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府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_别名归经、现代应用研究

2023-06-06 19:41:21 0

风府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_别名归经、现代应用研究

【别名】舌本(《针灸甲乙经》)、惺惺(《肘后备急方》、鬼枕、鬼穴(《备急千金要方》)、曹溪(《本事方》)

【出处】出《灵枢·本输》

【归经】督脉.

【定位】正坐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上1寸.

【释名】风,风邪;府,聚集处.指风邪聚集之处.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穴出人身上部之头项处,易为风邪所袭,本穴主治一切风疾,故名.

【类属】督脉、阳维之会.

【穴性】清热散风、醒脑熄风、通关开窍.

【主治】

1.头面五官病症头痛,眩晕,鼻塞,鼻衄,咽喉肿痛.

2.神志病症癫狂,痫证,癔病,舌急难言,悲恐惊悸.

3.其他病症颈项强急,中风不语,半身不遂.

【配伍】配大椎、本神、身柱、腰奇治癫痫;配百会、太阳、昆仑治头痛;配风池、人中、太冲、合谷治小儿惊风;配肺俞、太冲、丰隆治狂躁奔走,烦乱欲死;配地仓治流涎.

【刺灸法】伏案正坐,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左右.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可灸.《中医杂志》1956年第12期报道:对10例精神病人针刺本穴2.53寸深(约5~6cm),针刺前后抽取脑脊液比较,8例出现血性改变,脊髓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说明脊髓已经有实质性损伤.

【古代应用】

《素问·骨空论》:风从外人,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大风、颈项痛,刺风府.

《针灸资生经》:风府者,伤寒所自起,壮人以毛裹之,南人怯弱者,亦以帛护其项.

《玉龙歌》: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痛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杂病穴法歌》:伤寒一日刺风府.

【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1神经、精神系统病症

(1)头痛:《山东中医杂志》1995年第11期报道:针刺风府为主治疗肌收缩性头痛135例.风府采用合谷刺法:用3寸毫针速刺透皮后向下颌方向进针0.8~1寸,得气后退至皮下,调整针尖再分别向两侧乳突捻转进针约2~2.5寸,得气且放射至颞侧、前额,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其他穴位辨证加减,常规针刺,得气后虚补实泻,留针15分钟;另在头部疼痛处压痛点或痛性小结用三棱针点刺,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针刺每日1次,刺血隔日1次,6天1个疗程.

结果:痊愈88例(65.2%),好转34例(25.2%),无效13例(9.6%),总有效率90.4%.《新中医》1996年第4期报道:风府穴位注射治疗心理性头痛35例.将2%利多卡因3ml、醋酸强的松25mg、维生素B1250g混合液注人本穴.每5~7日1次.结果:治愈29例,显效4例,好转2例,全部有效.

(2)眩晕:《针灸临床杂志》1997年第8期报道:针风府、灸百会治疗眩晕32例.风府用3寸毫针刺入约2寸左右,观察病人表情,如无异常可再向前推进,不加捻转;约到2.5寸时要特别注意针下感觉和病人反应,此时反复抽刺2~3次,严禁捣针;如果病人发出尖叫声或身体抖动应立即向外缓抽0.2~0.5寸;出针时,先由深缓缓抽至2寸以内,稍停后再抽至1寸以内,不加捻转,最后拔出;再用麦粒大小艾柱灸百会穴10~15壮,使患者头部有温热透达之感.隔日1次,7次为1疗程.结果:痊愈16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2例.

(3)中风后遗症:《山西中医》2006年第1期报道:针刺风府、哑门等穴治疗中风后遗症152例.临床痊愈77例(50.6),显效51例(33.6%),好转19例(12.5%),无效5例(3.3%),总有效率9.7%(详见督脉交会穴"哑门")(4)摇头风:《四川中医》1987年第11报道:一男童患摇头风,头颈不自觉摇动2天,颈颈拘挛不适.经针刺风府、筋缩、后溪(双),得气后嘱患者活动颈部.2次而愈,1年未复发.

2.口干舌燥症《中国针灸》1999年第1期报道:针刺风府治疗口干舌燥症10例.穴位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快速捻转1~3分钟,留针20分钟.结果:均获满意疗效.

【现代研究】

《中国针灸》1988年第2期报道:探讨针刺治疗脑出血的机制.有人将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常规治疗加针刺风府、哑门;对照组10例,单纯常规治疗.两组均于院时,治疗2个月时分别静脉采血、抗凝、取血浆测定血浆凝固时间、凝固程度及纤溶时间.结果,血浆凝固时间均下降,但两组自身对照P0.10,无显著意义;血浆凝固程度均下降,治疗组自身对照P<0.01,对照组P<0.05;纤溶时间均缩短,治疗组自身对照P<0.05,对照组P>0.10说明脑出血病症的功能恢复与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增强有关,针刺哑门、风府穴有促进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增强,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的作用,这更有利于脑出血部位的血块溶解、吸收.以上结果与临床CT检查和临床表现是一致的.

《针灸学报》1989年第4期报道:风府穴进针深度探讨.通过对147例中风病人9193次针刺,35例X线实测进行了颈围、同身寸和两穴进针深度及与得气关系的调查,求出临床进针深度和进针危险深度公式.又对52例尸体测量和分析,结果证实,两穴的进针深度与颈围成正相关,而与身高、头围、同身寸无相关性.进针深度与颈围的比值,风府为0.14,哑门为0.3针刺方向,风府要针尖对向印堂,即不得偏向一侧也不可向上过深,以免伤及椎动脉和延髓;针哑门要针尖对向人中,即不可偏斜也不可过深,以免伤及椎动脉及脊髓而引起意外.

《中国针灸》1997年第11期报道:对大鼠脑内神经肽胆囊收缩素基因表达的影响.针刺风府穴的即刻,大鼠脑内神经肽胆囊收缩素信息核糖核酸表达开始增加,3小时其浓度急剧升高,6小时已开始回落,14小时几近复平.

《体育科学》2004年第8期报道:针刺风府、关元、肾俞穴对人体唾液睾酮、血浆睾酮影响的实验研究.为探索针刺对人体性激素水平的作用,采用针刺穴位刺激方法,动态观察人体唾液睾酮和血浆睾酮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后2小时唾液睾酮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浆睾酮含量以针刺风府穴的作用最明显(P<0.01)、关元次之(P<0.01)、肾俞较弱(P<0.05).

关键字:  风府  风府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