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的用法用量与妙用单方偏方_白芥子的功能主治与副作用

2023-06-11 17:16:55 0

白芥子的用法用量与妙用单方偏方_白芥子的功能主治与副作用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的种子。

【别名】辣菜子青菜籽芥菜籽。

【处方用名】白芥子、芥子、炒芥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服。

【产地采收】 主产于安徽、河南、四川、陕西、浙江等省。7~9月间采收,在果实成熟变黄色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以个大、饱满、色白、纯净为佳。

【炮制研究】生品力猛,辛散作用和通络散结作用强。多用于胸胁闷痛、关节疼痛、痈肿疮毒。炒后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同时外壳破裂芥子酶受到破坏,能提高煎出效果,利于甙类成分的保存。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有毒。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主治痰壅中风、破伤风、偏头痛、毒蛇咬伤、瘰疬痰核等证。

【毒副作用】外用可使皮肤发泡致皮肤过敏。

【现代研究】白附子含有?-谷甾醇、?-谷甾醇-D葡萄糖甙、蔗糖、草酸钙、黏液质、有机酸、皂甙、生物碱等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炮制后的制附子镇静作用强于生附子,可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妙用单方】

【方一】

组成:白芥子100克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分3次用,每次加90克白面,用水调好,做成饼。饼大小视背部面积而定,每晚睡觉前敷背部,晨起丢掉。一般连用2~3次便可。

功用主治:通达经络,止咳平喘。主治小儿急慢性气管炎及哮喘,表现为咳喘痰多或伴纳呆,舌苔白厚,肺部听诊有干湿性啰音或有哮鸣音。

【疗效】应用本方治疗50例,敷第1次时症状稳定;第2次后症状大减,哮鸣音明显减弱;第3次后症状基本消除,无效者极少。

【来源】祁秀花,黑龙江中医药,1988,(1):29

【方二】

组成:白芥子50克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用米酒50克调成膏状,摊在纱布上,贴敷在患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4穴上,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10天内防止患侧受风。若无效,7天后贴敷第2次。贴药部位可起水泡,乃药物刺激所致,可用无菌注射器将泡内液体抽出,让其自行脱屑而愈。功用主治:祛痰通络。主治周围性面瘫,表现为患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眼不能闭合,面肌松弛,不能鼓腮、嘬嘴,口水流出,食物易停滞。

【疗效】应用本方治疗150例,痊愈139例,有效7例,无效4例。

【来源】冀风云,河北中医,1991.(5):22

【方三】

组成:白芥子末5克

【用法】取上药,用30度的温水调成糊状。将药涂在1块20厘米见方的正方形纱布上,贴在小腹膀胱胀满部位,上盖1条毛巾,再加上热水袋热敷10~15分钟。小便自利后,再服益气活血利尿的中药以巩固疗效。

功用主治:通利小便。主治产后尿潴留,表现为小便点滴不畅甚则小便不通,小腹胀满不适。

【疗效】 应用本方治疗22例,全部自行排尿,均无复发。

【来源】卢章文,江苏中医,1990.(2):36

【方四】

组成:白芥子30克

【用法】取上药,捣烂如泥状,摊在纱布上,稍加温。先在患儿背部抹一层凡士林后再行敷药,每天1次,一般每次敷5~15分钟,以背部稍红为度。

功用主治:祛痰消炎。主治小儿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炎有痰者。

【疗效】应用本方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炎临床症状控制后肺部湿罗音及痰鸣音不消失的患儿50例,有效46例,疗效不明显和无效4例。

【来源】 《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关键字:  白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