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加减方有哪些?

2023-06-06 17:00:13 0

当归四逆汤加减方有哪些?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桂枝辛,草节木通大霉临;

赛服血虚手足冷,温经通脉急煎斟。

(一)当归四逆汤的组成与功效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15克,桂枝、白芍各10克,通草8克,炙甘草6克,大枣8枚组成。水煎服。

本方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是主治血虚受寒,血寒凝滞,血弱不充养四肢,寒阻阳气不得温煦四末之血虚寒厥证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冷,遇寒加剧,肢端麻痛,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细欲绝为其辨治之要点。若在冻疮后期,寒郁化热者忌用;如热病高热,热深厥逆者禁用。

凡属血虚寒凝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炎、小儿下肢麻痹、肢端动脉痉挛、寒冷性多形红斑、冻疮和四肢拘挛症等病症,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

①治疗腰、股、腿、足疼痛之属血虚寒凝者,可酌加川续断、怀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淤之品。②血虚寒厥之久病者,并有水饮呕逆的,加吴茱萸、生姜。③如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酌加乌药、小茴香、高良姜、香附等,以理气止痛。④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加减治之。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

唐·孙思一(唐代医学家)

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治阳邪陷阴,手足厥冷,脉细欲绝方(摘自《千金方》卷二十·霍乱·第六)。

清·秦之桢(清代医学家)

当归四逆汤,此方治血虚伤寒发表者也。……仲景以当归、芍药,与桂枝、细辛同用,全在养血发表,实非阴证温经治法。便秘加川芎、葱白,助其通阳和阴,作汗外解(摘自《伤寒大白·卷一·恶寒》)。

清·鲍相璈(清代医学家)

脐下二三寸、关元穴、丹田穴,冷结膀胱,小腹有形作痛,手足厥冷,此厥阴伤寒重证,宜用仲景当归四逆汤治之。

又惊风眼目翻上,俗名天吊风,男妇老小皆有此证。或言见鬼,或不知人,或头足往后反扯如弓,此戴反张之证,非风非火,乃血虚不能养筋受寒所致。若作风治,为害不浅。当用当归四逆汤,屡试如神(摘自《验方新编》).

清·陈修因(念祖)(清代医学家)

经云,肝足厥阴也,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宜当归四逆汤主之。方中细辛能逐阴寒,木通能通络脉,以久痛必入络(摘自《医学从众录》)。

游国雄(医学家)

用当归四逆汤治偏头痛,发作时,具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脉迟等虚寒性征象,有皮肤划痕证和下肢毛细血管扩张等末梢循环障碍。本方可能改善全身特别是肢体末梢的血运障碍,从而防止或减轻偏头痛的发作[摘自《中华医学杂志》1981;(1):57]。

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治疗坐骨神经痛之属血虚寒凝者,以当归四逆汤加怀牛膝、地龙主之。如寒甚者加附子;久痛血淤者加桃仁、红花(摘自《伤寒论与临证》)。

焦树德(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教授)

我曾用当归四逆汤加减(熟地黄20克,桂枝12~20克,赤、白芍各12克,当归尾、红花、路路通、桃仁各10克,细辛3~5克,炙穿山甲、白芥子各6~9克,片姜黄9~12克,通草、麻黄各6克。水煎服),治疗雷诺病,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请作参考(摘自《方剂心得十讲》第123页)。

张灵芝(中医专家)

血虚寒滞厥阴肝筋之阳缩症,用当归四逆汤(白芍30克,大枣28克,当归20克,桂枝、吴茱萸、生姜各15克,党参29克,细辛、炙甘草、木通各6克,水煎服)治愈[摘自《江西中医药》“阴缩治验”1994;25(6):34]。

王振录(中医专家)

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愈阴囊冷缩症,用药当归24克,台乌药21克,桂枝、白芍各15克,巴戟天12克,细辛、通草、木香各10克,羌活、甘草各6克,大枣5枚[摘自《新中医》1997;29(7):46]。

喻峰(中医专家)

以当归四逆汤(当归12克,桂枝、白芍各9克,炙甘草、木通各5克,细辛3克,红枣5枚)。主治阴茎胀痛,疝厥,胆道蛔虫,寒痹有效验(摘自《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第465页)。

石德章(名老中医)

头痛,手足不温,或头部怕冷,舌淡脉沉,用当归四逆汤有效。对头巅顶痛,加薰本、吴茱萸治之。偏头痛加川芎15~30克,并加大白芍用量。头痛久治不愈,舌质黯淡者,加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等以化淤止痛。

风湿性关节炎,得热痛减,遇冷痛增,宜加附片、川芎、黄芪、鸡血藤。痛在上肢,加姜黄、羌活;痛在下肢,加防己、怀牛膝、桑枝。坐骨神经痛,加木瓜、怀牛膝、伸筋草。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遇冷则痛,加吴茱萸、生姜。痛经肢冷,经行不畅,加玄胡索、台乌药、红泽兰。慢性子宫附件炎之小腹痛,加香附、玄胡索。寒疝腹痛或睾丸冷痛,加橘核、小茴香、附片、吴茱萸。

