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而是什么用法,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内的词类活用

2022-11-25 21:39:29 0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而是什么用法,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内的词类活用

关注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真如上师朗读音频

作者介绍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看到别人贤善的地方,要想着向他看齐,纵然距离遥远,也要依靠努力慢慢达到那种境界。

佛教里有一个词叫“随喜”,就是见到别人的善行,自己也从内心里感到欢喜。修行随喜,不仅可以消除嫉妒、排斥、质疑、淡漠等负面心态,还可以获得同样的快乐,以及与他人所行善法同样的功德。

在这个世界上,乐于行善的人不多,而能剔除自利、完全利他的人更少,恐怕连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都不到。就算在我们佛教团体中,出家人也好,居士也好,真正能够修持菩萨行为的人,可能也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凡是见到有人行善,我们都要去随喜。

《无量寿经》中说:“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意思是,善良的人修行善法,他的前途就是从快乐走向快乐,从光明走向光明。

有人问:“犯了罪的人,后来被关进监狱,这是我们看得到的。但因果细微,世间有这么多人,有的行善,有的造恶,每个人自己也是既造恶又行善,如果因果真实不虚,那么从善因到乐果,从恶因到苦果,是谁在安排,谁能保证它们不错谬呢?是不是有个造物主?”没有造物主,是善恶业自己的造作。

举个例子,我们在一块田里播下无数颗种子,有青稞的种子,有小麦的种子,这时需不需要一个人来安排,以保证青稞长成青稞,小麦长成小麦?显然不需要。当阳光、水分等因缘具足,青稞自然长成青稞,小麦自然长成小麦,没有一个会弄错。当然,也不是谁把它们弄对的。

同样,行善自然得乐,造恶自然受苦。如果你感受到痛苦,要相信,那绝对不是善业带来的。所以,佛教徒也好,非佛教徒也好,都要相信因果。如果你希求快乐,就要修善;如果你不想痛苦,就不要造恶。没有谁在为你安排因果,除了你自己。你在阿赖耶识上播下或善或恶的种子,然后它们结出果实。

有人又问:“我们看到,种子在发芽生长的过程中,遇到外力伤害时会夭折,因果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也有。善的种子和苗芽,会被嗔心的火烧毁,烧毁了,就不会成熟乐果了;恶的种子,会被菩提心火烧毁,会被忏悔的水洗净,洗净了,烧毁了,就不会成熟苦果了。我们在心田里种了什么种子,不管是今生还是来世,因缘一聚合,就会成熟相应的果。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要断恶修善了。

我读小学时有一名老师,每次在操场集合,他都大声喊着“向右看齐——向前看——”,他的普通话不标准,口音很重,不过这也让我对他那句“向右看齐”印象深刻,至今仍时常想起。我觉得,我们的人生应该向善看齐。古人说“见贤思齐”,什么时候我们能因为一部论典、一个人的行为或一句教言而向善看齐,我们的人生可能就改变了。

三国时的邓艾,十二岁跟随母亲迁居颍川,路上看到一块墓碑上写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意思是,这里埋葬的这个人,他的文章堪为世间的典范,他的行为则是读书人的榜样。读完之后,邓艾心生仰慕,决定以此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方向。后来,他成了一代名将。

我也认识一些人,他们以前不信佛,但在遇到一位上师或者他的教言以后,开始信佛了。不仅信佛,而且开始系统学习佛法。他们说,那位上师、那句教言改变了他的一生。我想不仅是这一生,那个有力的缘起,对他的来世乃至多生累世走上行善之路,都是一个殊胜的开端。

我常常告诉大家,如果能系统学习佛法,将是我们一生最大的福气。而在所有佛法当中,我觉得,内容最系统、让我最有收获的是《大圆满前行》。所以每次有人问我,有哪一部论典可以既完整又简捷准确地指导他一生的修行时,我都会推荐《大圆满前行》。

我认为,本论作者华智仁波切对上师的圆满信心,以及他的真实成就和清净传承,都保证了这部论典成为当今修行人不可多得的殊胜引导。所以,我们要向华智仁波切看齐,要向加行看齐。我倡导大家修加行,是因为在我们的修行传统中,没有一位上师是不重视加行的,而且以我对佛教的熟悉和个人修行体会来看,没有加行基础,是修不上去的。

不愿意修加行的人,自己不修就可以,不要障碍别人:“算了算了,闻思有什么用?修加行有什么用?不用修善法,一切都是空的,安住在自然光明当中就可以。”其实他什么境界都没有。但有些正要步入正轨的人,因为缺乏定解,很可能被这种人带进歧途,断送慧命。

正确的路在这边,愚痴的人偏要往那边,这种现象自古有之。但我希望大家用智慧观察,你现在的身心相续是什么状态,高僧大德们又有怎样的功德和成就;这些看明白了,再看看,像《大圆满前行》这样的论典,是不是为你的解脱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如果是,就这样走。

总之,今天我们讲这个向善看齐的道理,一方面是学会随喜,另一方面要努力让自己达到同样的成就。虽然大菩萨们的功德和广大利他事业,我们凡夫无法企及,像法王如意宝倡导大家用转经轮或放生,仅仅一次的善行,我们多生累劫都做不到,但我们要有一种追随之心。

《史记》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对那些高尚的道德,对那些光明的行为,尽管我们还没达到,但心里一定要有深深的向往。

关键字: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而是什么用法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内的词类活用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内活用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古今异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