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传媒行业“第一股”扫描,谁能保住龙头地位?
传媒内参导读:“第一股”代表了行业的风向标,也往往是该行业处于头部梯队的代表,更是资本市场比较看中的标的。“第一股”频出,真正的黑马有几头?冲在前面的“第一股”们,一定能走得久走得远吗?
来源:传媒内参
作者:张颖
近日,喜马拉雅赴美IPO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一曾经呼声最高的有望成为“音频行业第一股”的沪上独角兽企业却不是第一家完成IPO的音频企业,这一头把交椅早在2020年1月被另一家音频平台荔枝抢了先。
同样,在快手与抖音谁将成为“短视频行业第一股”的猜测中,以今年初快手成功在港股上市落槌定音。“第一股”代表了行业的风向标,也往往是该行业处于头部梯队的代表,更是资本市场比较看中的标的。
但冲在前面的“第一股”们,一定能走得久走得远吗?
是战略调整还是投资者冷了?
不久前的4月22日,“网红第一股”如涵控股宣布完成私有化,从美股退市。年初,曾经红极一时的“影视借壳第一股”长城影视走向1元退市的命运。去年,“视频网站第一股”乐视摘牌。此外,“民营影视第一股”华谊兄弟近期偶有负面信息传出。
这些企业在影视、互联网视频与红人经济等领域一度走在前列,代表了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趋势,比如,长城影视是影视行业借壳上市的重要范例,乐视也曾经建立了以视频业务为驱动的互联网商业帝国,但两家企业也留给后人一个教训,那就是战略失策与财务风险规避的问题。
再比如,华谊兄弟是中国最早期的民营影视机构之一,与多位知名导演建立了长期的伙伴关系,也是较早出现大量明星股东的影视上市企业,可以说很多后起公司一直把华谊作为学习的对象。这一老牌企业近几年发展“疲态”显露,战略性调整亟需进行,其多年累积的多方面资源或能助其后续走出低谷。
与华谊相比,年轻的如涵控股在资本市场来去匆匆,正如投资者对网红经济的热情“来的快去得也快”。2019年4月3日,如涵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了“网红第一股”,作为第一个搅动资本市场的红人公司,如涵的勇气可嘉。但为何短短两年就偃旗息鼓?说到底还是如涵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不够了。
如涵控股上市首日开盘即破发,当日收盘跌幅就超过了37.2%,为7.78美元,市值6.49亿美元。这家公司的头号红人就是张大奕,此人也是拉动该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随着与阿里高管的负面绯闻不断传出,张大奕目前的人气与口碑已不复当年。如涵控股也就没那么香了。
把握盈利模式才能一决生死
“第一股”新老频出,能留下来的也并非一路领先。在传媒行业剧烈变化的这几年,音频、短视频一度成了资本追逐的风口,“耳朵经济”与“带货经济”十分火爆。
传媒内参曾经分析了音频平台的竞争格局,从喜马拉雅、蜻蜓、荔枝、考拉、阿基米德等多家音频平台的发展态势来看,喜马拉雅在用户数量与活跃度方面遥遥领先,但所有音频平台在盈利能力上仍然存在困难。
在IPO之前,像喜马拉雅和蜻蜓在资本聚集的上海取得了一定的投资支撑。同时部分平台在知识付费等方面努力寻求了一些正向盈利。但赴美IPO显然是为了更多的“输血”。与“音频第一股”荔枝相比,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盈利能力上,喜马拉雅近期赴美IPO显然更具备优势。
未来,喜马拉雅能否稳固领先地位,尤其是取得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才是长久生存的关键。而一直较为低调的荔枝能否依靠音频UGC社区走得远也值得观察。
与盈利模式不够强劲的音频行业相比,当下的短视频领域依靠卖流量、卖广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口。以“短视频第一股”快手为例,其主要有三种变现模式,第一是客户付费,第二是广告,第三是卖流量。这也是快手在港股上市首日破发,市值瞬间突破1万亿港元的原因。
稳固背书与稳健发展是长远之路
除了冷却和热门的“第一股”们,还有一些老派、年轻派机构值得关注。比如,“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和“中国演艺旅游第一股”宋城演艺。此类机构虽受到行业调整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但本身的发展背书和潜质仍然存在。华策盈利水平取得上升,宋城演艺新开张的“上海宋城”在今年五一假期频频登上江浙沪热搜。
除了影视领域频出的“电视剧第一股”“民营影视第一股”“借壳上市第一股”,在综艺行业“第一股”比较难产,行业关注较多的灿星制作一直未进入IPO。而就在2020年,“综艺第一股”花落煜盛文化。2020年3月13日,稍显低调的煜盛文化集团在港交所抢滩上岸。
2014年,煜盛文化成立于北京,主营业务涉及制作节目与发行。公司相继推出了《谁是你的菜》《超级大首映》《家有厨神》《你好!面试官》《嗨!唱起来》《穿越时间的味道》《京东校园之星·大开演界》《老总来了》《从地球出发》《我想开个店》等综艺。近两年还涉足网络电影及网剧的制作,推出了网络电影《网红是怎样倒下的》系列和网剧《北漂爱情故事》《凤唳九天》。
上一篇: “扩内需”多次被提及,2022哪些领域能享受到红利?
下一篇: 深圳惠程 玩的哪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