鲷鱼片为什么没有刺(鲷鱼片为什么有碱味)

2022-11-12 17:58:26 0

鲷鱼片为什么没有刺(鲷鱼片为什么有碱味)

昨天晚上,小编在一家意式餐厅用餐的时候,服务员为我们介绍了today’s feature,其中一碟以鱼为主食的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我问服务员介绍鱼的品种的时候,她说这道菜是盐烤虹鳟鱼,虹鳟鱼是三文鱼的其中一种

上菜了以后,味道还不错,肉是粉红色的,口感和三文鱼也非常像,小编开心的享用美食,没有多想。

事后,同事告诉我,虹鳟鱼和三文鱼才不是一种鱼:三文鱼是海鱼,而虹鳟鱼是淡水鱼,淡水鱼的寄生虫比较多。听得小编一愣一愣的。

三文鱼

虹鳟鱼

之前在国内也有类似争议,虹鳟鱼到底是不是三文鱼呢?反正中国水产行业协会曾把虹鳟鱼列入三文鱼种类里,还引发了网上的争论。

从近期加拿大人都比较关注的“海鲜诈骗”这个话题来看,搞错鱼类的品种,早就不是消费者在吃鱼的时候存在的唯一问题。

根据Oceana Canada最新发布的调查数据,在近两年内针对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哈法和渥太华的抽样调查的售卖鱼类中,44%的鱼类被贴上了错误的标签

其中,更是75%的错误标签,是把较便宜的鱼类,贴上更贵的鱼的标签。

在上述五个城市中,Oceana Canada在各个鱼商贩调取了382个出售的鱼类样本,通过DNA鉴定,发现有168个样本的实际品种并不是它们出售时所标的品种,甚至产地。这个调查结果,比起2013-2014年的6%误标率,以及2013-2016年14.8%误标率要高出太多。

为什么这个现象叫做“海鲜诈骗”?因为那些被标错的鱼类,贩卖价格往往比它们实际的价值要贵出很多,欺骗消费者的钱财,因此称为诈骗。例如,很多市面上销售的昂贵的红鲷鱼,很有可能只是廉价的罗非鱼。

餐馆里卖的假鱼,不知骗走多少钱

在44%的鱼类误标率中,有52%的鱼类来自餐馆,22%来自鱼市。

Oceana Canada给出的一个惊人的消息是:样本鱼里所有的red snapper(红鲷鱼) yellowtail(黄狮鱼)以及 butterfish(刺鲳鱼),竟然没有一个是这些鱼本鱼!(小编在吃日料的时候最喜欢点这些鱼的刺身或寿司,现在想想真的不知道自己都吃了啥)

有50%的鲈鱼(sea bass)被标错,42%的鳎目鱼(sole)被标错,41%的金枪鱼(tuna)被标错,35%的比目鱼(halibut)被标错,还有32%的鳕鱼(cod)和18%的三文鱼(salmon)被标错!!

下图显示标签和实际的鱼类品种被标错的常见例子:

然而Oceana Canada表示,他们并不想用这样的数据去打鱼贩和餐厅的脸,因为他们极有可能是无辜的,像买到假鱼的消费者一样,自己也是受害者。

除了鱼类自身的品种,产地也有很多是不正确的。调研人员Josh Laughren解释了出错的过程:海鲜的售卖是一个国际产业链。从加拿大捕捞上来的鱼,很有可能被送往中国处理内脏,再被运到美国去腌制,成品送回加拿大,消费者买到的鱼,就极有可能被贴上“产自美国”的标签。

然而至于这条鱼到底什么种类,在这一运输过程中的任何一环都有可能被标错(可能因为每个国家对鱼的定义都不太一样)。因此,Oceana Canada向加拿大食品安全局提出,应该完善海鲜运输,由渔船到餐桌的严格追踪以及监控过程。

鱼类误标引起经济,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大问题

除了欺骗消费者来赚取更多收益而引起的经济问题,从宏观层面来讲,这样的收益会引起整个海鲜产业的一种误导性竞争,导致越来越多的卖家因利益而效仿这种不良行为,更是对诚信卖家收益上的一种打击。

当然了,还有比钱更重要的,就是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问题。

鱼类被标错的其中一个后果,就是极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调研负责人说,被标错的鱼类中,有60%的鱼类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些鱼可能含汞量很高,有些鱼可能会带有其他的污染物。

举例来说,在餐馆菜单里写的“白吞拿”或者“刺鲳鱼”,然而很可能是玉梭鱼(escolar)就有不小的安全隐患:此鱼被称为来自海洋的“泻药”,会引起肠胃的不良反应(如腹泻,呕吐甚至头晕恶心),因此还被许多国家列为严禁食用的鱼类。

吞拿鱼和玉梭鱼对比

除了这些,食用不该食用的鱼类也有可能引起消费者的过敏症,或者导致孕妇食用怀孕期间不该食用的海鲜等等。

而对于环境保护的影响则更加令人担忧:由于低成本高收益,许多不法商贩会利用毁灭性的手段,捕捉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的鱼类品种甚至濒临灭绝的鱼类品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

30%的误标鱼是脆弱的或是濒危的物种。

40%的误标鱼,人类没有足够的信息判断它们是不是属于濒危物种。

大量误标鱼所带来的问题,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

如何分辨真假鱼

看完上面的报告,或许你心中有这样的疑问:消费者能够通过什么方式完全避免买到误标鱼吗?

答案是不能,除非你是鱼类的精英专家,熟知任何鱼类品种,才有可能逃过一劫。

但是并不是没有任何减小买到误标鱼概率的方式。Oceana Canada负责人为我们提了一些建议。

第一,买鱼的时候,询问商贩以下三个问题:这鱼是什么品种?这鱼产自哪里?是怎么被捕上来的?

如果商贩回答不了这三个问题,就没有关于商品的基本信息,负责人建议不要在他那里买鱼。

另一个较为管用的方式,就是寻找包装上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s blue checkmark标志,长这样:

有这个标志,便证明有专业部门从头到尾追踪这条鱼的运输过程,被标错率较小。

还有就是最好买整条鱼,一条或半条,少买鱼柳,因为鱼柳更不容易识别,容易被误标。

去餐厅点鱼的话,尽量点符合此刻季节的鱼类,季节性鱼类是真鱼的概率更大一些。去沿海城市吃海鲜,就吃本地产的,尽管这也不能完全保证它们都是真的,不过可信度还是更高一些。

对于像小编这种海鲜脑残粉来说,餐厅卖的鱼真是再也不敢瞎吃了,身体健康比啥都强。盼着以后再吃鱼,能吃到跟菜单写得一致的真鱼本尊吧!

Advertisement

......

刊号:OZ-2018-0134

关键字:  鲷鱼片为什么没有刺  鲷鱼片为什么有碱味  鲷鱼片为什么是脆的  花鲷鱼为什么便宜  鲷鱼片为什么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