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钱币顺序图片 顺序图——各朝代钱币顺序图时间和物
古钱币拍卖
帝王:太祖(赵匡胤)
在位时间:960~976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发行钱币及备注:宋元通宝
宋元通宝
帝王:太宗(赵光义)
在位时间:976-997
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 (李顺)应运元宝
太平通宝
金钱
中国最早发现宋代“淳化元宝”佛像金钱是在1988年春。当时一个建筑施工队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中台顶铸于成都。铸量极少,中国古泉一百名珍之一。又列50名珍之一。
帝王:真宗(赵恒)
在位时间:998~1022
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僖通宝
咸平元宝
天僖通宝
祥符元宝
景德元宝
帝王:仁宗(赵祯)
在位时间:1022~1063
年号: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
天圣元宝
明道元宝
帝王:神宗(赵顼)
在位时间:1068~1085
年号:熙宁、元丰
熙宁重宝
帝王:哲宗(赵煦) 在位时间:1086~1101 年号:元佑、绍圣、元符
发行钱币及备注: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
元佑通宝
帝王:徽宗(赵佶) 在位时间:1101~1125 年号: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建国通宝
圣宋元宝
帝王:欽宗(赵桓) 在位时间:1126~? 年号:靖康
“靖 康元宝”就是在这段动荡时期铸造的。其质地有铜、铁、银,形制分为小平、折二、折三等。其中,“靖康元宝”篆书小平在华光普先生著2004年版《中国古钱 大集》一书中的记载有四枚,一枚“元”字较小,称小“元”靖康;一枚篆书大字和一枚隶书元宝小平皆被张叔驯带到国外;还有一枚瘦“宝”版流入日本,最后一 枚为杭州凌忠明藏。可见,靖康钱的珍稀,足令藏家重视。
南宋(1127~1279)
帝王:高宗(赵构)
在位时间:1127~1162
年号:建炎、绍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
建炎重宝
南宋因为推行纸币,因此南宋钱很难找到。高宗时铸建炎通宝、建炎元宝、建炎重宝。通宝分折二、折三、小平,都是真篆成对。四川铸的小平钱是仿瘦金体,初铸背后穿上有一川字。当三钱有大样的。
铁钱背面穿上有利字的是利州绍兴监所铸。建炎通宝很普通,建炎元宝则价2000元以上。建炎重宝传世不多,没有发现有错范钱。
帝王:孝宗(赵shen)
在位时间:1163~1190
年号:隆兴、乾道、淳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
隆兴元宝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金主完颜亮领兵大举南侵,高宗让位给太子赵昚,是为孝宗。孝宗登基后,改明年为隆兴元年,始铸隆兴元宝(通宝)钱。 而就在此时,金主完颜亮在江北杨林渡渡江进攻采石,结果被宋军击溃,此正值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金室内部发生宫廷政变,完颜雍乘机篡取朝政,自 立为帝。
消息传来,南下的金兵也在瓜洲渡发生了兵变,杀死了完颜亮自行北撤。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使南宋朝廷有了一个舒缓和喘息的机会,但对北方中原失地 仍无力夺回。如果人们对孝宗不甚了解,但肯定会熟知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他虽主战但又无力。他的一曲《水龙吟·登建安城》即在此时而作,写出了“楚天千里 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的悲凉情景。
也正是由于政局发生了重大转折,孝宗于1165年(金大定五年)改年号为乾道元年,铸行新的年号钱。因此,隆兴元宝 (通宝)仅铸行两年即停铸,相对来讲,隆兴钱存世较少。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隆兴元宝小平钱未能铸行,仅存样钱,也就更加珍罕了。此外,还有一种金质 隆兴元宝小平钱,钱径仅20毫米,是作为宫廷赏赐用的,铸量相当有限,存世绝罕。
帝王:光宗(赵? ?
