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振钢为什么选不上院士(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

2022-10-24 12:26:55 0

茹振钢为什么选不上院士(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

(茹振刚夫妇)

茹振刚,出生于河南沁阳。现为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全国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和妻子原连庄醉心农业科研,硕果累累。其家庭被评为2019年全国最美家庭。

在中原大地上,有这样一对农业科学家夫妇,他们一个醉心小麦育种,一个倾心蔬菜种植,纷纷在自己的行业领域斩获傲人成绩,为中国人的餐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他们便是茹振钢、原连庄夫妇,被外界昵称为“育种侠侣”“麦爸菜妈”“农业界的居里夫妇”。有人形象地比喻:中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有一个来自茹振钢培育的小麦,而中原地区一半的大白菜都是原连庄培育的品种。

1.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打开茹振钢教授的微信,你能看到他的微信头像便是他本人,头戴草帽、面色黝黑的他站在麦丛里,深情地凝视着眼前的麦子。

30多年的时间里,他每天都是这样地凝视麦子,研究麦子的前世今生,做着让中国人的粮仓装满自己粮食的“麦子梦”。

茹振钢出生于河南沁阳的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小时候就没吃过几顿饱饭。那时候,茹振钢就萌生了小麦之梦:一定要让我们中国人吃饱饭。农村孩子对土地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深沉感情,而小麦作为北方人主食面食的来源被赋予更多象征色彩。茹振钢从中找到了实现小麦梦的方式——那就是不停地培育新品种,让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拿到小麦的话语权。

1981年,农学专业毕业的茹振钢,被育种专家黄光正教授选中,开始进入育种行业,从此开始了30多年的执着坚守。茹振钢和他的团队相继研发出“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等小麦新品种,其中,“百农矮抗58”被誉为“中国第一麦”, 结合了抗寒、抗倒、抗病、高产、稳产等特点,在黄淮地区广泛种植,推广面积超过3亿亩。

(茹振刚夫妇)

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全国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功成名就,荣誉等身。然而,茹振钢笑着说:“如果说我取得一点成绩的话,那成绩中少不了妻子的支持和付出。毫不夸张地说,军功章里我的功劳只占一小半,而她占一大半。”

2.十年之约,比翼双飞

茹振钢和原连庄是大学同学,1984年喜结连理。在茹振钢眼里,妻子是他特别佩服的人。采访中,他动情地说道:“她曾患过三次大病,是在生命的刀尖上爬过的人,可是每次病后一旦能够下床,她就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了,全情忘我地对待工作,对待团队,尽可能地为乡村的老百姓提供技术支持,让人既心疼,又不得不赞美。一次又一次,我说,你注意下自己的身体吧,可是她依然故我……让我非常感动。”

“菜妈”原连庄是蔬菜种植专家、新乡市农科院研究员,主攻蔬菜育种,曾先后培育出十多个大白菜品种,实现大白菜全年供应,特别是“新乡小包23”主导中原蔬菜市场20年,获得多个省级科技进步奖。

(茹振刚夫妇)

回忆往昔,科研之路固然忙碌辛劳,却也不乏浪漫时刻。茹振钢回忆说:“我们曾有两次十年之约,第一个十年,相约比比谁先培育出新品种、取得突破性成果,输了的人就承担家庭事务,结果俩人打成了平手。第二个十年,我们比赛谁的品种推广成效好,结果又没分出胜负。人这一生,能有几个精力充沛的二十年,青春年华倏忽即逝,所以我们约定了不如比翼齐飞。”

3.人生有遗憾,也有诗

刚结婚时,茹振钢和原连庄分居两地,长达十五年之久。那时候,写诗、写信成了他们彼此之间最深的慰藉。

“我们结婚不久后,她上北京学习,我非常思念她,担忧她,就写了一首诗送她。”这首诗写在一张便笺纸上,茹振钢至今还留存着。

亲人上北京,进入繁华城。

谋求新技术,饱尝北方冷。

独自居外地,总有思家情。

不要觉孤单,吾心紧随从。

忧食忧冷暖,坐卧不安宁。

几将心操破,盼您早南行。

茹振钢的女儿后来也选择了和农业科技相关的生物技术专业,正在读博士后,主攻苹果育种,女婿则主攻牛奶方向。茹振钢笑着说:“我们这一家人,快把餐桌上的主食、副食、辅食都包了。我们就是想让中国老百姓的餐桌更丰盛,更色彩斑斓,吃出幸福感和自豪感。”

被评为2019年全国最美家庭,茹振钢希望向外界传递这样一种家庭理念:家人之间要相互理解,互相支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细胞健康了,积极向上了,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充满正能量!

来源: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 全国妇联网信中心

监 制:李永斌

校 对:侯 颖

公众号转载须注明来源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关键字:  茹振钢为什么选不上院士  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  茹振钢原连庄素材  茹振钢小麦专家  茹振钢老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