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儿童出版物需更加严谨和审慎
设计儿童出版物需更加严谨和审慎
阅读提示
插图质量存疑的教材得以发行并沿用近10年,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有关教材插图的讨论也需要条分缕析,需要理性的声音:“美”的标准必须建构在社会、文化普遍接受的基础上。
近日,因“五官不协调、表情扭曲”等问题,人教版教材插图引发社会热议。对此,人教社迅即发声,将对相关教材插图进行更换,教育部也立即部署对全国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并将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严格审核。
而在社交平台上,“插图事件”的影响仍在发酵,不少网友反映,“儿童形象丑化”的教材之外,儿童绘本、读本等出版物也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常识性错误和低俗内容并不罕见。
教材为何会“翻车”? 以此为鉴,我们应怎样尽力杜绝儿童出版物的质量问题?
儿童出版物插图良莠不齐
“万一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怎么办?”“出版社的审核把关呢?”……讨论内容从绘画风格到图案内容,从设计理念到编校出版流程,相关话题数次登上热搜。
公众的关注,“包括批评、建议,应该大都是出于公心的,是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说,社会各方面广泛讨论和发表意见是促进教材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有关教材插图的讨论也需要条分缕析,需要理性的声音。记者调查中多位专家表示,应就事论事,把教辅书籍出现的问题都归于教材也有失偏颇。
今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通报图书“质量管理2021”专项检查结果,在少儿图书、教辅材料区块,100家被抽查出版单位的300种图书中,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高达62种。其他各类儿童出版物的质量也同样受到关注。
无论是审美,还是价值观的养成,儿童读物“都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多年绘画经验的画师申阳说,儿童出版物的设计者有责任设计出符合儿童年龄和身心特点的作品,这是保证儿童出版物质量的第一关。
“不过什么是好的插图,在画师眼里实际是个市场问题。据我了解,绘制出版物大多由甲方定价,画师在出版物面世之前结算稿费,议价能力弱,主动性不高,即使销量很高也未必见得约定了提成。而且出版社的稿件往往量大,时间紧,画师也会衡量付出和收益是否成正比。”申阳介绍道。
更让申阳感到无奈的是,市面上的儿童出版物良莠不齐:“质量平平的和质量优秀的销量差不多,甚至质量有瑕疵的也能出版。”申阳认为,如果作品质量和画师收益的关联不够紧密,那么必然会打击画师的积极性。
编审儿童出版物需多些敬畏
审美多元没错,但关涉到孩子美育培养的教材更需倍加严谨和审慎。插图质量存疑的教材得以发行并沿用近10年,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是进一步的追问。
因个人经历、理念不同,审美体验有别是正常现象,但教材不是‘艺术探索’,它的受众是孩子和家长,“美”的标准必须建构在社会、文化普遍接受的基础上,出版社“对教材编审需多一分敬畏。”在某出版社工作了20多年的资深编辑张亮说。
出版物插图在编审过程中要经历“三审三校”,即责任编辑初审、部门领导复审、分管的社领导终审。“教材审校理应更加严格。”张亮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教师、家长、学生乃至社会各界都有对教材监督和提出建议的权利,一些问题长期没有解决也说明反馈渠道还需要更加通畅。
“从行业看,儿童出版物插图质量良莠不齐也与出版行业的市场现状有关。”张亮透露,由于出版业各环节利润被不断压缩,图书插图往往都是责编自己找设计师设计,一幅图最低可能只有几十元。低廉的价格导致招标竞标流程被省略,出版社出于对成本的考量,除非插图质量很糟糕,否则基本都能通过。
根据《2021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在2021年各类图书的码洋构成中,少儿类仍然是码洋比重最大的类别。“巨大的市场潜力引得出版社纷纷涉水儿童出版物,引进了一些质量良莠不齐的国外儿童书籍。”张亮表示。申阳补充说,这也催生了一大批“赚快钱”的画师,以模仿画作入市,导致儿童出版物市场鱼龙混杂。
激发插图创作的源头活水
作品被选入教材对画师是一种肯定,但教材也存在索图的现象。“一些入选插图并不署作者名字。”申阳认为,只有重视版权,画师才会有创作积极性。
教材中选用的插图分为自行设计、委托设计和法定许可三种。出于国家教材建设的需要,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的教材编写出版单位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已发表的文字、美术摄影、音乐作品等,实行“先使用后付酬”,标准是2013年国家版权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教科书法定许可使用作品支付报酬办法》,每幅作品200~400元。
据教育部数据,2021年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生达1.58亿,高中阶段在校生达4162万。语文,历史、政治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之后,每年单科统编教材的发行量达上千万册,依旧按照2013年的付酬标准给付报酬。张洪波坦言,有关部门应该考虑根据发行量激增这一客观事实提高教材选用已发表作品的稿酬标准。
指望某一个机构来统编审核所有教材,难度是很大的。储朝晖相信,丰富多样的充分竞争,开放的选择机制,才能优胜劣汰。
上一篇: 梅雨将至,过敏原尘螨浓度飙升
下一篇: 文化“遗产”该怎么“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