在位时间:1190~1194
年号:绍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绍熙元宝、绍熙通宝
绍熙元宝
帝王:宁宗(赵扩)
在位时间:1195~1224
年号:庆元、嘉泰、开僖、嘉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庆元通宝、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嘉定杂宝。
庆元铸钱,铜铁两种,从小平到折三,也可能有大型钱。以纪年、记地为钱背特征。庆元通宝折三钱铸于庆元四年至六年。笔者现存一品,黑漆古传世,饱经沧桑,伤 痕裸露之处,可见水粉红色铜质光芒。正面上右下左旋读,“通”字走之长尾,大有徽宗瘦金体遗风。背面穿上“永”,已见笔画间断损伤。直径39毫米,厚 4.8毫米,穿口6.1米。外缘4毫米。铜钱下端连体方印,边长23毫米。方印内篆书“悲庵”二字,似为繁体真篆。整体观之,钱为印钮,印为钱托。做工讲 究,雕刻精细,似样钱,似铜印。模棱两可。
帝王:理宗(赵昀)
在位时间:1225~1264
年号: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
大宋元宝
帝王:度宗
在位时间:1265~1274
年号:咸淳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淳元宝
临安府钱牌--南宋后期
帝王:恭宗(赵显)
在位时间:1275
年号:德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端宗
在位时间:1276~1278
年号:景炎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帝丙(赵丙)
在位时间:1278~1279
年号:祥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
咸淳元宝
帝王:太祖(耶律阿保机)
在位时间:907~926
年号:神册、天赞、天显
通行泉货
帝王:太宗(耶律?怨猓?)
在位时间:926~947
年号:天显、会同、大同
发行钱币及备注:会同通宝
会同通宝
帝王:世宗(耶律阮)
在位时间:947~951
年号:天禄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禄通宝
天禄通宝
帝王:穆宗(耶律璟)
在位时间:951~969
年号:应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应历通宝
应历通宝
帝王:景宗(耶律贤)
在位时间:969~982
年号:宝宁、乾亨
发行钱币及备注:宝宁通宝
帝王:圣宗(耶律隆绪)
在位时间:982~1031
年号:乾亨、统和、开泰、太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统和通宝
帝王:兴宗(耶律宗真)
在位时间:1031~1054
年号:景福、重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景福通宝、重熙通宝
帝王:道宗(耶律洪基)
在位时间:1054~1101
年号: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
帝王:天祚帝(耶律延禧)
在位时间:1101~1125
年号:乾统、天庆、保大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统元宝、天庆元宝
统和通宝
1、天庆元宝 辽国天祚帝,天庆年间(公元1111-1120)铸造。有光背小平钱。今不多见。有“大辽天庆”折十大钱,制作精美,存世仅有2品,珍罕无定价。
2、西夏桓宗(李纯祐)天庆年间(公元1193~1206)铸造。 币质:青铜 特征:小平钱;钱文楷书旋读,书体端庄劲健,铸工良好。另铸有“天庆宝钱”钱。
西夏(1038~1227)
帝王:景宗(李元昊)
在位时间:1032~1048
年号:显道、广运、大庆、天授礼法延祚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毅宗(李谅祚)
在位时间:1048~1067
年号:延嗣宁国、天佑垂圣、福圣承道、拱化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福圣宝钱?
西夏文福圣宝钱
帝王:惠宗(李秉常)
在位时间:1067~1086
年号: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
大安宝钱
帝王:崇宗(李乾順)
在位时间:1086~1139
年号: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
贞观宝钱
帝王:仁宗(李仁孝)
在位时间:1139~1193
年号:大庆、人庆、天盛、乾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乾佑元宝
乾佑宝钱
帝王:桓宗(李纯祐)
在位时间:1193~1206
年号:天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
帝王:襄宗(李安全)
在位时间:1206~1211
年号:应天、皇建
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建元宝
帝王:神宗(李順顼)
在位时间:1211~1223
年号:光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光定元宝
光定元宝
帝王:献宗(李?酝 ?
