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及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类比论证)
邹忌,忌",尊称"驺子",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人。《史记》亦作驺忌,齐桓公田午时的大臣;齐威王田因齐时期,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前去会见他,向他提出五点建议。其中一条是"大车不经过校正,就不能托载规定的重量;琴瑟不经过校正,就不能成就五音"。意即一个国家的政治,就像大车运转、琴瑟弹奏和弦一样,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使百官协调一致。邹忌回答说:"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即颁布法律,督责不法官吏,不使为非。这样就树立起正气,打击官场中阿邑大夫之徒的歪风邪气。明天我们讲淳于髡的故事。
据说后来的孙膑也是因为田忌的推荐惨担任齐国的军事,这应该都是邹忌推行法家看中选用人才的功劳吧。对人才的重视程度,的确是齐王要做的更好一些,所以很快齐国内便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君臣好比鼓琴,大弦奏出的音乐虽然浑厚,决定了乐曲的风格、走向,但是只有和小弦的娓娓道来相结合,才能使音乐深深留在人们心中,治理国家也是一样。除此之外,邹忌在对广开言路上也为齐王提出宝贵意见,至此齐国上下统一,期望意见能很快被百姓采纳,百姓遵守起来也特别得心应手,齐国的繁荣昌盛和邹忌的一系列变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于邹忌是怎么死的我们无从考证,但是关于邹忌最后的结局,我们可以从部分野史上探出个一二。邹忌最后在齐国是以装疯卖傻度过的。这还要从齐国的另一位名将田忌说起,除了田忌赛马的故事,在战场上的田忌可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名将,但是在齐国他却受到排挤,邹忌是齐国国相,而田忌是大将军,握有兵权。邹忌这个拿笔杆子的到时候怎能和他抗衡。于是邹忌心生一计,他联合齐王暗中陷害田忌,由于田忌的功勋过大,威望也越来越高,在军中田忌的美名和威望不相上下,试问哪个君王能不担心手下篡位的。就和邹忌联手唱了一出双簧,栽赃田忌造反,田忌远逃楚国。然而这一举动却为邹忌埋下了极不稳定的因素,可以说是后患未穷,既然田忌的军权被齐王收归国有,那么齐国上下唯一能与自己抗衡的就只有邹忌了。
这时候的邹忌可能随时面临杀生之祸,因为相权没有军权,而现在王权掌握在相权,这是极不平衡的存在,就算邹忌对威望有恩,但是田忌没有了,这军权仅仅在一个人手里,自己到时候拿什么自保。同时齐国周边的国家也陆续被打败,可以说齐王当时的忧虑就只是内部王权和相权的关系了,这时候,邹忌疯了,疯的是那样彻底,那样果断,试问这时候不疯,难道等人头落地才疯吗!为什么要疯,因为这是邹忌的聪明才智告诉他不惜要这么做了,再不疯就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