冠心病、胸闷或胸背彻痛,合失笑散,加瓜蒌、薤白、丹参,改白芍为赤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冷痛,加当归、附片、黄芪、鹿胶、红花、怀牛膝。雷诺病之肢端冷痛,加吴茱萸、桃仁、红花(摘自《医方妙用》第125页)。曹华勋(名老中医)老人及小儿冻疮,年老体弱之人以及小儿血虚气弱,严寒低温,每易罹患冻疮,以当归四逆散加黄芪、吴茱萸、生姜取效。其中当归量应在20克、黄芪30克以上。成都中医学院文琢之老师介绍,本方尚有预防冻疮发生之作用。笔者多年临床应用确实有效。

阴冷囊湿,加吴茱萸、小茴香、牡蛎,肉桂易桂枝,即可取效。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肢冷痛、患处色紫,加丹参、乳香、没药。

妇人痛经,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加吴茱萸、小茴香、香附、玄胡索。效果好(摘自《医方妙用》第127页)。

庄球钦(中医专家)

以当归四逆汤加黄芪、葱白。治疗雷诺病(肢端动脉痉挛症)50例。每天1剂。28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2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摘自《陕西中医》1995;16(11):488],刘淦新(中医专家)

以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30例。痛甚加姜黄、威灵仙各12克;气虚加黄芪20克;血虚加川芎9克,鸡血藤30克;肾虚加桑寄生30克,杜仲12克;病程长者加乌梢蛇20克;血淤加黑老虎20克;阴虚去桂枝、细辛,加玉竹12克,生地黄15克;湿热去桂枝、细辛,加三妙散。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痊愈20例,好转6例,无效4例摘自《新中医》1995;(6):533.

张纪华(中医专家)

以当归四逆汤去通草、大枣(白芍25克,当归、桂枝各12克细辛4克,甘草6克)加乳没、制川芎各12克,威灵仙10克。水煎服。同时内服小活络丹。治疗坐骨神经痛62例。治疗结果:痊愈55例,基本痊愈3例,显效3例,无效1例摘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2):20]。

张炉高(中医专家)

以当归四逆汤加薤白、生姜为主方,加减治疗真菌性肠炎21例。热毒盛加金银花、黄连、黄柏;气滞加槟榔、枳壳;阴虚加生地黄、麦冬、玄参;食积加山楂、鸡内金。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日。治疗结果:痊愈19例,无效2例[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87;(2):59]。

杨德明(中医专家)

以当归四逆汤(当归、白芍各30克,炙甘草15克,桂枝10克,通草、细辛各5克)加酒大黄12克为主方。治疗术后肠黏连腹痛108例。每日1剂。5日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完全控制63例,基本控制4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3%[摘自《国医论坛》1995;10(1):11-12]。

刘康平(中医专家)

以当归四逆汤加鸡血藤。治疗肩周炎(肩凝)冻结期32例。每日1剂。水煎服。12剂为1个疗程,一般服1~3疗程。治疗结果:痊愈30例,有效与无效各1例(摘自《四川中医》1989;7(2):31)。

任志翔(中医专家)

以当妇四逆汤加狗脊、伸筋草。治疗肥大性脊椎炎24例。如病在颈椎者加姜黄,葛根;病在骶、腰椎者加杜仲、怀牛膝。患者均有局部症状,如冷痛、活动受限等寒痹证象。治疗结果: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摘自《湖南中医杂志》1988;(1):45]。

杨树明(中医专家)

以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癌痛50例(含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气虚加黄芪、山药;血虚加生地黄、何首乌;淤血加白术、水蛭;有热象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结果: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摘自《国医论坛》1994;9(4):14].

孙炳文(中医专家)

以当归四逆汤(当归、木通各12克,白芍18克,桂枝9克,细辛3克,甘草3克,大枣3枚)加蒲公英30克,金银花24克,萆薢15克为基本方。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76例。湿热重加大黄、薏苡仁、黄柏;虚寒重加黄芪、吴茱萸、小茴香;腹痛加玄胡索、川楝子;血脓样白带加地榆、贯众;下腹痛坠加荔枝核、橘核、黄芪、升麻;有血块加炮穿山甲、水蛭;腰膝酸软加杜仲、桑寄生。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7剂,下腹疼痛基本消失。治疗结果:痊愈52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7%[摘自《陕西中医》1995;16(2):53]。

赵之华(中医专家)

