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冷暴力心理阴影怎么消除(校园冷暴力可以报警吗)

2022-10-27 00:40:22 0

校园冷暴力心理阴影怎么消除(校园冷暴力可以报警吗)

新闻链接

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发生误会、摩擦在所难免。相比于“面红耳赤”的正面冲突,“冷暴力”正越来越多地在校园中蔓延。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讽刺(56.2% )、辱骂(51.4%)和嘲笑(50.2%)被受访者认为是最常见的三种校园“冷暴力”形式,47.9%的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出现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60.1%的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会在当事人内心留下阴影。

被排斥的后进生

当其他同学兴高采烈地参加结业典礼时,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却永远离开了人世。秀秀给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写了一封信,但直至自杀都未发出。

“班里的同学在和我闹矛盾时会不屑地说:‘考六七十分的差生!’”从秀秀留下的遗书来看,这不是偶然的一次、两次,也不是个别同学这样待她。本是鲜花即将绽放的烂漫季节,本可以与同伴无忧无虑地嬉笑打闹,可同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讥笑与讽刺,使原本性格就内向的秀秀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终于,她在一段时间拼命努力,却仍然考不到高分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她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这样写道:“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们节约10万元”。

一位女生曾哭着说:在一次期中考试结束后,女孩看到很多同学的分数都比她高,心里特别难受,这是她从来没有考过的差分。拿到试卷后,她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愁。这时,她亲耳听到一个平时与她很要好的女同学用很大的声音对旁边同学说:“这人真蠢!我原来还以为她成绩蛮好的呢,整天笑得跟大姐大似的!”听到这样的讽刺,她委屈地把目光投向坐在讲台上的老师,希望寻求一丝帮助。这一眼,恰巧撞上老师的目光,师长的眼神却像一股寒光闪过。

女孩说,她从来没有打过人,但那天听到同学那句话,尤其又看到老师那冷漠的表情后,心里的一团怒火就腾地升起来了。她握紧拳头,差点就想过去揍那个一度关系非常好的同伴,但考虑良久终究还是松了手。女孩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她说她真的想不通,为什么只是一次没考好,就会受到同学的指指点点。她更不明白的是,那些自以为考得很好的同学总爱在考得不理想的同学面前肆无忌惮地炫耀,而老师则常常睁只眼、闭只眼,从来都不加制止,像是在欣赏、鼓励着这一切。甚至有的老师在学生考砸后还恶语相加,说的话不堪入耳,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重的阴影。

类似的言语还有很多,有老师说的,也有家长说的,我们何不换位思考一下,要是这些话是对你说的,你会作何感受?

“烂泥巴糊不上壁,滚到外面去!”

“你怎么那么笨,不要再让我看见你好不好?”

“还顶嘴,考得差还有资格顶嘴?跟我闭嘴!”

“你以为你是谁?人长得丑,蠢得非人类!”

……

由报告文学作家阮梅主笔的《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对那些接受调研的对象作了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对那些仅仅是学习跟不上的同学,有13%的同龄人希望他们离开班级;对那些由于不良行为受到学校处分的同学,将近一半的孩子认为他们应该离开班集体;而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受到公安机关处理的同学,来自同龄群体的排斥更为强烈:只有25%的同学愿意他们留在原来班级。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想象同龄关怀已然渐行渐远,那些后进生在班级和学校正受到怎样的排斥和疏远。”阮梅说。

课堂里的歧视,让孩子没有了正常学习生活的尊严。众多文化考分差的孩子感受不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美好,得不到应有的情感关怀和人格尊重,心理在煎熬中不自觉地扭曲。

优秀竟是一种“对抗”

按说,身处重点学校实验班的伟伟,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香饽饽”。但这个从外表与行为习惯来看一切平常的男生,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心事:“我虽然在重点班里,却并没有一个好心情学习。我很困惑,难道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关心,就仅限于这一张张问卷调查表吗?你们什么时候能面对面地听我们说说委屈和心理话呢?

伟伟有心头之痛。小学时的一堂写字课上,他和所有人一样在教室里安静地练字。“那节课上,我第一次充满创意地想到用直尺排版。我发现,用直尺辅助着写字,写出的字更工整、漂亮。”伟伟甚至还盼望着老师早日走到自己桌边,看到自己的进步并表扬自己。

可出乎伟伟意料,他的这一小小创新为他带来了灾难。老师走到跟前,不由分说将直尺往地下一扔,对着他就是一巴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老师狠狠教训伟伟,还把他的错误当作典范来训诫其他同学。伟伟伤心绝望到了极点,自尊心像空气一样被视若无睹,即便已过去这么多年,这件事情他仍感到历历如昨。

“别看我现在像个好学生一样,我的内心也有很多不愉快。”进入初中后,伟伟一直保持着全班领头羊的成绩,自然成了全班的焦点。但一次月考后,他跌到了第八名。此时老师并没有责怪他,希望他能调整状态,重新拿回第一。可是此后的考试伟伟没能再拿第一,老师对他也由最初的耐心变为了冷漠,这像刀一样刺得他心里伤痕累累。

高二分班后,伟伟来到了一个新集体,也遇到了如今还在教他的英语老师。在最开始的几堂课里,他发现英语老师发音极不标准,向老师提出后,老师开始排斥伟伟,伟伟觉得自己被丢弃在了一个黑暗角落里。后来他不再像先前那样难受,因为在这个英语老师眼中,只有几个同学才是他的学生,其他很多同学和伟伟一样都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一想到以前自己在英语课堂上出色的表现,我心情就很低落。所以我想通了,就一个人努力自学。但你知道我独自一人时流过多少眼泪吗?谁能理解我这种好学生还会如此无助?我多想回到从前没有伤心、没有阴霾的学校生活啊!”

