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造弟弟(朱邦造弟弟)

2022-11-14 12:40:52 0

朱邦造弟弟(朱邦造弟弟)

朱邦造是邓小平的法语翻译、著名的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后出任中国驻突尼斯兼驻巴勒斯坦大使,驻瑞士大使,驻西班牙兼驻安道尔大使。在近40年的外交从业生涯中,朱邦造大使的足迹遍布世界。他深入调研、潜心学习、考察研究、不倦思考,对欧洲的历史和文化、政治和经济、社会和心理,都有着深刻的观察与理解。

从事外交和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几十年,朱邦造大使遇见过哪些难忘的人和事?作为国与国之间和平和友谊的使者,他经历过哪些印象深刻的跨文化交流的故事?又是什么样的初衷让他潜心完成《欧洲文明的轨迹》这本欧洲历史文明的科普书籍?

11月29日(周五),前外交部发言人 朱邦造先生受邀前往 杭州,与读者一起分享 外交官眼中的世界,以及《欧洲文明的轨迹》背后的创作故事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速记稿整理概括

外交官眼中的欧洲文明

“不是专家专门写的文明,

而是一个‘票友’

在工作过程中对欧洲文明的一些思考。

我这一生主要从事外交工作。从1973年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法语开始,好像就注定了要跟欧洲打交道。1977年毕业,还没有改革开放,但我进入外交部之后,就被外派到日内瓦继续上了两年学。回来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做了10年翻译,这是我外交工作的第一段时期。

第二段时期就开始从事对欧工作了。我先后在驻法国使馆和驻比利时使馆及驻欧共体使团工作过,还在欧洲司主要负责过欧盟事务,做欧洲问题的综合调研,写这本书也和这段经历有关。

之后我做了4年的外交部发言人,在做发言人的4年当中,我多次到过杭州,当时主要做国际形势报告。这是我外交生涯的第三个阶段,第四个阶段,就是我到国外去担任大使。

从我的履历中可以看到,我上过三个大学,国外的一个是日内瓦大学,一个是法国国立行政学院。我在国外常驻过五次,三次担任大使,其中有一任在突尼斯兼巴勒斯坦,其他时候都在欧洲,突尼斯和欧洲也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可以说我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和欧洲打交道。

我在欧洲学习、工作、生活超过20年,在这个过程中,我阅读了很多关于欧洲的书,也进行了实地调研,就欧洲文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这些年里,有所学有所思,有所见有所悟,就希望把我体悟到的这些东西写出来,能够给后人提供一些方便。

我开始从事外交工作的时候,希望可以找到一本书给我梳理一下欧洲发展的脉络,但我当时没有找到这样的书。所以我退休以后,花了两年时间写了这么一本书,把欧洲文明的起承转合处梳理清楚。

另一方面,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要更好地和世界打交道,就要更深入地了解世界,而对世界发展影响最深刻的应该就是西方文明,特别是欧洲文明。陈乐民老先生的《欧洲文明15讲》有一个观点,认识欧洲就是认识世界的另一半。所以我们现在越来越需要去更深刻地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发展的,西方文明是怎样影响世界的。

中央提出,现在中国发展面临着一个百年未见之大变局。我认为欧洲面临着500年未见之大变局,因为正是五百年前欧洲开始走到世界前列,走上征服世界、统治世界的道路。而现在欧洲开始在走下坡路。

今天就简单扼要地解释一下我这本书里的一些主要观点,欧洲是怎么样走上这条道路的?现在又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

欧洲的三个特点

版图小,出现时间晚,势力弱

“小”

大家普遍印象认为欧洲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大陆,实际上欧洲只是欧亚大陆的一个岬角,也是欧亚非大陆的西北一角。 欧洲本身并不是一个自然的完整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和政治概念,是由于历史的发展,才使它成为欧洲。在欧亚非三洲中,欧洲是最小的一个,即使加上后来的新大陆,欧洲也只比澳洲大一些。

“晚”

第二, 欧洲出现得很晚,它诞生于中世纪,现在意义上的欧洲在大家所说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是不存在的。那时除了地中海周围的一片区域,欧洲其余大部分地方都还是蛮荒地。罗马帝国把地中海变成了它的内海,如果罗马帝国没有崩溃,现在的地理划分可能会大不一样。罗马共和国后期,凯撒把高卢(法国)、日耳曼(德国)和英国的一部分纳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但现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被占领。