在位时间:1223~1226
年号:乾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清平郡王
在位时间:1226~1227
年号:宝义
发行钱币及备注:
年号:收国、天辅
发行钱币及备注:
伪齐刘豫:阜昌元宝、通宝、重宝
阜昌元宝为平钱,面文旋渎,有真、篆二体,是为对钱。径2.6厘米,重3.4克;光背无文。此钱制作精整,文字秀美,其品相之佳妙决不下于北宋大观、 政宣诸泉,金朝亦通行使用。唯传世数量稀少,常为泉家苦求而不得。
阜昌元宝
帝王:熙宗
在位时间:1135~1149
年号:天会、天眷、皇统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海陵王(完颜亮)
在位时间:1149~1161
年号:天德、贞元、正隆
天眷通宝
帝王:世宗(完颜雍)
在位时间:1161~1189
年号:大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定通宝
大定通宝
王:章宗(完颜景)
在位时间:1189~1208
年号:明昌、承安、泰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
承安宝货是金代白银货币,因为流通时间短,铸量稀少,以前不曾发现,因而出现了方孔圆钱式样的臆造币。1981年,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分行在清理库房时发现 四件(一两半)承安宝货银铤。1985年在黑龙江阿城又发现一件(一两半),引起了钱币界的轰动,从而澄清了原来对承安宝货的误解。1986年中国人民银 行辽宁分行在库存的杂银中又发现二件(一两),1987年6月内蒙古兴和县也发现一件(一两半),至今一共是八件。
承安宝货是金章宗 承安二年(1197年)为解决财政经济危机而铸造发行的。金章宗统治时期(1189-1208年)是金代由兴盛走向衰落的转折时期,金章宗在位的二十年 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逐步激化,北方有蒙古兵起兵反金,南方有南宋发动的抗金战争,内部有契丹人和其他民族的不满与反抗,时时威胁着金代的统 治。同时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和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决口,两岸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政府税收逐年减少,而军费开支却日益 增加,国家财政出现了危机,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让金章宗忧急万分,他几次采取变革币制的办法,企图改变岌岌可危的经济状况。然而废除旧铜钱,铸造新铜钱, 非但没有挽救通货紧缩的矛盾,反而造成了铜钱被当作财富贮藏起来,铜钱流量大量减少的局面。继而又不得不扩大纸币的发行,但又引起了新的通货矛盾———通 货膨胀,纸币的滥发使得纸币信用急剧下降。在纸币贬值和铜钱匮乏的双重矛盾下,金章宗于承安二年(1197年)推行新的币制改革,即将原来铸造的每铤五十 两银铤,改铸成面值为一两至十两的承安宝货新银铤,每两折钱二贯。在银铤上表明币值,并分为五等,起到了取代碎银、筹措军费的作用,成为投入流通市场的银 铸币。其与原有的白银称量货币有本质的区别,是对白银货币的第一次变革,尽管其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年半,但在货币史上地位不容忽视。
至今发现的承安宝货只有一两和一两半两种,一两铤长4.25厘米,两端宽2.7厘米,腰宽1.9厘米,重40.2克。一两半铤长4.7—4.85厘米,两端 宽3—3.35厘米,腰宽2.1—2.2厘米,重58—60.5克。成色95%以上。按照承安宝货每两折钱二贯推算,其五等面值应该是一两、一两半、二两 半、五两和十两。
承安宝货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银货币,并与铜钱、宝券保持兑换关系,是金代政府的法定货币。承安宝货的用途广泛,史书记 载金章宗时期曾用白银作为供给官兵薪俸和边务军需,奖励南粮北运等,承安宝货是取代旧例银的白银货币,其使用范围比旧例银更为广泛,除了赋税、军费、俸禄 之外,还用于商业流通。《金史·食货志三》记载:承安二年,尚书省在建议发行承安宝货时说:“旧例银每铤五十两其直百贯,民间或有截凿之者,其价亦随低 昂,遂改铸‘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五等,每两折钱两贯。”金代旧有的银两,重量都是五十两的,值钱一百贯,民间使用时常常要切成小块,称量交易。现改铸承 安宝货,面值有一两到十两五种,每两折钱二贯。由此可知,铸行承安宝货是为了取代碎银,并与纸币、铜钱相对应,是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的白银货币。
