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诗预言当下应是第几首诗(梅花诗预言当下喜马拉雅)
历史上有一组比烧饼歌更神的预言诗,十首诗对应十个朝代,如今前七首已经全部应验。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这句人人熟知的至理名言正是出自天才哲学家邵雍之口。
邵雍何许人也?他是北宋时期最神秘的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他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
邵雍被誉为堪比鬼谷子的绝世高人,之所以在历史上不那么出名,只是因为他远离尘世,隐居山林,拒绝出仕,一心修行。
邵雍精通易学,行踪神秘,言辞深奥,他曾写下了十首《梅花诗》,又名《邵雍谶语》,准确预言了之后千百年的历史进程。
这十首《梅花诗》所预言的朝代对应如下:
第一首——北宋
第二首——南宋
第三首——蒙元
第四首——朱明
第五首——满清
第六首——民国
第七首——当朝
第八首——未来某朝
第九首——未来某朝
第十首——未来某朝
细读这十首诗的诗句会发现,无论对应的时间顺序还是历史大事件详情,都准确到惊人。
由于其诗文语言隐晦难猜,学识和理解力不够的人往往难以读懂,所以仅选用其中的第四首进行简要分析,因为这首最易懂。原文引用如下:
前两句说的是布衣出身的朱元璋,从平民英雄到君临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第三句的“燕子”指的是燕王朱棣,雄踞燕京的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手里夺取了帝位,这是明朝非常重要的一次大变革。第四句的“李花”指的是闯王李自成。1644年,李自成带领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这就是“春已非”的含义。
其余几首也大致是这个套路,每句诗都有所指。如果一首两首是巧合,是牵强附会,那还说得过去,但邵雍的梅花诗是整整十首。
邵雍的《梅花诗》里,不仅有中国的过去,还有中国的未来,第八、第九、第十这三首里的事件,目前并未发生。
为了便于大家解读讨论,笔者将预言民国的第六首和预言当朝的第七首也引用如下:
第六首 民国
第七节 当朝
这两首各位读者有看懂的吗?欢迎留言赐教!如果对其他几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询阅读,笔者在此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