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塌陷事故调查报告,深圳地铁塌陷事件
当一个人在路上走着走着、走着,突然不见了;当公共汽车在路上开着、开着,突然没了;当人们住在一栋好好的楼上,楼突然歪倒了。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可怕?这是真的!地陷了,深圳以前发生过,以后可能还会发生!
为什么会这样?7月7日下午,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雷呈斌教授应龙岗区应急管理局的邀请,给我们分析了地面坍塌的原因和防治对策。讲座的题目是:《居安思危勤防范,平安幸福常相伴》。让我这个从干安监转到干应急的新兵对深圳市地面坍塌现状、成因及预防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深圳地面塌陷的7个特点
地面坍塌是指地表岩、土体受自然因素作用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向下塌落,并在地面形成坍塌坑(洞)而造成灾害的一种现象或过程。具有系统性、地域性、群发性、周期性、隐蔽性等特点。
深圳市地面坍塌事故数量多。据不完全统计,七年来全市发生地面坍塌事故1734起,平均不到2天就会发生一起,共造成6人死亡,19人受伤。而且数量上字还有上升的趋势。2019年就发生地面坍塌事故417起,深圳市人口密度大,而坍塌多发生在城市道路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与地震、危险边坡不同,地面坍塌是地下岩土体稳定性的破坏与失衡,在造成地表坍塌之前,其发育过程是在岩土体内部进行,而地表先兆细微,很难被人察觉到,这造成地表坍塌的时间及地点具有极大的隐蔽性。
人为因素多。深圳市地面坍塌主要是由城市基础设施(如管道、暗渠)破损与人类活动(如施工不当)引起的 。据统计,管道破损、地铁施工和施工工程质量问题占事件总量82.5%。
周期性发生。深圳市地面坍塌发灾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雨量最大的四个月(4月、5月、7月与8月),发生的地面塌陷事故量也最大。雨水冲刷是我市地面坍塌事故的重要诱发因素。
突然发生,防治困难。地面坍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孕育与盖层土体的反复破坏形成的。当致塌力超过一定的临界状态时,就会以突发的形式爆发出来。突发性特点往往使人们在塌陷发生时措手不及,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群发性,一连串地发生。地面坍塌灾害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在同一地区的某一时段集中形成灾害群。塌陷群在平面上以岛状、带状或面状分布。
二、深圳地面塌陷的7大原因
【原因1】:暗渠化河道渗漏或破裂—特区建设对土地的大量需求。一是镇、村建设,建设标准偏低,难以满足荷载。二是 资料严重缺失,维护保养缺乏,安全隐患众多。
2013年5月20日龙岗区横岗街道华茂工业园路面坍塌事故,5人死亡,1人受伤就是因为暗渠化河道所致。
【原因2】:给排水管渠渗漏或破裂—建设主体多、建设情况复杂 。建设标准和质量低。具体为:管材事故多发,工业废水腐蚀管道, 管道基础沉降, 排水检查井坍塌, 施工监管和管道养护不足等。
2014年5月19日,西乡街道疏港通道西行与金湾路交汇处沥青路面掏空——污水井排水管道破裂导致基层掏空造成的。
【原因3】:地下隧道施工。不良地质区域,地质勘察不详细,施工方案、工艺缺陷, 施工导致给排水管(渠)变形、破裂,现场施工未能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011年10月30日中康生活区梅林路地面坍塌事故,其原因是地质结构软硬不均,广深港客运专线地下施工的盾构机在施工时产生的强烈气压被排泄出去,泥土自然下陷而发生坍塌。
【原因4】:深基坑施工。沉降变形导致管道破裂,基坑支护破坏引发管道破裂与渗流导致水土流失等。例如:2013年3月26日景洲大厦通道地面坍塌事故。其原因是文博大厦基坑施工引发景洲大厦东北角通道坍塌,塌方长度为6至8米、宽4至5米,深约15米。导致1人死亡。
【原因5】:填海软土沉降。填海区多为软土分布,土体较软,压缩沉降引起地面变形,导致给排水管线受损、断裂,形成地下空洞,引发地面坍塌。
2014年5月11日,南山区兴海大道与临海大道交汇处路面沉降、坍塌。
【原因6】:工程质量问题。部分城市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的基础处理、回填施工、管材品质、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工程质量问题,也是引起地面坍塌的原因电缆沟等地下管沟的建设标准低或未按要求施工,如4米深的管沟侧墙用240mm砖砌筑,强度不够易倒塌,引发地面坍塌
【原因7】:其他不合理使用。道路、暗渠化河道等设施的长期超负荷、不合理使用,导致地面下陷、管渠受损,从而引发地面坍塌。
例如:曾经发生的罗湖区东门街道人民北路北行3068号人行道地面坍塌,就是因为超载碾压导致地面坍塌,走到路边绿化带去了。
三、如何防治地面坍塌 ?
