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什么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有哪四化)

2022-11-28 18:12:15 0

以什么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有哪四化)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了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创新,还必须立足于一系列的创新才能实现,包括体制机制创新、农村生产要素的激活、新型主体活力的激发等。因此,以追求“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适度规模经营”为载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战略构想。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并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了具体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农业支持政策要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同时要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

201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2017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从财政税收和金融信贷等六个方面全方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预计多项政策红利将落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迎来加快发展的良机。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涵义可以被理解为,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农业中自发形成的或政府引导产生的各类农产品产供销和生产性服务主体,及其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网络关系的总和。其基本特征是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相对于传统小规模分散经营而言的,是对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我国传统农业经营体系的运行,以“小而全”、“小而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农业发展上存在着农业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难以提高,甚至农业经营粗放化和欠组织化,以及农业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发展缓慢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剧农户兼业化、农业经营副业化和农业劳动力老弱化的问题。因此,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应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服务主体。

其中专业大户主要是指在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中经营规模明显大于传统农户的一种经营组织,与一般的农户相比,具有规模化、专业化的特点,是由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户转化而来。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存在着小程度的雇佣关系,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经营主体。相比一般农户,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其生产与经营具有完全自主性,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比专业大户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众多小规模家庭经营主体联合而成的经营组织,在提升我国农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经营方面具有优势。

农业合作组织指经营分散、弱小的农户,为了自身的发展,在自愿、互助、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自发或者政府引导,联合起来从事专业化生产的特定组织形式,通过联合,得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龙头企业指依托在加工、销售环节形成的优势,带动周围农户加入企业或者以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一体化运营的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和核心,在农产品市场竞争中占有巨大的优势。

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功能属性各异,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具特色、相互依存又互为补充,共同形成现代市场条件下多样化的经营体系样式。未来中国农业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不会改变,小规模农户仍将是重要经营主体,但走集约化、特产化、高附加价值化是现代农业发展必由之路。因此应不断探索多样化的复合经营模式,健全社会化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发展效率,从而解决一家一户地块小而散、劳动生产率低下等问题。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因地制宜、因业而异

我国各地资源禀赋差异较大,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应当因地制宜。在具备实现规模化经营条件的地区,应通过土地确权、搭建土地流转市场、完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方式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而在不具备实现规模化经营条件的地区,发展多样化复合经营主体。

同时,经营体系的构建路径也应当因业而异。如在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产业适宜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模式,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操作、规模化发展,降低平均成本;果蔬等园艺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适合发展“小规模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小规模农户在园艺产品的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等生产方面更容易实现精细化操作管理,但在适应市场变化、产品商品化处理方面相对缺乏,因此通过联合、合作的组织形式,挖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提升组织化程度,提高产品竞争力是主要路径;畜禽产业适合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农业龙头企业”模式,作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其对技术、资本最为依赖,龙头企业作为主导控制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和养殖户通过签订合约进行商品的交易符合客观需要。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随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逐渐发展成熟,应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水平,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完善公益性服务体系,加强政府涉农机构、供销合作社、涉农企业的传统服务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农民经纪人、专业化服务机构等新型服务主体以及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加强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从而形成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的体系。

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体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息化服务、农业生产要素产权交易平台搭建、质量安全监管、农业金融和农业保险服务等。

健全土地流转承包机制

推动土地的顺利承包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不断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承包机制,促进农村土地的健康流转。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简称“三权分置”)改革提出了相关意见。包括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完善“三权分置”法律法规等措施。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及创新为土地流转提供了相关的政策保障。

同时,土地流转还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导和大力扶持,要在确权登记、流转服务、仲裁保障等方面完善、配套出台政策,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的保护。做到土地权益明晰、完善市场化运作体系和网络化服务平台,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等。

安徽宿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经验实践

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在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等农村改革多个领域都走在全国前列,其中宿州市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为了解决规模集约经营、三次产业经营主体脱节、专业化服务和农村金融服务等问题,激发现代农业发展内生动力,2012年9月,宿州市选择16个产业联合体开展试点,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始逐步推开。

截止目前,全市现代产业化联合体已发展到229家,涵盖龙头企业237个、农民合作社700个、家庭农场1286个,联合体经营土地面积达到72.3万亩,覆盖了粮食生产、畜禽养殖、蔬菜水果、林木等各类农业主导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以上。2015年,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指导意见》,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全省开始不断推进,目前全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发展到1031家。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是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的一体化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由农业企业牵头,下联若干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采取“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运行模式。联合体中三大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是:龙头企业做市场、家庭农场搞生产、合作社搞服务。其主要特征是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包括合同契约联结、生产要素融合、互助联结,来实现联合体一体化经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化格局。

作为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生动实践与探索,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在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化程度、实现多元经营主体合作共赢等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效,也是安徽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

小 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阶段,按照其要求需要不断地加快农业农村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推动多种农业经营形式共同发展,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创新农业经营理念及商业模式。通过建立调控有度、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升级,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关键字:  以什么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有哪四化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特征有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保障是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四大特征