有人说,从某种程度而言,学校与课堂正扮演着导致未成年人出现心理危机的“元凶”角色,这真的是危言耸听吗?

当然,相信大部分的老师都不是“唯分数主义”,但不得不否认,部分学校与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情感、美感、人性等方面的真实需求,过早教会孩子一味关注生存目标和竞争能力,变相地逼迫孩子带着功利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这对于教育来说是最致命的!看着这些活生生发生在校园里的案例,这些本该为人师表的老师,这些正承受着莫大压力的孩子,到底谁陷入了更严重的心理危机?

如何帮助那些遭遇校园“冷暴力”的孩子们?

老师们,别让班上太冷,

咱得暖暖哒!

老师除了讲授知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老师的关爱,而这些关爱往往从自身为出发点,从点滴细节做起……

做一个好心态的老师

我们常常把教师捧上神坛却总忽略了教师本质上还是“人”、是一个“职业”,教师也有自己的需求。作为普通人的教师,面对各种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也难免在出现心理问题时,把个人情绪带工作中,发泄到学生身上,而学生往往也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老师在学生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如果教师出口伤人,或者对学生区别对待,无形中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并且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师们应该养成一个好的心态,不做反面教材,以良好的行为规范影响学生。

重视心理辅导,做一个懂聆听的老师

教师在看到有孩子因为自身缺陷而受到他人嘲笑的时候,应该立即制止,并且事后要追踪学生的情况,对其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其重新建立自信。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远比那个时候的我们来得成熟,作为老师或家长的我们虽然有时候很难参与其中,但我们能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友情,面对孤立排挤我们如何强大自己的内心。”

这是一名教师在观看完一部描述校园冷暴力的电影后写下的文字,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借鉴?

要看到不同孩子闪光点

批评也要讲艺术

有教育专家表示,教师的职责是教育学生,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并帮助学生进步。但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杜绝身体暴力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冷暴力”。

一个好的教育者,批评学生、帮助学生进步也需要技巧。批评学生要有根有据,公平公正。虽然适当的教育是应该的,但是也要掌握分寸,要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比如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老师用心去理解,就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让孩子远离校园冷暴力,

以下这几点家长要牢记!

改变观念,

对冷暴力的影响和危害给予足够重视

很多校园冷暴力行为,是家长不了解的,甚至知道了也不够重视,觉得自己小时候也被同学们取过绰号、开过玩笑,现在不也挺好的,正因为掉以轻心,才往往忽略了孩子正在遭受的伤害。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尤其是一些存在缺陷的孩子。保持与孩子的日常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取得孩子的信任,让他们明白,父母才是最能保护他们的人,这样一旦受到欺凌,他们可以尽快告知家长。如果察觉有异常,则需进一步观察和沟通,务必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

一旦发现问题,

家长要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心理专家建议,一旦发现孩子被其他同学排斥或孤立的情况,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做出过激举动,鲁莽行事只会将情况变得更糟。要鼓励孩子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尽量让他学会自己去处理人际关系上的困境。比如可以尝试主动与同学化解尴尬和误会,也可以先和一些性格较为和善的同学成为朋友,获取支持、增强自信。如果情况较为糟糕,则可以向老师求助,协商一个稳妥的方法解决问题。

事情发生后,家长还要密切追踪孩子的情绪,适当对孩子进行挫折和自信教育,告诉他们什么是挫折,挫折并不可怕,让孩子们回归自信,这都可以用日常聊天的形式进行。

近7成校园冷暴力在初中,

初中生家长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中国青年报发布一组数据可以看出,69.6%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多出现在初中阶段,可见初中是校园冷暴力的高发阶段。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绝大多数学生即使遭受了校园冷暴力,也不会向老师或家长反映情况,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很多孩子被别人讽刺、挖苦后,往往一个人难过,最多只是找好朋友倾诉,不会轻易‘告诉老师’”。

判断孩子是不是在学校遭遇了“冷暴力”,最简单的就是看孩子是不是出现了与年龄、经历不相符的状态,比如心情低落、爱哭、毫无理由地发脾气、头脑反应慢、失眠、厌学等。当突然出现这些与日常不符的消极状态时,家长就得注意,这可能就是孩子在学校遭遇了“冷暴力”的信号,严重者甚至会精神抑郁,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孩子包括老师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成绩不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绰号有时也不仅仅在表达亲密和喜欢,多关注学生、孩子的变化,别让冷暴力伤透他们的心。

关于今天的话题,你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留言区给我们留言!

综合整理自

任云霞 | 《论校园冷暴力的危害及其预防对策研究》

文汇教育 | 令人触目心惊的校园冷暴力

发展导报 | 校园冷暴力多发于何时?

中国教育报 | 警惕!超八成受访学生认为身边存在这种暴力,但老师、家长却最容易忽视!

关键字:  校园冷暴力心理阴影怎么消除  校园冷暴力可以报警吗  校园冷暴力是什么意思  校园冷暴力如何取证  校园冷暴力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