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痈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2023-06-19 14:16:11 0

颈痈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概述】

颈痈是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俗名“痰毒”。其特点是,初起时局部肿,热、痛,皮色不变,肿块边界清楚,具有明显的风温外:534*感症状。多见于儿童。其病因多为外感风温、风热,麸痰蕴结于少阳阳明之络所致,或因肝胃火毒上变,挟痰凝结而成,亦有因乳蛾、口疳、龋齿或头面疮疖等感染毒邪而诱发。

本病应与痄腮相鉴别。颈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辨证治疗】

1.风热挟痰(初期)

临床表现:初起结块形如鸡卵,皮色不变,肿胀灼热疼痛,逐渐漫肿坚实,伴有寒热,头痛,项强,苔薄膩,脉滑数等。发病部位多在颈旁两侧的颌下,但耳后、项后及颏下亦可发生。

立法: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主方: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

加减:热重,加黄芩、银花、柴胡;便秘,加生石膏、全瓜蒌、厚朴;结块肿硬,加山慈菇、夏枯草、牡蛎、贝母。

2.脓毒内蕴(成脓期)

临床表现:起病4~5天后,发热不退,皮色渐红,肿势高突,跳痛如鸡啄,可伴口干,便秘,漫赤,普黄腻,脉滑数等症,至7~10日,按之中软而应指者,是已成脓。

立法:透脓外出。

主方:透脓散(《外科正宗》)。

加减:口干,可加玄参、天花粉、鲜石斛;便秘,可加生大黄:溲赤加木通、银花、山栀子。

3.溃后体虚(溃后期)

临床表现:面色就白,糟神不振,神疲肢软,苔薄,脉细等。

立法:补虚收口。

主方: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去皂刺、白芷,加白蔹加减:纳差,加大白术用量;疮周肿硬不消,加炙乳香、炙没药、归尾;个别颈痈出现迁延性炎症,消散较慢,可用托里消毒散,加归尾、夏栉草,炙乳香、炙没药、白芥子等,促其消退或成脓,以缩短病程。

关键字:  颈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