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年)曾命西北二京、临潢、辽东等路,一贯以上俱用银钞、宝货。这就是说承安宝货的流通范围很广。金章宗承安二年,金已设立五 京、十四总管府、十九路,“路”是金依照宋旧制设立的地方官制。五京中的上京府是金建国都城,位于现在的黑龙江阿城;东京府位于金的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接 壤,即现在的辽阳附近;北京府位于金的中部,即现在的北京,西京府位于金的西南部,西北部是蒙古,西接西夏,即现在的大同;南京府位于金的南部,既现在的 开封。金规定承安宝货银铤的流通范围是西北二京、临潢、辽东等路,临潢府在北京的北部,辽东即是东京。所以其流通范围即是现在的大同到北京、辽阳以北一 带。从承安宝货的出土地点看,也在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省,是与历史记载相符合的。
承安宝货在铸行初期,得到了金代政府的扶持。 《金史·食货志》记载:“所支官钱,亦以银、钞相兼,银已零截者。令交钞库不复支,若宝货数少,可浸增铸”。可见金代政府对承安宝货的呵护。然而民间私铸 泛滥,造成承安宝货成色下降,信誉受到严重破坏,于是不得不于承安五年(1200年)停止铸造发行。 “以私铸宝货者多,杂以铜锡,寝不能行,京师闭肆”。《金史·食货志》的这则记载写明了承安宝货停铸的原因。
承安宝货存世非常稀少,它的特殊性质决定不可能存在金质的,可是在去年的香港钱币拍卖会上,出现一件莫名其妙的黄金质的承安宝货,无疑是臆造品。
帝王:卫绍王(完颜永济)
在位时间:1208~1213
年号:大安、崇庆、至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
崇庆元宝
帝王:哀宗(完颜守绪)
在位时间:1223~1232
年号:正大、开兴、天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末帝 (完颜承麟)
在位时间:1232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
元(1279~1368)
帝王:太祖( 铁木真)
在位时间:1206~1227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监国(拖雷)
在位时间:1228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太宗(窝阔台)
在位时间:1229~1241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定宗(贵由)
在位时间:1241~1246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宪宗(蒙哥)
在位时间:1251~1259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世祖(忽必烈)
在位时间:1260~1294
年号:中统、至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
帝王:成宗(铁穆耳)
在位时间:1294~1307
年号:元贞、大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元贞元宝、通宝、大德元宝、通宝
大德元宝
帝王:武宗(海山)
在位时间:1308~1311
年号:至大
发行钱币及备注:至大通宝、元宝、大元通宝、国宝
至大通宝
帝王:仁宗
在位时间:1311~1320
年号:皇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庆元宝
皇庆元宝
帝王:英宗(硕德八剌)
在位时间:1321~1323
年号:延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延佑元宝、通宝
延佑元宝
帝王:泰定帝(也孙贴木儿)
在位时间:1323~1328
年号:至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
至治元宝
帝王:天顺帝(阿速吉八)
在位时间:1328
年号:泰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泰定通宝、元宝
泰定通宝
帝王:文宗(图贴睦尔)
在位时间:1328~1329
年号:致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明宗(和世剌)
在位时间:1329~1332
年号:天顺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宁宗(懿麟质班)
在位时间:1332
年号:天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顺帝(妥欢贴睦尔)
在位时间:1333~1368
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发行钱币及备注:至顺元宝、通宝、至元元宝、通宝、至正通宝、之宝
至元通宝
明(1368~1644)
洪武通宝
帝王:?{帝(朱允炆)
在位时间:1399~1402
年号:建文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成祖(朱棣)
在位时间:1403~1424
年号:永乐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
帝王:仁宗(朱高炽)
在位时间:1425
年号:洪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洪熙通宝
洪熙通宝
帝王:宣宗(朱瞻基)
在位时间:1426~1435
年号:宣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德通宝
