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营养价值与食用禁忌_蒲公英的营养成分与性征用法
2023-05-22 20:00:58
0
【性征】蒲公英,又称婆婆丁、孛孛丁、黄花地丁、黄花苗,古称仆公婴、金簪草,也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一种,其嫩茎叶可食用。蒲公英分布于全国各地,在古代“人皆啖之’,是一种非常有名、家喻户晓的野生叶菜。
蒲公英出土较早,冬末春初便率先于各种菜蔬和野草而生叶出花,从老远便可以发现它头顶一束圆似铜钱大小的黄色花儿站立在那里。其叶丛生,莲座状,平展,倒披针形,绿色,长5~10厘米,宽1~5.5厘米,边缘羽状,有浅裂纹或齿裂。叶柔嫩,全株含有白色乳汁,性寒而味甘苦。
【营养】每100克鲜蒲公英的可食部分中含钙216毫克,磷93毫克,铁10.2毫克,蛋白质4.8克,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7.35毫克,维生素B2 0.39毫克,维生素C47毫克,另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质、皂甙、菊糖、果胶和胆碱等成分。
【宜忌】现代医学发现,蒲公英对金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等,也都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此外,它还有利胆、利尿功能。
中医认为蒲公英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消肿散结,通乳益精,舒筋固齿,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疗乳痈肿痛、疔疮热毒,痰热郁肺、咽炎及急性扁桃体炎等。
【用法】将剜到的嫩蒲公英去根洗净,不用开水烫便可直接炒食;也可稍经开水烫过后凉拌生食,做汤、制馅或干制食用;还可与粳米煮粥。
患有乳腺炎者,每天可用蒲公英30~50克,水煎服,另用蒲公英一把,用水冲洗干净后捣烂挤汁,敷于乳房肿痛处,有消炎止痛之效。
治慢性骨髓炎时,可每天用蒲公英50克,水煎服,连服一个月有明显疗效。
治疗急慢性肠炎、痢疾时,可用蒲公英与粳米一同煮粥早晚服用。此粥要加些盐,不宜清煮。
《本草纲目》中还有关于蒲公英能使“须发返黑,壮筋骨”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