18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阿布扎比酋长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接着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也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
“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危机爆发后,全球原油价格暴涨,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73年9月“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前国际油价是每桶2.7美元,1973年10月上升至每桶4.1美元,1974年1月油价上升至每桶13美元。1974年3月18日,阿拉伯国家决定取消对美国的石油禁运,事态开始慢慢平息,1974年4月国家油价回落至每桶10.60美元,此后数年一直到1978年底之前,国际油价一直维持在10美元到12美元之间。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于1978年底到1980年底之间,起因是伊朗伊斯兰革命运动。伊朗伊斯兰革命从1978年初开始爆发,此后不断升级,1979年1月16日,巴列维国王离开伊朗前往埃及,2月1日,鲁霍拉·霍梅尼回到德黑兰。伊朗在1979年4月1日成为伊斯兰共和国,并通过了新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从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石油出口,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500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十分之一,致使国际原油价格暴涨,国际油价从1978年11月的13.2美元/桶上涨到1979年2月的20.8美元/桶。
此后,西方国家为了增加与产油国在能源市场上的博弈筹码,加强消费国的地位,纷纷制定战略石油储备计划。这种出于“安全”需要的“补库存”行为进一步推升了国际油价,据统计,1980年1月西方国家的石油总储备达到53亿桶,相当于石油输出国组织1979年全年石油产量的几乎一半,而其中的10亿多桶储备是在1979年一年之内增加的。到1979年11月,国际油价达到了每桶40.75美元的历史最高位置,这是一次典型的市场预期自我实现的过程。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由于西方国家准备已经非常充分,国际油价没有进一步上涨,在1980年总体维持在每桶37至40美元。1981年以后,国家油价开始逐步回落,到1986年7月一度跌破每桶10美元。
总体来看,从1970年到1979年整个70年代中,国际原油价格呈现出一个明显的“阶梯式”上涨,在1973年和1979年价格两次大幅脉冲。
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期间,伴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能源、工业金属、贵金属等各类大宗商品价格均有明显涨幅,但从上涨幅度而言,这些大宗商品价格的涨幅与原油相去甚远。
70年代的能源危机造成的是当时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内全球性的通货膨胀,而且是持续的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后,很快的从PPI传导至CPI。并由此造成了战后和平年代全球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72年到1982年这十年间,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CPI的年均涨幅是8.7%,而英国、法国、韩国等国家的通货膨胀问题更为严峻,十年间的CPI平均增长都超过了10%。70年代的“大通胀”(Great Inflation)与30年代的“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被经济学家并列为20世纪全球经济的两大黑暗时刻。
除了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外,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由于生产要素价格短时间内成倍暴涨,使得经济秩序出现紊乱,1973年到1974年、1979年到1980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衰退。物价大幅上涨、经济增速下降,这种经济环境组合被称作为“滞胀”(Stagflation)。需要注意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滞胀”实际上是非常罕见的,主要就是指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状态,之后总体上而言,全球主要经济体没有出现过“滞胀”。但在很多市场分析中,“滞胀”可谓是年年都有出现,我们认为这个词多少是有点被滥用了的。#股票#
下一篇: 2023十大金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