帝王:英宗(朱祁镇)
在位时间:1436~1449
年号:正统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景宗(朱祁钰)
在位时间:1450~1457
年号:景泰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英宗(朱祁镇)
在位时间:1457~1464
年号:天顺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憲宗(朱見深)
在位时间:1465~1487
年号:成化
发行钱币及备注:
弘治通宝
帝王:武宗(朱厚照)
在位时间:1506~1521
年号:正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世宗(朱厚璁)
在位时间:1522~1567
年号:嘉靖
发行钱币及备注:嘉靖通宝
帝王:穆宗(朱载厚)
在位时间:1567~1572
年号:隆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庆通宝
帝王:神宗(朱翊钧)
在位时间:1573~1620
年号:万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万历通宝
万历通宝
帝王:光宗(朱常洛)
在位时间:1620
年号:泰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泰昌通宝
明朝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铸造。明光宗泰昌年间并未铸钱,因其在位仅一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于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
泰昌通宝
帝王:熹宗(朱由校)
在位时间:1621~1627
年号:天启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启通宝
帝王:毅宗(朱由检)
在位时间:1628~1644
年号:崇祯
发行钱币及备注:崇祯通宝
崇祯通宝
帝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
永昌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60元 明末李自成于1644年在西安建大顺国,铸,永昌通钱,传世有小平、折五两种,面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小平径2.3--2.5厘米,重3.5克,折五径 3.4---3.75厘米,重8.3---14克。版别又分湖北版,陕西版,传世较少。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大西政权于大顺年间(公元1644~公元1645)铸造。版式为小平钱,多阔缘大样,制作较为精细,铜色金黄。有光背和背“工”,“户”,“川户”等字样。发行时间短,如今存世量不多,光背相对较多,背川户价格最高。
1644 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据川时,自称“大西王”,在成都建大西国,改元大顺,铸有“西王赏功”大钱,分金、银、铜三品,以奖励有军功者,存世极罕 见。上海博物馆有馆藏。该钱币钱体比“天启通宝”当十钱略大,直径4.7厘米,币重31.5克,币厚0.2厘米,为铜质品。钱面文字“西王赏功”以楷书书 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字体浑朴,笔画挺拔,边廓精整,品相佳美。钱背光而无文。该币两面的包浆沉着,呈古铜色和黑色,包浆虽薄,却异常坚硬,没有脱落,由此可见该币当为入土时间不长或者没有入土的传世古钱币。
帝王:南明
在位时间:1644~1662
发行钱币及备注: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
弘光通宝
朱由崧称帝的当年阴历十月,开始铸造弘光通宝。弘光通宝版别比较复杂,分为小平和折二两种。小平有光背、背上星、背上凤字三大类,“凤”指安徽省凤阳,因马 士英曾任凤阳总督。小平的直径在2.4厘米左右,折二型直径在2.7厘米至2.8厘米,从弘光通宝钱文上分析,“弘”字的“弓”旁有大小之分,大弓旁背星 者较少。“弘”字还有一种行弓版,即“弓”旁的第二笔长。“通”字有单点通、双点通之分,有一种长通较少见。弘光通宝折二光背十分罕见,据说传世仅一枚。折二弘光通宝背右铸一“贰”字也稀少。
隆武通宝
清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史可法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位,第二年改元弘光,铸行“弘光通宝”。有小平,折二钱两种。但此钱仅铸行 了一年,福王政权就被清军推翻了。同年六月。鲁王朱以海在绍兴铸“大明通宝”,皆为小平钱,此钱真书直读,分为背有文及背无文两类。顺治元年,鲁王失败, 逃至厦门,投奔郑成功。大明通宝钱铸行有六年时间。顺治二年,南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铸行“隆武通宝”,有小平,折 二两种,此钱为真书直读;小平钱分背有文及无文两类。此外还有“隆武通宝”铁钱,较为罕见。隆武二年,清军攻入闽,唐王政权灭亡。顺治四年,桂王朱由榔在 广东即位,改元永历,次年铸行“永历通宝”,有小平,折二、及背文五厘、一分四等钱。