图拉真时期古罗马地图

恰恰是由于后来的历史发展,南边的穆斯林阿拉伯世界把北非和西亚占了,地中海变成了一条边界,把欧洲的这一部分往北推,再加上北欧的维京人往南压,东边的匈牙利人、保加利亚人从亚洲迁徙过来,于是逐渐形成了欧洲这一块大陆,所以是历史造就了一个文化和政治、以及身份认同概念上的欧洲。

第一次出现“欧洲人”的概念是在公元八世纪,阿拉伯人曾经越过比利牛斯山一路进军法国。公元732年,铁锤查理战胜了阿拉伯人,将他们打退。这场战争的参战人群囊括了很多人种,30年后有一个西班牙人叫希罗多德,他写这场战争的时候就用了“欧洲人”来指代这些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欧洲人”这个名词。

同时期,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中国已经进入晚唐了。 所以说欧洲、欧洲人的概念出现得很晚。

“弱”

现在的欧洲是一个富有、发达、强大的地区,但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 欧洲版图小,出现时间晚,这就带来了欧洲的第三个特点,弱。当时欧洲刚经历蛮族入侵,查理曼大帝建立的帝国不久就分崩离析。到14世纪时,欧洲大约有1000个左右的政体,16世纪时,位于现在德国和奥地利的神圣罗马帝国就有300多个政治单位,战争不断。欧洲周边的各个文明,包括东罗马帝国、波斯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都比欧洲先进。但恰恰是这样一个欧洲,后来走上了征服世界的道路。

美国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提出了一个观点,欧洲由于被蛮族入侵,欧洲西部的古典文明遭到彻底破坏,无法复原,只能被一种新的东西所替代,这才使欧洲走一条新的道路。用中国古话来说,就是穷则思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走上了一条现代化的道路。

欧洲如何走上了一条现代化的道路?

曾有一位法国历史学家认为现代化具有三要素: 个性的张扬、变革的欲望、批判的精神。

这三种要素在人类之前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同时存在过,现在大家追捧古希腊文明,它有张扬的个性,人文荟萃,也有批判的精神,比如苏格拉底的思想,但它没有变革的欲望,阳光底下无新事,世界就是这样的,变不了。再比如说中世纪,存在有个性的个人——像英法百年战争中挽救法国于危亡的圣女贞德;也能接受改变——从东方引进各种农业技术,从中国引进指南针;但那段时期没有批判精神,思想被基督教、天主教封闭了。

而文艺复兴恰恰是把古希腊、古罗马的批判精神带回了欧洲,从那时起,三要素同时存在于欧洲。这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按照法国人的算法,中世纪之后欧洲就进入了现代。 我在书里列出了三件事,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三件事都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这三要素。

地理大发现:带来变革的欲望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堵住了欧洲和东方贸易交流的通道,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另外寻找道路,所以导致了地理大发现,这是变革的欲望。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麦哲伦环球旅行,这些都是个人的作用、个性的张扬。15世纪时的欧洲大多数人认为大地是平的,海洋尽头是无底深渊,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接受地球是圆的观念,相信往西走也能到达向东走要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批判的精神。现代化的三要素在地理大发现中都有所体现。

文艺复兴:把批判精神带回欧洲

我们对欧洲历史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把文艺复兴当作转折点,似乎中世纪的黑暗一直持续到文艺复兴,突然千树万树梨花开,和古希腊古罗马连接起来了。其实并非如此,中世纪后期欧洲就出现了大学,出现了希腊罗马古籍的翻译,文艺复兴只是那个时代发展的延续,是古代和现代的过渡期。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这个时期从1350年划归到1600年,持续了250年。在这个漫长的过渡期,三要素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知道文艺复兴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人文主义的复兴,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和古希腊时期的人文主义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是多神教之下的人文主义,人神共居,人神不分;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一神教下的人文主义,推倒了神的神圣性, 把人的作用、人的需求放到首位。这样的变化在文学、雕塑、绘画、音乐都有极为璀璨的体现。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

