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联万家书画是真迹吗(艺联院线是什么意思)
2015年,导演李睿珺向当时的制片人方励建议不要让《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上院线,可能连宣发成本都无法回收。方励表示大家辛辛苦苦做了一部电影不进院线与大众见面,不说别的,连摄制组团队的辛勤付出也对不住。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的宣发团队原计划在全国选择200家影院有针对性的发行上映,找到属于自己的观众,囿于当时的影视环境,无法实现,只好全面发行。最终首日排片仅0.5%,且上映时段集中在早九点或晚十点等非黄金场次,几日后彻底下线,票房仅78万。
上映时,李睿珺感慨国内为何没有艺术院线,“艺联好比艺术电影专卖店一样,我不要求哪些对艺术片没兴趣的人来看,但想看这部电影的人能有渠道买票。”
艺术电影的时代是否来临
2016年,何平电影《回到被爱的每一天》上映后超低排片令其心灰意冷。王小帅电影《闯入者》上映时排片率之低超出了导演的想象,他感慨这是严肃电影最坏的时代。
以上这些艺术片遇到的困境也是国内大多数艺术片的困境,宣发成本和受众有限,艺术片常在影院“几日游”后匆匆下线。想看的观众无法看片,片方无法收回成本,恶性循环里,艺术片困境越陷越深。
从2016年末开始,随着市场的发展及观众观影需求的变化,艺术片似乎迎来了春天。《塔洛》、《长江图》等小众艺术片靠口碑获得了一些市场空间;2017年北影节、上影节期间,“是枝裕和套票”等诸多文艺片套餐甚为抢手;《冈仁波齐》、《二十二》、《芳华》、《无问西东》等过往的“冷门题材”都取得过亿甚至过十亿的票房成绩。中国电影市场正朝着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能够取得票房佳绩的不再只有“明星+IP”的视效大片。
《冈仁波齐》剧照
淘票票总裁李捷指出:“2017年国庆档后,中国电影市场已开始向类型化和分众化转移。”
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售票期间,4月1号首日票房达到1100万,同比增长85%,其中有16%的观众来自京外。
艺联的发起方电影资料馆多年来致力于造福影迷,初衷是希望能让全国各地的影迷都享受到在影院观看艺术电影的机会。中国电影市场大,观众基数多,艺联致力于让艺术片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合适受众。
何为艺联
2016年10月15日,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在第13届长春电影节上正式启动。中国电影资料馆即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牵头,联手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暖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百老汇电影中心、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简称艺联)。
艺联在全国招募并选取部分商业影院中的影厅专门用来放映艺术电影,影院要保证有一个影厅给上映的电影每天2个黄金场次+1个非黄金场,每周不少于10个黄金场的排片,影院能够享受到3个月秘钥的“长线放映”优惠,在艺联专线上映的电影将拒绝在非艺联影院上映。
上映期间,观众只能在特定电影院观看特定场次的电影,保证了上座率,排片相对稳定。艺联在与影院合作时会尽量选择覆盖范围广的影院,照顾到更多地域的观众。
艺联在已有商业院线的基础上建立艺术电影放映专线。“线中线”的模式,既能满足观众的差异化观影需求,也不会因为观众数量过少导致影院亏损,片方能够在艺联收回成本后更有信心继续做艺术片。艺联努力实现片方、影院、观众三者间的共赢,建设艺术电影良性发展的生态。
艺联的放映主要是单片发行与主题展映两种方式。单片发行过《海边的曼彻斯特》、《路过未来》等,主题展映包括“中国早期电影珍宝展”、“藏地密码展”等。
片方在宣传时也会相对集中资源,寻找目标受众。艺联配合影片上映进行线下活动,例如结合展映的主题,请来专家,带给观众电影本身与电影之外的知识。
《海边的曼彻斯特》上映时,全国的30多个艺联观影团举行了十余场线下活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网红’奇爱博士以及其他专家去各地做沙龙和见面会。
艺联借助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品牌影响力,在各地组织了影迷团,一方面将观影计划和相关活动通知影迷们参加,另一方面也能将观众的观影需求和观影感受直接反馈给艺联。
贾樟柯曾说,艺术电影放映是让电影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国家更有文化气息的方式。通过一个个电影主题活动,观众不仅有了更多选择,更能够逐渐培养起对某一类型和主题电影的认识、比较,以及对艺术电影的感情和观影习惯。
“零差评”的院线
艺联放映的电影主题多与人性、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艺联的专家选片委员会,会参加各大国际国内电影节,从中挖掘与艺联调性相符、艺术水准较高的影片。
选片委员会主要从三方面选片,一是艺术标准,主要由专家、学者、影评人组成;二是审查,主要由有审查经验的老师们组成;三是市场,主要由电影产业从业者(宣传发行)组成。他们观影后判断影片是否适合在艺联放映。
作为带有公益性质的放映组织,艺联本身不过度强调收益,而希望坚持向观众呈现最好的内容以增加上座率,这年来艺联上映的电影基本上是“零差评”,影片质量过硬。
艺联成立的两年时间里很多高质量影片纷纷与观众见面,但也遇到了尴尬境地,片源多是老电影和国外艺术片。5月17日,李睿珺导演新作《路过未来》在艺联专线上映,此片为首部在艺联上映的国产电影新作,口碑好,但票房并不理想。
李睿珺在跑路演的过程中也多次被观众问道为何有些艺联院线没有《路过未来》的排片。艺联项目负责人英琦曾表示,“艺联更是放映组织,而非院线,对加盟影院约束力不强。松散管理模式下,差异化的片源和稳定的艺术电影观众群是艺联吸引院线加盟的主要优势。”
目前,艺联短期内无法实现所有影院盈利,很多艺术片的推广活动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艺联也在与部分三四线城市的影院和媒体进行联系,提升当地居民对艺联放映的认知和认可,培育艺术电影的观众。
艺联发起人、《路过未来》出品人江志强说:“我经历了内地电影市场逐渐开放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只有商业片,没有文艺电影,那会是一种悲哀。做文艺片可能会赔钱,但必须有人去做。”
江志强
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共同宣言》
1895年,电影诞生。它探索审美疆域,记录世界变迁,瞭望人类未来。艺术电影是电影创作的圣殿与高峰,是电影产业的活力源泉,是电影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电影因多元而精彩,反映不同社会面貌,照见不同情感心声;电影因包容而创新,创造独特银幕世界,刷新人类精神表征;电影因交流而发展,凝结民族集体记忆,融汇世界文化精髓。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通过艺术电影实践获益,越来越多的作品在电影节展获得认可,越来越多的商业电影融合了艺术片元素,越来越多的观众渴求艺术电影放映。
今天,我们相聚于此,发布“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共同宣言:我们希望中国电影创作多样化发展,群星璀璨;我们希望中国电影放映特色化经营,枝繁叶茂。
我们将共同寻找最具艺术创意的电影,通过独特的策展方式把它们介绍给观众。我们将积极联络更多的电影放映渠道,为全国观众提供稳定的艺术电影放映时间和空间。
我们将善用艺术电影的创新力量,推动中国电影总体艺术质量的提升。我们将努力使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电影获得正向的市场回报,形成艺术电影体系的良性循环。
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