以当归四逆汤加黄芪、桑枝、秦艽、没药为基本方,治疗近期或远期的产后身痛52例。腰部酸痛加桑寄生;颈项强痛加葛根;头痛甚加荆芥穗;足跟痛加杜仲(足跟痛者可用第三煎的药汁浸脚)。每日1剂。30剂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痊愈28例,有效24例[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91;26(10):4501。洪世德(中医专家)以当归四逆汤加黄芪、荆芥、防风为主方,加减治疗风寒型银屑病79例。恶寒甚者加附子、干姜;关节酸楚或疼痛,加独活、川芎、桑寄生;痒甚加露蜂房、乌梢蛇;皮损呈地图状加鸡血藤、制首乌;病久鳞屑厚加桃仁、三棱。小儿酌减。忌食鱼腥等发物。治疗结果:痊愈57例,有效与无效各11例。总有效率86.1%[摘自《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6(4):47]。

盖金海(中医专家)

当归四逆汤对冻疮疗效颇佳,既可治疗又可预防,不但可口服,还可熏洗(熏洗须加生姜)[摘自《山东中医杂志》1984;(2):37].

谭升顺(中医专家)

以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54例。水煎服。7剂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100%[摘自《陕西中医》1986;(12):550J。

魏长春(名老中医)

以当归四逆汤(当归、炒白芍各9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通草3克,细辛1克,红枣12枚)加吴茱萸2克,生姜6克。治疗术后肠粘连腹痛(术后经常腹痛,四肢厥冷,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摘自《魏长春中医实践经验录》)。

郭振球(名老中医)

以当归四逆汤(当归、白芍各12克,桂枝6克,木通10克,细辛2克,甘草3克)加玄胡索10克,没药6克。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心肌梗死(证属寒凝心脉,表现为卒然心痛如绞,形寒,手足厥冷,气短心悸,或出冷汗)。如胃心痛,兼见干呕,吐涎沫者加吴茱萸、生姜、苦辛、通降,以止干呕;痰浊闭阻,兼胸闷重而心痛,纳呆者加莱菔子、白芥子,温通豁疾(摘自杨思澍主编的《中国现代名医验方荟萃》)。

日·清川玄道(日本汉医学家)

冻风,俗名冻疮,为肌肉寒极,气血不行而变肌死之患也。查冻风之治法,诸家虽有种种,然从未有如此方(当归四逆汤)之神效者。余访古田玄道氏,氏笃信仲景方,对伤寒无论矣,即其他一切杂病,亦莫不以伤寒金匮方为范本。余见氏之治冻风也,用当归四逆汤奏效甚速。余即其故,氏日:伤寒论厥阴篇不云乎?“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余因大有所得。别后殆30年,凡治冻风,每用此方必见效。

庚辰二年,数寄屋町,吴服商上总屋吉兵卫之妻,年30许,右足趾中趾紫黑溃烂,由踵跌以及脚膝,寒热烦疼,昼夜苦楚,不能寝食,医认为脱疽,然诸治无效。余询之日:“1年常患冻风否?日常常患此。余曰:是乃冻风也,乃与当归四逆汤,外贴紫雪膏,1个月余而全愈,此冻风之最重者。

若普通之冻疮,紫斑痒痛,本方只四五剂即奏效,捷如O鼓(摘自《古方临床之运用》第32页)。

日·山上裕章(日本汉医学家)

以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生姜汤,治疗腰部椎管狭窄症(全部病例均无膀胱直肠障碍)。主诉下肢麻木、发凉、腰及下肢疼痛)7例。服药1个月后,末梢循环有明显改善L摘自怡悦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2):37]。日·平山博章(日本汉医学家)以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对女性患者少腹痛进行疗效判定,对有无冷症者和有无手术史者。治疗结果表明:对40岁以上,有冷症和手术病史的女性患者的少腹疼痛,疗效极佳[摘自张丽娟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17(4):291。

日·小林语(日本汉医学家)

以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既可改善末梢循环障碍所致的手足麻木、发冷等症状,又可使患者血液黏滞度有所降低[摘自《新葉上临床》1982;21(1):123J。

日·赤松达也(日本汉医学家)

以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不仅对更年期障碍的伴冷症、头痛有效,而且对全面改善更年期障碍有效,这提示冷症的存在,是更年期不定愁诉的重要原因之一[摘自张丽娟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16(4):22].日·尾台元逸(榕堂)(日本汉医学家)当归四逆汤,治疝家发热恶寒,腰腹挛痛,腰脚拘急,手足寒,小便不利者,兼用消块。又治妇人血气痛,腰腹拘急者。

妇人月经不调,腹中挛急,四肢酸痛,或一身习习如虫行,每日觉头痛者,本方有效(摘自《类聚方广义》)。

日·浅田惟常(宗伯)(日本汉医学家)

本方虽为治厥阴表寒之厥冷药,然本为“桂枝汤”之变方,故桂枝汤证,凡血分之闭塞者,用之皆有效(摘自《勿误药室方函口诀》)。

关键字:  当归四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