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蒲降脂片的作用功效、组成成分与现代应用
【历史来源】研制方。
【药物组成】
蒲黄
【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
【作用功效】冠心病及高血脂症。
【剂型规格】片剂,每片重0.32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现代应用高血脂症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研究,以双盲法设立蒲黄观察组47例,每日3次,每次3片;阴性对照组30例,服用安慰剂(淀粉),剂量、数量与蒲黄片相同;阳性对照组35例,每天顿服阿司匹林300毫克。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一个半月和3个月后,分别空腹测定血脂、血小板功能等指标。结果证明,蒲黄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血小板粘附率、颈动脉硬化指数、血小板聚集性及理因子相关抗原诸指标,尚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比阿司匹林效果为好。并且蒲黄能使理因子相关抗原指标降低,所以推测本品有抑制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其活血化瘀功能,可能通过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能而获得~。
【基础研究】根据生蒲黄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进行实验:
测定实验动物血清胆固醇浓度和观察主动脉等病理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对喂饲高脂食物的动物能阻止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增高,并能增高喂饲高脂家兔的粪便胆固醇。蒲黄能抑制肠道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减慢吸收速率,从而使胆固醇自类便排出增多。但蒲黄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和增加粪便胆固醇,并不是降低血清胆固醇,唯一机制,可能还有影响胆固醇的代谢。
观察血小板粘附率功能,从而防止血栓形成的可能。结果表明,对31例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抗凝血酶环活力、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弹力图进行2个月的临床观察,发现蒲黄具有明显地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作用,并有轻度增强凝血酶Ⅱ活力的作用。而对血液流变性、血栓弹力图的影响不明显,说明蒲黄活血祛瘀作用与血小板功能受抑制、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有关。另外,实验以离体心脏灌流法直接观察蒲黄对冠脉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蒲黄提取液能明显增加兔心冠脉流量的作用~。
蒲黄及其提取物对ADP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蒲黄煎液及其提取物总黄酮、有机酸和多糖对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四者对血小板聚集性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聚集抑制强度依次为总黄酮>多糖>煎液>有机酸,坡度抑制强度依次为总黄酮>多糖>有机酸>煎液,说明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蒲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主要成分,同时表明,药物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聚集坡度的作用是有差异的。
蒲黄煎液及其提取物总黄酮、有机酸和多糖对胶原诱导兔血小板聚集性明显抑制作用,呈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作用强度依次为总黄酮>多糖>煎液>有机酸;同时对胶原诱导兔体外聚集的血小板具有明显解聚作用,作用强度依次为有机酸>总黄酮>多糖>煎液,说明黄酮类化合物为蒲黄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有效成分,再四药物,特别是有机酸的促聚集血小板的解聚作用则可为研究蒲黄治疗血栓性疾病提供了新线索。
蒲黄及其提取物对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蒲黄及其提取物总黄酮、有机酸多糖对花生四烯酸诱导兔体内外血小板聚集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最大聚集%的作用强度依次为总黄酮>多糖>煎液>有机酸,抑制聚集坡度的作用强度为总黄酮>煎液>多糖>有机酸,说明黄酮类物可能是蒲黄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有效成,同时表明这些药物对血小板最大聚集和坡度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实验以鞣质含量及小鼠的凝血时、出血时为指标,结果表明,蒲黄生品、炒黄品、炒炭品均有较好的止血作用,蒲黄中鞣质含量的高低与其止血作用的强弱不成平行关系。蒲黄加热炮制后鞣质含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