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新冠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
本报讯(记者姬薇)“这些年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病率持续走高。在所有疾病中,抑郁症正逐渐成为负担最大的疾病,已超过癌症、心血管疾病对人的影响。”12月16日,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共同·共享·共筑”生命健康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呼吁社会各界,要充分重视新冠疫情给社会带来的心理影响,积极采取措施,保障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三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献云强调,新冠病毒感染不仅影响到身体,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当不良情绪或心理疾病已经影响到生活、工作以及人际交往时,我们要学会“自助”,如果“自助”无效,寻求周边人帮助也无效,要寻求专业的帮助。
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很多人的心理状态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长期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教授乔志宏认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离不开人生意义感和价值感的培养。
乔志宏说,学校应当把心理健康和生涯发展融入学科教学中,把每一门学科的课堂变成心理健康、心理韧性和生涯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其意义感和价值感。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陈雪峰表示,需要建立应急心理服务体系,个体应该接受应急心理相关的科学知识,医疗机构、社区、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需要相应的心理服务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在社会层面,应有制度乃至法律来保障真正有心理服务需要的人得到服务。
“理想化的应急心理服务,不只是出现问题了去应对它,而是更应该做好准备去预防。”陈雪峰指出,评估更大范围的心理影响,然后去做应急心理处置、事后评估,完善从个体到组织再到社会的应急心理服务体系。
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