(一)防治地面塌陷的对策
1、全面体检:排查道路、排水管涵(河道暗渠)和建筑基坑的地面坍塌安全隐患。
2、重点诊断:检测评估并建立常态工作机制。
- 排水管涵隐患检测评估;
- 地下空洞隐患检测评估。
3 、对症下药:多措并举治理地面坍塌隐患 。
- 完善应急处置管理机制;
- 加快排水管涵更新改造;
- 及时开展地面坍塌隐患治理。
4、日常维保:加强市政道路和地下设施的建设监管和管养维护。
-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
- 加强排水管涵运营管理;
- 加强道路日常维护保养;
- 强化地下工程施工监管。
5、建档立制:完善地下空间管理和地面坍塌防治长效机制。
- 全面构建地面坍塌防治共同责任体系;
- 重点加强地下工程建设风险防控化解机制;
- 完善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建设;
- 开展地面坍塌事故隐患的群防群治;
- 加强城建档案管理。
(二)防治地面塌陷的方法
1、人工巡查(经济、常用、准确性一般)。
通过人工地面巡查,发现排水管道经过路段的地面有没有地面裂痕、道沿石与路面间裂痕、地面凹陷、漏洞、漏水口,圈定道路坍塌的可能位置、范围。网格员、出租屋综合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城市信息采集员、绿化养护人员、清扫保洁人员、保(治)安员等各类基层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地面坍塌隐患时及时举报;
2、群测群防
地面坍塌的先兆。地面坍塌的发生有一定的前兆,及时掌握其前兆信息,迅速采取应对措施,能有效地减少损失。
- 地面裂缝:出现环状、放射状、平行交错状等形状的裂缝
- 地面下陷:地面出现下凹,有不明原因积水
- 建筑变形:建筑墙脚开裂、墙体倾斜、地基下陷等迹象
- 有空洞声:地面踩踏有空洞声,车辆驶过地下传来明显的震动感或空洞声
- 管线渗漏:地面渗水、冒水,或煤气等气体渗漏
- 水位骤变:水井、沟渠、池塘、监测孔等水位骤然升、降,水色突然浑浊,水面冒泡等
(三)防治地面塌陷的技术手段(检测的方法直观、准确、费用较高。)
(1)地下管道内部检查
潜望镜地下空洞检测——物探方法
原理:它是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通过分析、研究所获得的物探资料,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
特点:物探技术方便、快捷、成本低,可提供点、线、面的丰富信息。
A、瑞雷波法
利用人工或机械震源激励,通过测量不同频率瑞雷波的传播速度来探测不同深度的岩土介质性质。
B、地质雷达法
原理:地质雷达法将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由地面天线送入目标体,经地下地层或目标体反射后返回地面,为另一天线所接收。脉冲波行程需时,当地下介质中的波速为己知时,可根据测得的精确值,可求得反射目标体的深度。
采用地质雷达对地面坍塌可能区进行探测,确定坍塌区位置,圈定其分布及规模。
四、地面坍塌应急措施
(1)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
(2)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
(3)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
(4)设置警戒线,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
(5)根据灾害情况,开展应急抢险处置:及时封堵、修复破损设施。
雷呈斌教授用翔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作了一场生动的讲座。一个半小时一会儿就过去了,真是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我这个门外汉对地面塌陷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真心感谢雷教授无私的付出!
(以上内容根据雷呈斌教授的讲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