唐王政权灭亡后,明朝两广总督丁魁楚等人共推桂王朱由榔监国,后在桂林称帝,建元永历。在南明四个政权中,桂王政权是存在时间最久的一个,先后延续了 十六年,桂王政权曾控制过云贵,两广,湘,川等广大地区,而且与李自成、张献忠的余部李定国、李锦等人结成“统一战线”,联合抗清。但后来内受宵小权臣钳 制,外受吴三桂追逼,进入缅甸,后被缅人献于清廷,为吴三桂杀害于云南昆明。
帝王:三藩
在位时间:1673~1680
发行钱币及备注: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
从 “利用通宝”流通时间,看其历史意义。吴三桂举旗反清的主要运作方式有二种,一是武力推进,抢占地盘,扩充势力;二是发行钱币,激活经济,稳定人心。从某 种程度上讲,发行钱币比武力推行的意义要大得多。吴三桂及其建立的王朝发行的钱币有三种。一是1674年吴三桂起事之初发行的“利用通宝”;二是公元 1678年,吴三桂率兵攻入湖南,在衡阳自立为皇帝,国号“周”,年号“昭武”,发行的“昭武通宝”;三是吴三桂死后,他的孙子吴世璠在云南王府继位,改 年号为“洪化”,铸造的“洪化通宝”。三种钱币共存时间仅三年,然而“利用通宝”生命力最强,从1674年起一直到清代中后期,在漫长的200多年中,南 方各省特别是云、贵、湘三月初,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为维持人心,铸“昭武通宝”。此钱仿明代钱币旧制,其版式有小平,折五,折十型。 小平楷书钱比较多,一般光背,背“工”比较多见;小平篆书的比较少;折五,折十型钱币都是篆书大钱,背“一分”。篆文古拙。但此币流通时间不久,流通不 广,因吴三桂在这年八月死了。“昭武通宝”是在衡阳铸造发行的唯一古钱币。
清(1616~1911)
帝王:太祖(努尔哈赤)
在位时间:1616~1626
年号:天命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命汉钱、天命通宝
天命汉钱
帝王:太宗(皇太极)
在位时间:1626~1643
年号:天聪、崇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聪汉钱
帝王:世祖(福临)
在位时间:1644~1661
年号:顺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
帝王:圣祖(玄烨)
在位时间:1661~1722
年号:康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康熙通宝
康熙通宝
帝王:世宗(胤禛)
在位时间:1723~1735
年号:雍正
发行钱币及备注:雍正通宝
雍正通宝
帝王:高宗(弘历)
在位时间:1736~1795
年号:乾隆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隆通宝
乾隆通宝
帝王:仁宗(顒琰)
在位时间:1796~1820
年号:嘉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嘉庆通宝
嘉庆通宝
帝王:宣宗(旻宁)
在位时间:1821~1850
年号:道光
发行钱币及备注:道光通宝
道光通宝
帝王:文宗
在位时间:1851~1861
年号:咸丰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丰通宝、重宝、元宝
咸丰通宝
帝王:穆宗(载淳)
在位时间:1862~1874
年号:同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同治通宝、重宝
同治通宝
帝王:德宗(载?)
在位时间:1875~1908
年号:光绪
发行钱币及备注:光绪通宝、重宝
光绪通宝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统通宝
努尔哈赤是明末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女真族的杰出首领。1616年他建立金国,史称后金,与明政权抗衡。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清灭明,建立了清朝。
清代币制是银钱平行末位,大数用钱,但白银的地位更加重要。清代的铜钱在最初的二百多年中,都是承袭两千多年来的方孔圆钱,用范模铸币。到了清末,才采取了机器铸币,铸造新式铜钱和铜元。
满洲人在入关以前就开始铸币了。努尔哈赤天命元年铸天命汉钱,满文,四字,没有加圈点;天命通宝是铸的汉文。太宗天聪元年铸天聪江钱,背面穿左右满文十 字,穿右有满文一两字样。顺治元年铸顺治通宝。顺治钱有五种;光背、背面有一个汉字、一厘钱、背面有两个满字、满汉文钱。康熙年间铸康熙通宝仿顺治五式满 汉文钱,后铸造小钱。雍正以后,制钱都仿顺治钱五式,除正面的年号外,背面都是两个满文字。宝福局所铸的钱,局名有时也用汉字。乾隆年间铸乾隆通宝,乾隆 通宝红钱中,还有库车地名的,分普通和当十两种,当十的背面穿孔的上下有"当十"两个汉字。乾隆钱的成色先后不同,各地也不同。乾隆五年以前,铸钱不加 锡,称为黄钱,加锡后叫做青钱。嘉庆道光钱名有十九种,计泉、源、直、晋、苏、昌、福、浙、武、南、陕、川、广、桂、云等,钱背为宝东,满文即用康熙钱的 东字。咸丰时铸局大增,咸丰钱也特别多,特别复杂。在计值方面,咸丰钱可以分为十五级,从一文到当钱,钱上有铸局名称,所以各局所铸,文字不同,而且福建 所铸,除了计值上,还有计重若干的文字。