宗教改革:去掉教义,张扬个性

其实更准确的说法不是改革,而是革命,革教义的命,革教皇和教会的命。除了圣经以外,附加在天主教教义上的东西全部要去掉,圣母玛利亚、炼狱、圣徒、圣物之类的统统不要;原来上帝的声音需要通过传教士来传达,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倾听上帝的声音。所以宗教改革有两方面的作用:一个是强化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强调个人的作用,督促人努力追求成功;另一方面,革教皇和教会的命,促进了民族君主国的出现,对欧洲后来的发展影响巨大。

欧洲文明的发展趋势

“虽然我们先进,

但是我们的文明是会死亡的。”

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使欧洲走上了和其他文明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但仅仅如此就能够统治世界吗?还不行。虽然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但要有统治世界的能力,还要求欧洲在科学、工业和政治等几个方面进行革命,而连接这三方面革命的就是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上承英国革命和科学革命,下启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在欧洲历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往往认为欧洲现代科学的出现是因为文艺复兴把古希腊科学和哲学重新引入了欧洲,其实现代科学恰恰是在扬弃古希腊科学观的基础上出现的。现代科学的特征之一是用实验的方法,特征之二是用数学的语言,即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和以培根、牛顿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的结合。 现代科学是在欧洲首先发展起来的,使欧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工业革命使欧洲具有了征服世界、统治世界的力量,也有了征服世界、统治世界的欲望。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但英国的资源、市场远远不足以支撑工业革命,必须依靠殖民(进行资源与市场的拓展)。可以说,工业革命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体系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

政治革命,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讲,就是 生产关系必须和生产力相吻合,吻合了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会限制其发展。当时的政治制度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必须打破它,建立新的制度。

这三场革命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面临不同使命和任务的情况下发生了。英国的国王非常弱势,贵族十分强大,革命之后英国的几任国王都没有实权,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政府内阁,实际上权力被强大的贵族控制了。1832年通过议会改革,乡村贵族的权力移交至资产阶级,为后来资产阶级掌握英国权力铺平了道路。

我们再来看美国革命, 美国革命的意义非常重大,第一,它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殖民地独立成功的先例,第二,美国是完全按照启蒙主义理念建立的一个国家。为什么美国作为一个殖民地可以成功革命,但若在英国进行这样的革命却不可能成功呢?因为美国的历史是空白的,没有国王,没有贵族,没有议会,大家平等地商量如何建立一个国家。

法国革命是最彻底的,因为法国革命要彻底地推翻旧制度,这期间他们采取了很多暴力甚至恐怖的手段。但法国革命也的确改变了整个欧洲,可以说整个19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旗帜下展开和进行的。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在工业革命和民族主义两股力量的推动下出现了新帝国主义。哥伦布时代欧洲很贫穷,要到海外去找香料和黄金,为此不惜干上了强盗的勾当。新帝国主义的欧洲国家已经很富有,很强大,它们不仅仅是要寻找财宝,还要将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制度强加于其它国家,把它们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欧洲文明发展到顶峰的时候,统治了世界大约85%的地方,中国有句话叫物极必反,欧洲走到这里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走下坡路的一个转折点,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大战正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激烈争夺引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皇冠落地、帝国解体,新的民族国家诞生等等。然而没过多久就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人说,“虽然我们先进,但是我们的文明是会死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提出一个问题。

二战后,美苏冷战,欧洲成为了两霸争夺的核心地带,在这种情况下,欧洲要谋求自存,于是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冷战的结果众所周知,苏联解体, 西方说自由民主赢了,历史终结了,但是恰恰是在这时候,它发现历史没有终结,欧洲开始走下坡路。

大家往往认为欧洲走下坡路的根源是911,其实911之前还有119,1989年11月9号柏林墙倒塌,导致东西欧合并,原来欧盟建设只有西欧国家,局势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911事件发生后,反恐主义、难民等问题又给欧洲带来了新的困扰。

同时,08年欧债危机对于欧洲是非常大的冲击,欧洲国家是高福利国家,也就是靠公共互助,实行高税收、高工资、高消费,以此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实际上,福利社会也是欧洲政治制度的一个安全阀。欧债危机后,福利缩减,社会开始动荡了,老百姓的抱怨也越来越多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欧洲、西方国家想要控制世界、统治世界越来越力不从心,正逐渐回归它们应有的正常位置,不过它依旧有很多人才,有很强大的科技力量和文化素质,有各种各样的优势。然而可以预见的是, 新兴国家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

嘉宾推荐书单

关键字:  朱邦造弟弟  朱邦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