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和汤的组成和功效作用加减_治疗疾病有哪些
【组成用量】
熟地黄30g,鹿角胶(另烊、冲)9g,白芥子6g,肉桂、炮姜炭、甘草各3g,麻黄2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中鹿角胶、肉桂温经助阳;麻黄、白芥子、炮姜、肉桂辛热散寒,甘草和中,熟地与麻黄、白芥子合用,则静守不滞腻与行散不伤正并用。全方共奏温阳散寒,解凝消滞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阴证疮疡之病证。'
本方具有增强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废物的排泄,促进对产理产物的重吸收与排泄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疮疡局部漫肿、钝痛、不红不热,以及全身有寒象者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骨髓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症、颌下腺炎症、肌肉深部脓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乳腺小叶增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哮喘、痛经、多发性神经根炎、鼻渊、遗尿、乳腺癌、乳房纤维瘤、骨膜炎、颈椎肥大、雷诺氏病、腰肌劳损、喘息性慢性气管炎、慢性结肠炎、肠结核、头痛、癫狗、慢性盆腔炎、渗出性胸膜炎、慢性细菌性痢疾、右心衰竭、结肠冗长、阳痿、阴缩症、附睾结核、水疝、关节腔积液、肩关节周围炎、频发性肢软无力症、白细胞减少症、无脉症、荨麻疹、过敏性紫癜、席汉氏综合征、月经过多、经漏、闭经、不孕症、白带、赤带、小儿痄腮症,唇风等病证,而必须症见局部疼痛,漫肿无头,不红不热,脉沉细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阳不振,寒凝脉阻型)治宜温阳散寒,益气活血。
以本方去鹿角胶,加丹参15g,制附片、红参、当归各10g,细辛3g为主治方。
2.右心衰竭(肾阳不足,心脉凝滞型)治宜温补心肾,宣肺健脾。
以本方加白术30g,茯苓、丹参各20g为主治方。
3.渗出性胸膜炎(阴寒积聚,阳虚饮伏型)治宜温阳散寒,豁痰利水、以本方去鹿角胶、肉桂,加生黄芪20g,葶苈子12g,全瓜萎、猪苓各10g为主治方。
4.头痛(督脉虚寒型)治宜温肾散寒,升阳止痛。
以本方加附片、白芷、川芎各15g,升麻10g为主治方。
5.慢性支气管哮喘(肾阳虚衰,痰浊上犯,肺失宣肃型)治宜温肾纳气,宣肺化痰。
以本方加款冬花、姜半夏、杏仁、苏子各10g,细辛5g为主治方。
6.慢性支气管炎(肾阳虚表,痰饮内伏型)治宜温阳化饮,止咳平喘。以本方加白术、杏仁各12g,荸苈子、苏子各10g,五味子5g为主治方。7.喘息性支气管炎(寒痰阻肺,肃降失常型)治宜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以本方去熟地,加茯苓12g,白术、法半夏、杏仁各10g为主治方。
8.肠结核(寒湿凝肠,气滞血瘀型)治宜温阳散寒,行气逐瘀。
以本方加党参、玄胡索各15g,当归10g,香附8g,炮山甲6g为主治方。9.慢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寒湿凝滞型)治宜温补脾肾,祛寒利湿。
以本方去白芥子,加茯苓15g,车前子12g,白术、附片、肉豆蔻各10g为主治方。
10.阳痿(命门火衰,寒滞宗筋型)治宜温补下元,散寒通滞。
以本方加仙灵脾20g,杜仲15g,山萸肉12g为主治方。
11.附睾结核(阳虚寒凝气滞血瘀型)治宜温阳散寒,行气通瘀。
以本方加荔枝核、川楝子、穿山甲各6g,香附5g为主治方。
12.睾丸鞘膜积液(水疝)(阴寒内盛,寒湿侵袭,痰饮内生,流注下窍型)治宜温补脾肾,散寒化湿。
以本方加附片、淮山药、白术、车前子为主治方。
13.关节腔积液(脾肾亏虚,营卫不和型)治宜益肾温经,散寒通滞。以本方加怀牛膝、秦艽、木瓜各10g为主治方。
14.滑膜炎(寒湿夹痰型)治宜温阳化痰,祛湿活络。
以本方加牛膝、茯苓各15g,法半夏、陈皮、苍术、白术各12g,附片10g为主治方。
15.坐骨神经痛(肾阳不足,寒凝血滞型)治宜温肾散寒,通滞益气。以本方加黄芪15g,怀牛膝、制川乌各10g为主治方。
16.风湿性关节炎(阴寒积聚,流注筋骨型)治宜温阳通络,散寒止痛。以本方加苍术、乳香、没药、制川乌、制草乌各10g为主治方。
17.肩关节周围炎(寒邪凝滞经脉型)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以本方加豨莶草、海桐皮、威灵仙各20g,制川乌12g为主治方。
18.白细胞减少症(脾肾阳虚,气血亏损型)治宜温肾暖脾,益气补血。以本方去白芥子,加党参18g,黄芪30g,枸杞子12g,巴戟天、白术各10g为主治方。
19.雷诺病(阳虚寒凝,脉痹不通型)治宜温阳散寒,活血止痛。
以本方加附片15g,川芎、姜黄、乳香、没药各10g,红花8g为主治方。