凡是背部文字多的清代钱都要注意收集,说不定就是珍品。同治年间的当十钱较多,小制钱在咸丰就已停止铸造,而当十 以上的大钱,因民间不用而停铸。光绪年间铸造当十钱光绪重宝,光绪通宝小制钱,现在所见小钱较多。宣统年正式用旧法铸钱的。大概有宝泉局,另外有宝广和宝 福两种机器钱,以及一种有圆孔的大清钱币。光绪时广东的机器铸币最为通行。广东铸的机器钱,有制钱、当五、当十,当五、当十是样钱。制钱中又有大小两种。 大制钱又有两种,一种背面穿左为一满文"广"字,穿右为一汉文"广"字,穿上横写"库平"二字,穿下有"一钱"两个字。另一种是顺治第五式,即背面有满 文"宝广"二字。光绪二十六年,广东开始铸造铜元,正面为"光绪元宝"四个字,中间没有方孔,而有"宝广"两个满字,下面靠近外部有"广东省造,每百枚换 一圆"字样,背面是蟠龙花纹,下面近处廓有英文字样。后改每百枚换一圆的字样为"每元当制钱十文"。清代钱币仍多为伪品出现。
太平天国
帝王:洪秀全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
洪秀全于咸丰三年定都南京,并正式铸行太平天国钱,币材金,银,铅铁俱有,然以铜币为主,形制分小平钱径1.9厘米,重2.2克,折五钱径 2.85厘米,当十径3.8---4.2厘米,当五十径4.8--5.2厘米,钱文多为宋体字,次为楷书,国字方框内从王,名称不一,公元 1851年(咸丰元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期间持续十六年,纵横十五省。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后,遂颁发《天朝田亩制度》,制定了人口平分土地的办法。力图实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 这一土地纲领虽未彻底实施,但对农民夺回土地,不缴或少缴地租的行动加以保护,勒令地主富豪多交赋税,减轻人民负担,还是有力的“武器”。同时,太平天国 还允许自由贸易,不准囤积居奇。财政上鼓铸钱币,实行经税政策。
太平天国开始铸钱是在咸丰三年(1853)七月,那一年在天京朝天宫开炉铸造,设有专司其 事的人,职同指挥。试制多时,终于在次年六月铸造成功,开始发行。不久,在苏州、杭州、绍兴、嘉兴、徽州、衡阳等地,也开始铸行。太平天国钱币材多种,主要为铜铁,也有金银,但很罕见,所有铸币,均不记值。面背文多变,有面为“天国”背“通宝”的;有面为“天国”背“圣宝”的;有面为“太平天国”背“圣 宝”的;有面为“天国圣宝”背“太平”的,等等。
太平天国的金银币较长时间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太平天国曾实行白银为主的货币政策和严格的金银管理制度。到了后期,货币政策管理日益松弛。金币仅作为赏赐和馈 赠之用,并非流通货币,铸量很少,故十分罕见。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简又文先生就曾盛赞太平天国“金币银币之铸造是中国史无前例之创举,虽非通行之货币,故 大为太平天国文化生色者。”笔者有幸在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一睹太平天国金银币风采。均为宋体小平钱,铸工精优。正面面文“太平天国”,背书“圣宝”。银币 因氧化而微发黑色,金币则灿灿夺目,令人赏心悦目。
镇库钱、大花钱
太平天国仿照历代形制,也铸有镇库钱(上海博物馆藏),用黄铜精铸而成,上书楷书“太平天国”字样,背直书“圣宝”二字。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均有此类珍贵钱币。太平天国博物馆所藏镇库钱重815g,厚1.3cm,堪称镇库钱之最。
太平天国龙凤大花钱(珍藏于上海博物馆藏)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纪念或者开炉性质的“礼钱”。据载,天国官吏给英国人的礼赐信函中言:“敝国圣钱,今已办上大花 钱,敬呈麾下取玩,以表友情。”说明花钱是太平天国政府重要的外交媒介。大花钱分特大、大、中、小四种,面文“太平天国”,背“圣宝”,宋体,双重缘,中间有两条五爪龙戏珠和立水纹,背后中央是飞凤。边缘有八宝—宝盖、**、金鱼、宝伞、妙莲、宝瓶、法螺、盘肠传统吉祥纹样。布局精巧,工艺精湛,以其艺术 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太平天国钱币中的顶级珍品。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藏鎏金特大花钱,直径33.5cm,厚0.8cm,重2170g。虽然只剩残片,但是精 美异常,弥足珍贵,堪称镇馆之宝。
太平天国镇库钱和大花钱,均是太平天国钱币中的顶级珍贵钱币。历史上所铸数量本已极少,加上清政府的大肆销毁和 百余年的风雨历程,目前市场上所见几乎没有真品,而且以粗糙低仿品居多。海内少数真品都是作为一级文物珍藏在博物馆中,即使有藏家一掷数十万金也是有价无 市,可遇而不可求之。所以笔者建议藏家切忌按图索骥。
关于这段已逝去150多年的历史,也许只是沧海桑田中的一粟,但作为钱币收藏新亮点的农民起义军钱币,太平天国钱币虽甚是年轻,却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同时也就决定了其可以左右市场的潜力与能力。而在理性收藏占据主流的今天,这种效果只会更加凸显。
来源:弥勒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