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洞在1900年发现于莫高窟第多少窟中(藏经洞中的非汉文文献包括哪些)
由于藏经洞的发现以及对世界学术界的影响,后来又于1944年在莫高窟中寺★后院土地庙发现了敦煌文献85件。于是有的学者大胆提出莫高窟是否还存在第二个藏经洞的推测,并以《回鹘文写本与莫高窟第二藏经洞》为题进行了论述。
1–10–1 莫高窟中寺外景 1944年在莫高窟中寺后院土地庙内发现了85件文献。
此观点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而有一定的依据。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位于北区的伯编第181号洞(即今编莫高窟第464窟)发现并窃取了大批经卷文书,其中仅回鹘文文献就有数百件,加上现散存于瑞典民族学博物馆、日本藤井有邻馆及羽田氏藏西域古语资料、日本天理图书馆藏张大千原收藏品等,总计经卷文书近千件,而这些文书都是来自于莫高窟第464窟。于是有人推测莫高窟第464窟当年有可能是元代存放回鹘文经卷文书的场所。如果这一推测成立,那么位于北区的第464窟就成为所谓的“莫高窟第二藏经洞”。
1–10–2 莫高窟第464窟中室全景 此窟位于北区。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将此窟编号为P.181号洞,并在该洞窟内盗掘了二箱文物。其中有回鹘文木活字968枚及一大批汉文及多种民族文字文献。
1–10–3 木刻印刷回鹘文佛经 莫高窟第464窟出土。存回鹘文6行,木刻本。其中有汉字“安亭四”、“凡一千二百八十颂”等文字。
1–10–4 泥金书写的回鹘文《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残页 出土于莫高窟北区第464窟西北侧室。残存回鹘文5行。纸张为制作精良的磁青纸。文字为写经体,系用金粉和泥后使用硬笔书写。上下有单线边框。文书残宽11.5厘米,高29.8厘米。这是首次发现的用泥金书写的回鹘文《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
关于莫高窟“第二个藏经洞”的问题,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一直很关注。在对北区洞窟进行考古发掘时,时刻围绕着这一设想,严密注视着在被流沙完全掩埋的洞窟中,是否存在有“第二藏经洞”的迹象,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对北区崖而,以及南区崖而和洞窟进行了探测,结果一无所获。但在位于南区的某一大型洞窟甬道北侧,探测到一个被完全封闭的洞窟,在得知这一信息后,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们喜出望外,因为该洞窟所在位置与藏经洞所在位置完全相似,也是在甬道北侧的洞口外绘制壁画,从已残破的壁画处,看到有土坯垒砌的现象,只是尚无法得知其内是不是藏有经卷文书。
随着敦煌石窟壁画保护、研究工作的深入,探索洞窟壁画病害成因,敦煌研究院石窟保护研究所陆续购进了一批先进的设备,其中有一台医用内窥镜。利用此内窥镜,对用遥感技术发现的那一个洞窟进行探测,结果令人大失所望,被完全闭封的那个洞窟是一个空洞窟,其内一无所有。就目前所知,所谓莫高窟“第二个藏经洞”仍无新线索可寻,或许莫高窟根本就不存在“第二个藏经洞”。不仅南区石窟不存在,在北区石窟也不存在。
知识库
★莫高窟中寺
敦煌莫高窟有上、中、下三寺。上寺又称“雷音寺”,中寺紧接上寺,分前后院,有通道相连。后院有另一门供出入,门上匾额书“皇庆寺”。下寺又名“太清宫”,是一道观。南距中寺数百米,地势略低,故名,是道士王圆箓修建的。
本平台旨在传播佛的正能量,从佛教的事物、僧人传记、佛经等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中国千年佛教文化。此文出自《解读敦煌●发现藏经洞》。
感谢您阅读此文,喜欢我,就请关注我,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