20.荨麻疹(脾肾阳虚,寒邪侵袭型)
以本方加黄芪15g,荆芥、白鲜皮各9g为主治方。
21.过敏性紫瘢(脾肾阳虚,寒凝经络型)治宜温补脾肾,祛寒通络。以本方加地榆炭、焦白术、藕节炭各15g为主治方。
22.席汉综合征(阳虚寒凝,痰瘀互阻型)治宜温阳补血,豁痰化瘀。以本方加当归15g,吴茱萸6g,红花5g为主治方。
23.月经过多(冲任虚寒,阳虚不摄型)治宜温经散寒,养血固冲。
以本方加川续断20g为主治方。
24.痛经(血虚寒凝,冲任不振型)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以本方加当归、玄胡索、小茴香、五灵脂各10g为主治方。
25.闭经(肝肾不足,痰湿内滞型)治宜温阳化湿,养血通经。
以本方加山萸肉、茯苓、淮山药各15g为主治方。
26.不孕症(肾阳不足,胞宫虚寒,冲任血亏型)治宜温阳益血,调补冲任。
以本方去白芥子、麻黄,加当归、巴戟天各15g,菟丝子20g为主治方。27,生殖器结核(肾阳虚衰型)治宜补肾助阳,化瘀养荣。
以本方加杜仲12g,巴戟天、紫河车、广陈皮各10g为主治方。
若下腹结块者,加生牡蛎(先煎)30g,昆布、赤芍各15g,以祛瘀散结消症。若大便溏泄者,加补骨脂15g,肉豆蔻10g,以温肾止泻。
28.化脓性骨髓炎(脓毒蚀骨型)治宜调补气血,托菲生肌。
以本方合四物汤加减:生黄芪30g,熟地黄15g,当归、白芍、白芥子、鹿角胶、白芷、茯苓、生甘草各10g为主治方。并配用外治疗法。
29.化脓性髋关节炎(气m两虚型)
以本方合四物汤加减:生薏苡仁、生黄芪各30g,党参20g,当归15g,熟地、赤芍、白芥子、鹿角胶(烊冲)、川芎、杜仲、茯苓各10g为主冶方。并配合外用药疗法。
30.骨与关节结核(阳虚痰凝型)治宜益气通络,温阳化痰。
以本方去炮姜炭,加黄芪20g,茯苓、杜仲、川芎各10g为主治方。
31.单纯性甲状腺肿大(肾气亏虚型)治宜益气补肾软坚散结。
以本方合四海舒郁汤(海藻30g,乌贼骨、昆布各15g,海:蛤壳10g),加补骨脂、益智仁各15g,当归、杜仲各10g为主治方。
3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湿阻络型)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以本方合当归四逆汤(当归20g,细辛3g),加附子、4膝、红花、桃仁各10g,黄芪30g为主治方。
33.附睾炎(阳虚寒凝型)治宜温阳散寒,化痰散结。
以本方加夏枯草12g,僵蚕、川楝子、当归、生甘草各10g,橘核15g为主治方。
34.附睾结核(肝肾不足,痰湿阻络型)治宜补益肝肾,化痰散结。
以本方加白芍、夏枯草各12g,橘核15g,僵蚕、全虫、皂角刺各10g为主治方。
若伴见继发性鞘膜积液者,加赤茯苓、泽泻、苏木。
35.鞘膜积液(寒湿凝聚型)治宜温经散寒,行气利水。
以本方去炮姜炭,加猪苓15g,葫芦巴12g,川楝子、泽泻、苍术、白术各10g,台乌药、小茴香各6g为主治方。
若皮肤顽厚,扪有结节者,加三棱、莪术。但这二味药不宜久服,可与橘核、荔枝核交替加用。
36.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肾虚痰注型)治宜温肾益精,化痰通络。以本方加山萸肉、元参、夏枯草各12g,皂角刺、桃仁各10g为主治方。若腰脊酸痛者,加川牛膝、寄生。若阳痿、早泄,滑精者,加川断、狗脊、菟丝子、露蜂房。
37.硬皮病(脾肾阳虚型)治宜健脾祛湿,温肾散寒。
以本方加生薏苡仁、鹿衔草各30g,炙甘草10g,红花9g为主治方。
3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阴寒型)治宜祛寒通络。
以本方加鸡血藤、炙黄芪各30g,当归、赤芍、牛膝各15g,党参、地龙各12g,附子10g为主治方。
39.化脓性颌骨骨髓炎(邪滞骨檀型)治宜温补气血,托毒外出。
以本方去鹿角胶,加人参15g,黄芪20g,骨碎补12g,白术、白芷各10g为主治方。
40.慢性细菌性痢疾(脾肾阳虚,寒凝大肠型)治宜温补脾肾,散寒祛湿。
以本方加减:白术20g,制附子、防风各15g,炮姜16g,鹿角霜12g,白芥子9g,肉桂3g为主治方。
41.慢性盆腔炎(脾肾阳虚,寒湿凝滞型)治宜温脾肾,散寒凝,调任带。以本方去白芥子,加制附片、小茴香各12g,薏苡仁30g为主治方。
【随证加减】
1.慢性骨髓炎加全蝎、地鳖虫、广地龙、蜣螂虫。
2.寒湿痹痛加黄芪、木瓜、防己、薏苡仁、乳香、没药。
3.坐骨神经痛加木瓜、续断、蜈蚣。
4.骨质增生症加补骨脂、自然铜。
5.颌下腺合并周围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加陈皮、茯苓、法半夏、甘草、乌梅。
6.甲状腺囊肿加山药、巴戟天、茯神、昆布、黄柏、山萸肉、海藻。
7.乳腺小叶增生加香附、青皮、陈皮、郁金。
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加红花、附子、牛膝、木瓜。
9.猪肉包囊虫病加当归、阿胶、丝瓜络。
10.乳癖、乳岩加土贝15g。
11.气虚明显加人参、黄芪、白术。
【注意事项】
若疮疡红肿热痛,阴虚有热,或者疽已溃破者,则不宜服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